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分析_农产品论文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贸易论文,中国论文,农产品论文,比较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农业的显天性比较优势测算

在实证分析中,国外的一些学者构造或选择了一系列指标来衡量一国的比较优势。概括地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的相对成本,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Michaely指数,X[2]指数等等。本文中我们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量化分析。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比较优势结果的分析来反映产品的竞争力。该方法的优点是分析直观,容易理解,而且随着产品进出口统计的不断完善,对产品比较优势的是由观测比从原因上考察要容易得多。

显示性比较优势由巴拉萨(Bela Balassa)于1965年提出,随后被许多经济学家广泛应用于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分工的研究中。巴拉萨对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定义如下:

分子表示一国总出口中某部门所占的份额,其中X[,ij]表示j国i部门的出口,分母表示OECD总出口中该部门所占的份额,因此RCA表示了一国出口结构(分子)与OECD出口结构(分母)的比较。如果一国某一部门的RCA等于1,那么该部门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OECD的平均水平相同;如果RCA大于1,则认为该国在该部门处于比较优势;如果RCA小于1,则认为该国在该部门处于比较劣势。

本文中的数据来自《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产品分类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

在式(1)基础上进行推导,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农产品RCA的公式:

其中RCA[,jt]表示第t年j国某部门的RCA,M[,it]表示第t年该部门i类产品世界出口额占该部门产品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RCA[,ijt]表示第t年j国i类产品的RCA。

式(2)表明只要计算出各个年份世界各类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和中国各类农产品的RCA,就能计算出中国农产品在各个年份的RCA,因此选取16种二分位的SITC农产品进行RCA计算得出除烟草的RCA一度上升从而由比较劣势变为比较优势外,其它15种农产品的RCA均下降或保持平稳状态。它们可分为5类:(1)杂项食品、含油籽仁及果实和纺织纤维等8种农产品的RCA呈下降趋势。其中肉及其制品、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饲料、杂项食品、纺织纤维5种农产品由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2)饮料、天然及合成橡胶、动物油脂和固定植物油脂4种农产品的RCA变化不大,且历年均不具有比较优势。(3)食糖及蜂蜜的RCA波动较大,具有比较劣势的年份稍多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年份。(4)谷物及其制品的RCA波动较大,大致每过3、4年发生一次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相互转化。(5)乳品及蛋品的RCA逐年下降,且历年均不具有比较优势。

然后计算我国这16种农产品的世界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由于本文篇幅所限,所得结果没有详细列明。但是对出口份额的分析,我们看到:对各种农产品历年的份额进行排序后,该顺序一般比较稳定;份额在10%以上的农产品一般包括水果及蔬菜、谷物及其制品;有的年份也包括肉及其制品或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其他的重要农产品包括乳品、蛋品、饮料和纺织纤维。它们的RCA变化对中国农产品总体的RCA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式(2)计算中国农产品RCA结果参见表1。

表1 中国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时间序列(1978-1998年)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RCA 2.0559 1.8597 1.7086  1.621  1.5611 1.5759 1.056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RCA 1.5446 1.5823 1.5055  1.4662 1.4346 1.2956 1.2162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RCA 1.0964 1.0633 0.9952  0.8296 0.8458 0.7778 0.7264

资料来源:根据United Nations: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Yearbook(1978-1998)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的RCA自1978年以来几乎是逐年下降的,并且在1994年就失去了原来具有的比较优势。具体划分的话,中国农业在1978-1990年具有次强比较优势;1991-1996年具有中等比较优势;1996年以后只具有较弱比较优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1978-1991年期间,加权后的RCA(各种农产品的RCA乘上它们的份额)在0.1以上的农产品一般有6种;而在1992-1998年期间,加权后的RCA在0.1以上的农产品只有2种,最大的值来自水果及蔬菜,此外是谷物及其制品(在1995年和1996年是肉及其制品)。失去比较优势的最重要的农产品是纺织纤维。

再选取47种三分位的SITC农产品,分别计算它们在1978、1988、1998年的RCA。得出:197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25种,占样本总数的53.19%。198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21种,占样本总数的44.68%。199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13种,占样本总数的27.66%。其中有极强比较优势(RCA>2.5)的农产品只有4种,占样本总数的8.51%;有次强比较优势(2.5<RCA<1.25)的农产品有7种,占样本总数的14.89%;有中等比较优势(RCA<0.8)的农产品有3种,占样本总数的6.38%;有较弱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33种,占样本总数的70.21%。这是因为1978-1988年期间,RCA下降的农产品有32种,RCA上升的农产品有15种。其中由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8种,由不具有比较优势到获得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4种。1988-1998年期间,RCA下降的农产品有32种,RCA上升的农产品有15种,这与前一期间相同。但这一期间由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9种,由不具有比较优势到获得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只有1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RCA的下降主要发生在1988-1998年期间。农产品比较优势正逐步由少数产品所占有。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化的总体特征:

1.包括谷物及其制品在内的粮食产品已经基本失去比较优势。粮食产品为土地密集型产品,中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率较低,不具备竞争的自然禀赋优势。目前中国还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仅有大米、未粗磨玉米和小麦类混合粉及团状物。

2.肉及其制品与活动物一直具有比较优势。目前中国的生猪等畜产品多为农户散养型,劳动力资源是比较优势;相关产品的加工制品因国内消费偏好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3.油类产品比较优势变化明显。其中固态固定植物油和含油籽仁及果实由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

4.园艺类农产品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园艺类农产品主要包括各类水果、观赏类树木及蔬菜,多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在此类产品上具有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除干果、鲜果及坚果失去比较优势外,其它类别一直保持了比较优势。

5.纺织纤维失去了比较优势。主要原因是植物纤维和黄麻纤维由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棉花和蚕丝本来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由于1990年代以来国内需求的激增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到1995年左右均失去了比较优势。

二、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将获得诸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入世会使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小麦、玉米等粮食的进口数量将大幅度增加,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自1995年以来,中国粮食已经完全失去了价格优势。其中小麦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8%,玉米高出71.1%,大米高出17.8%。

2.美国对谷物的出口补贴,使中国粮食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加上中国对美国西北部小麦进口禁令的解除,可以预计从美国进口的粮食将急剧增长。

3.进口配额与以往实际进口量相比增加较多。到2005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配额量将分别达到930万吨、720万吨和530万吨,而1992-1998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实际平均进口量仅为681.8万吨、85.3万吨和53.4万吨。

4.入世后,每年进口配额的一部分必须分配给私营部门。在这种条件下,只要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政府就不能再用传统的办法通过国有外贸部门的垄断地位把进口数量控制到配额数量以下。

5.中国入世后,农业平均关税要从22%降至17.5%(除粮棉油免税外,中国一般的农产品关税税率为50%-70%,高的达100%以上),降幅很大。这样一来,以前受保护越大的产品,其进口增长的幅度就会越大。

标签:;  ;  ;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分析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