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论文_杨丽芬

南涧彝族自治县水土保持监督站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基础建设的质量要求和数量需求也越来越高,水利工程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很多江河湖泊中得到了充分的实施。然而,水利施工往往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工作,是我们现阶段不可忽视的内容。

关键词: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生态恢复

一、前言

水利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能够很好的解决一些城市的干旱或洪涝问题,起着调节气候和河流水量的作用,也可以充分利用好水的动能用来发电,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本身也带有一定的环保意义。然而,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绝大多数会造成周边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因此,在水利施工完成之后对生态的恢复和水土的保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值得施工方的重视。[1]

二、水利工程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地表植被破坏

水利工程施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地区财政收入的提高,但是,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在进行具体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时,通常会建立一定的工程区,确定项目主体工程和临建工程,工程进行中的土石料运输和放置,以及在土壤表面取土等都会对地表植物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坏,而植被的破坏将会进一步导致水土流失加重,使当地土壤肥力流失严重。[2]

2、采石取土

水利工程的项目一般来说周期长,任务重,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土料也比较多,一些施工单位就会直接在当地进行采石取土,这种工作方式既会对当地的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也会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失衡。[3]施工中用地表取出的土壤进行施工,会使得原地貌的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表面的土壤保护层消失,留下了容易风化的岩石层,这种岩石层不能够对地表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肥力,使得在取土区难以生长固土能力强的灌木和乔木,一旦有暴雨发生,将会导致该地水土流失严重。

3、水库浸没

水利工程的主要工程内容是水利枢纽的施工工程,水库的建设是水利枢纽建设的关键内容。水库在进行蓄水和抵御洪涝灾害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水库蓄水之后,会改变水库两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库周边地表形状和稳定性的改变,尤其是水库中的水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对堤岸进行冲击,这种冲击力将会导致两岸的水土发生流失,形成坍塌。[4]

4、施工扬尘、降低空气质量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调动大型工程机械参与建筑,这种大型机械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导致大量的粉尘产生,给周边动植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向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会进行爆破作业和大量水泥的使用,爆破会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尘,水泥的使用也会造成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增加,这些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水土保持。

5、地表土流失

在施工时完成后行业内部对废渣废料的处理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责任心不强的企业在施工完毕以后没有对工程废弃物进行很好的处理,造成这些废渣废料的随意丢弃对当地植被产生不良影响,在这些废弃物覆盖的地表植被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导致土壤的吸水能力大大下降,很容易随着降水的发生而大量流失。

三、水利施工中的水土恢复措施

水利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水利建设中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水土的恢复和生态的复原工作。[5]

1、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在进行水土恢复工程时,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当地的土壤条件和地形状况,根据建筑物的布置和水利环境,合理安排水土保持设备。在施工期间,施工的场地要进行排水沟的挖掘,相关复杂人员要有水土保持的意识,将施工地的水土保持工作作为整个工程的一项内容。水土保持工作应该在工程开始建设之前就开始进行,在施工前要完成必要的输送排水设施的建造,防止施工造成过多的水土流失。水利施工时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建立暗墙工程综合防治区,在面对水的一面做好绿化工作,这样利用植被的固水作用有效的防止水土的流失,在施工做成中的水土保护措施的总体的平面布置图如图3-1所示,按照图中进行设备的安放和植被的种植,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6]

图3-1 水保工程措施总体平面布置图

2、工程措施

在正常施工的过程中,会挖出一定数量的土方,这些土方不能够随意丢弃,我们可以对这些土方进行合理的应用。在具体操作中,将挖出来的土方进行合理的放置,主要在堆放时将土方压实整平,在固定的区域进行处理,防止占据过多的土地造成植被的破坏。这些土方堆放时尽量做出一比一点五的坡度,可以有效的抵御在风雨的作用下造成水土流失问题。在施工地区加强对人流和车辆的管制,防止对土地的过度破坏以及影响正常的施工工作。由于施工时往往会有很多大型机械进行使用,这些机械的重量大,其移动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施工时需要严格划定大型机械的活动区域,防止大型器械对当地土壤造成的破坏过大,尽可能的保证当地的土壤和植被完整。在施工结束以后,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工作,施工时挖的排水沟做好回填,并进行一定的植被种植和恢复。

3、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是通过利用在施工地区种植相关植被进行水土保持,减少风力和降水对水土的危害。可以在工程结束以后在工程周围建筑防护林,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乔木进行种植,并保证植被的生长状况良好,能够最大程度上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措施相对于以上两种措施来说是最为主动的措施,通过植物根茎的固水作用从根本上减少了水土的流水,并且还可以增加工程的稳定性。很多大型水利枢纽建设完毕以后都会在周围建立一定的防护林或者是植被防护墙,这些植被的措施也不仅仅起着恢复生态平衡的作用,而且能够调节当地的气候和降水,对改善和提高当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措施植物措施平面布置图如图3-2所示。

图3-2 水土保持措施植物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对地表土壤和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当地环境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水利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了三种水土保持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真正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李怀甫.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4(1):10-14.

[2]徐延潮,张哲.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的关系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6).

[3]刘加珍,李卫卫,陈永金,等.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盐影响下灌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J].生态科学,2015,34(5):135-141.

[4]史静静,刘静洋,韩国民,等.棉花根际解钾细菌的生理活性和促生效果[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4):87-90.

[5]陈永金,刘加珍,刘亚琦,等.黄河河口湿地潮汐作用下土壤盐分异质响应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4):72-77.

[6]王薇,王昕,黄乾,等.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172-177.

论文作者:杨丽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论文_杨丽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