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胚胎停育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曹贞,倪泞,徐细兰,冯翰,张海金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333000

摘要:目的 探究胚胎停育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效果。方法 此次10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胚胎停育征兆的孕妇,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单应用黄体酮防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防治,将两组不同方式治疗后的胚胎发育情况以及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在保胎成功率上,研究组为96.00%,对照组为84.00%,两组患者在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胚胎停育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和防预孕妇出现胎停育现象。

关键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酮;胚胎停育

二胎政策出台致使较多高龄孕妇出现,由于年龄问题女性在30岁之后卵巢功能就会逐渐减弱,进而减少孕多种激素的产生,最终出现胚胎停育情况。受精卵经过多个过程才能够发展成为健康宝宝,若受精卵在初期没有发育好,则有可能会终止生长,而这种现象就被称作胚胎停育,主要指未完全形成胚胎就终止了生长[1]。将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胚胎停育征兆的100例孕妇纳入此次研究中,分析探究胚胎停育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效果。具体研究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4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胚胎停育征兆的孕妇,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年龄31-42岁,平均年龄(36.28±3.41)岁,初产妇有13例、经产妇有37例;对照组年龄32-42岁,平均年龄(35.09±3.22)岁,初产妇有11例、经产妇有39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应用黄体酮防治,患者肌肉注射20mg黄体酮,每天一次,妊娠10周后每两天一次,剂量不便,妊娠16至18周后终止用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防治,交替使用20mg黄体酮和1000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第一天应用黄体酮,第二天则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选择肌肉注射,持续应用到妊娠10周,每两天用一次药,剂量和用药方法不变,妊娠16至18周后终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用药后胎儿发育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并对患者的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标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均数±平方差代表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n(%)]代表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当P<0.05时统计学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100例患者治疗后胎儿发育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保胎成功率方面,研究组为96.00%,对照组为84.00%,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42例患者治疗后胎儿发育情况(n/%)

2.2 比较100例患者治疗后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研究组患者孕酮为(121.07±26.88)nmol/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67452±298.77)u/L;对照组患者孕酮为(84.56±21.71)nmol/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11456±274.98)u/L。两组患者在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论

孕妇胚胎停育后,无显著临床症状,少数患者会有见红情况。经B超检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无上升,则诊断为胚胎异常。妊娠囊中胎芽发育不完整,检测不到胎心,或者妊娠囊出现萎缩现象,这些情况均归为死胎和流产范围[2]。引发胚胎停育因素有多种,如环境、染色体异常、子宫异常、免疫功能较弱、内分泌失调、精子畸形等。临床中预防和治疗该疾病通常会选择注射黄体酮,但是防治效果欠佳,有相关实验结果表明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应用可以取得显著成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属于糖蛋白的一种,主要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产生。受精卵子发展成胚胎后,在生长发育时胎盘滋养层细胞就会形成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直到妊娠8周开始慢慢减少,在妊娠18至20周左右维持平稳[3]。而它的重要作用包括,可以确保月经黄体稳定,并促使其发展成娠黄体;加速雌激素和孕酮的生成。黄体酮还被称为黄体激素或孕酮激素,主要是通过卵巢产生,是妊娠必备激素。重要作用包括,加厚经期后子宫内膜,促进胎盘的生成,同时抑制子宫的应激反应,进而确保胎儿健康成长;还能够减少应激反应,避免母体对胚胎产生反应引起流产。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保胎成功率方面,研究组为96.00%,对照组为84.00%,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这就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有助于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上升,以达到保胎成功率提升的目的。

综上所述,胚胎停育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单用黄体酮,改善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足情况,进而有效促进胚胎健康发育。

参考文献:

[1] 王力,周雪源,闻姬,等.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中的临床结局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7,36(4):280-282.

[2] 徐进,姜李乐,张翠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第14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妊娠结局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7):681-683.

[3] 王马亮娟,何菊芳,胡志远.黄体酮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1542-1544.

论文作者:曹贞,倪泞,徐细兰,冯翰,张海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胚胎停育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曹贞,倪泞,徐细兰,冯翰,张海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