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论文_陆敏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论文_陆敏

陆敏 云南省文山广南县珠琳镇中心小学校 云南 文山 663315

【摘要】2020年一场疫情的到来阻止了开学的脚步,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模式,对于全体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但是面对新的挑战就有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跟进,通过小小的一块屏幕如何让学生尽快的掌握学科知识,成为教师现阶段的教学重点所在。教师在网课上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启发学生发散性思考,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因为教习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运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47-01

引言: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习中的应用,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逐步显现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得知学生目前的思考方向,并将其一步一步的写在黑板上,有效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理解范围内的知识,快速吸收新的课本知识,并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做到融会贯通。

一、思维导图在语文教习中的应用途径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经过有效的分类整合之后,清晰的通过思维导图表述出来。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在思考方向上的偏差并加以纠正,缩短了教师获得学生课堂反馈的时间[1]。

教师在讲授《繁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描述自己对于繁星的理解,将学生分组,每组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将学生不同的理解汇总到一起,教师就可以构建一张关于繁星的思维导图,一颗星星作为中心点,发散学生对于繁星的认知,像是一双双的眼睛在夜空中闪烁,像是一盏盏路灯在夜晚照亮黑暗等等。教师将学生所能想到的每一种可能性都绘制于思维导图上,接着开展第二步的教习,将教学目标中的修辞手法对应到学生对于繁星的理解中,如此一来学生不会感觉所学知识的枯燥乏味,反而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教师一方面教习了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天马行空的想法。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教习中的运用方法

(一)将思维导图的方式应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中

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时期的学生自身的知识累积不多,对于新知识的吸收能力还在培养阶段,教师通过布置预习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对于新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有助于教师提升课堂教习的质量[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同时,布置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作业则是教师了解学生预习效果的最佳途径。《蝙蝠和雷达》是篇说明文,将科学家如何在蝙蝠的身上获得启示,研制雷达的过程进行说明,课文的主线明晰,教师开展课堂教习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并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和雷达工作原理的共同性,快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将思维导图的方式应用于教师的课堂教习中

语文属于比较感性的学科,在表述上以语言为主,多数情况下比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会,但是对于课文内容是梳理还是需要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明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才可以方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五粒豆在离开豆荚之后的奇遇作为思维导图的5条线索来讲解全文,教师在绘制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每一粒豆子的行动轨迹图示,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集中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于课文内容的梳理,自己汇总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将思维导图的方式应用于期末复习中

学生在日常的教习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将所学知识建立连接的能力,教师在期末复习全书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一张相关知识的网络,一方面培养学生将知识自我整合的意识,另一方面在学期末的复习阶段,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查缺补漏,也可以让学生再一次的对自己所学习过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学会多方面的考虑问题。

教师在学期末帮助学生建立全书的思维导图时,首先要将全书的内容作出适合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归类。例如以时间轴做思维导图,按照每一篇文章作者或者主人公的出生年代作为主线,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上古的神话故事,这个部分主要是对应课本的第四单元,然后是古诗词的部分,接着是近代史中的人物,梅兰芳和延安的课文就可以归纳到此。

教师在开展期末复习的时候,不需要一次性将思维导图全部展示给学生,可以利用小学阶段学生无限的好奇心,将时间轴中所涉及到的课文内容以填空题的方式出现,让学生自己根据一个学期所学习到的内容将其填补完整。

三、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习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倾向于帮助学生了解梳理文章脉络,将课本中大段的文字描述经过准确的提炼和学生自我的理解,在教师的客观引导下汇总成为一张图表,将文章的脉络跃然于完整思维导图中,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姚先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讨[J].新作文:教研,2018(3):45-45.

[2]李文正.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42(22):68+70.

论文作者:陆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论文_陆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