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浙江黄岩 318020)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后社区综合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9月期间社区医院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产前/后社区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HAMD和EP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EPDS和HAMD评分均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产妇产前/后社区综合护理有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社区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233-02
产后抑郁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在产妇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约为15%~30%左右,以恐惧、内疚、焦虑等为主要表现,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婴幼儿的行为、智力、生长以及情绪的正常发育,还严重影响家庭和谐[1]。因此,本文研究了产后抑郁症采用产前/后社区综合护理的预防效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社区医院2012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为单胎妊娠。对照组孕周10~41周,平均(29.3±5.6)周,其中10例为经产妇、30例为初产妇;观察组孕周11~42周,平均(29.5±5.7)周,其中11例为经产妇、29例为初产妇。两组的孕周、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区别(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产前检查、产程观察以及产后护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社区综合护理:(1)产前护理。除B超、测量骨盆以及血压测量等常规产前检查外,对孕妇资料包括婚姻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进行收集,对孕妇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协助孕妇获得家庭成员及社会支持和理解,告知孕妇12周前进行首次产前检查,并且加强围产期健康教育和保健。同时,每周开展1次讲课,由责任护士讲解孕期的相关知识,包括自我照顾方法、分娩知识以及妊娠等,尤其是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使孕妇对产后抑郁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鼓励孕妇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时帮助孕妇解决问题,多关心和鼓励孕妇,使孕妇积极调整好心态,减轻恐惧和紧张心理;(2)产时护理。分娩时,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助产方法,责任护士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并且指导产妇正确深呼吸,待产期间,让产妇的家属或丈夫陪同,使分娩的紧张、恐惧以及焦虑情绪减轻;(3)产后护理。娩出新生儿后,责任护士要第一时间告诉产妇新生儿的情况,尽早开展母婴接触,有助于产妇尽量适应母亲角色,并且给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尽早开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同时,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她们怎样照顾新生儿和护理自己,尽早进行产后恢复训练,预防产后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产后抑郁量表(EPDS)法分别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情况,得分与抑郁情绪呈正比关系,并且EPDS评分≥13分,则可以诊断为产后抑郁症[2]。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4.5软件分析数据,组间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行χ2与t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 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2例出现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8例出现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EPDS和HAMD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前的HAMD和EPDS评分比较无区别(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EPDS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各项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产后抑郁症作为非精神病性的一种抑郁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为长时间保持高雌激素水平使5-HT1A受体的功能和数量降低,但升高5-HT2A受体结合,并且将单胺氧化酶激活,降解单胺类神经递质,降低单胺类神经功能,从而诱发抑郁症[3]。在产前/后社区综合护理中,产前给予产妇针对性心理干预,能够增强产妇的分娩信心,改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给予产妇放松训练,能够使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减轻机体紧张度,维持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平衡,从而降低机体应激反应[4]。同时,在分娩期间,给予产妇鼓励和安慰,能够对其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使血管壁紧张度松弛,并且产后加强健康教育,能够尽快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积极面对生活,从而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20%,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AMD和EPDS评分均较低。由此可见,在妊娠期间,开展产前/后社区综合护理,可以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唯真,张霞.产前/后社区综合护理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78-1979+1997.
[2]杨雪英,郭足森.产前教育在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1):85-86
[3]陈齐苗.产前/后社区综合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的价值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3):202.
[4]杜文晖.社区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J]. 辽宁医学杂志,2012,26(05):264-265.
[5]温丰榕,李任翔,冯健婷.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产后抑郁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0):174-175.
论文作者:何银花1,袁思梅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产后论文; 抑郁症论文; 产妇论文; 产前论文; 两组论文; 孕妇论文; 社区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