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盐

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盐

一、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论文文献综述)

黄云梅[1](2019)在《荧光及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检测环境中痕量手性污染物》文中指出自然界广泛存在手性(Chirality),而手性对映体(Chiral enantiomers)无论是人工的或是天然的,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着的奇妙角色,主导着生命体的奥秘。手性农药的使用有效的增加了粮疏瓜果的产量,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手性药物的使用攻克某些疑难杂症;手性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改善提高食品的品质和稳定性。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手性农药对映体有可能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曾有手性药物对映体导致了畸形儿童的产生,手性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也使食品环境变得错综复杂。因此,我们把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一类手性物质或对映体统称为手性污染物。手性污染物的不同对映体的生物毒害作用有所差异,对应的环境行为即降解和生物代谢过程也存在不同。因此,分析分离和测定环境中的手性污染物,须弄清楚手性污染物的不同对映体在环境中的选择性行为和生物效应,表征和探索手性对映体的作用和变迁,对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文以L-青霉胺、马拉硫磷两种手性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以金纳米粒子(AuNPs)、半导体量子点(QDs)以及藻红B(EryB)为探针试剂,以荧光光谱,共振瑞利散射光谱为主要的光谱分析方法,探究了研究对象与光学探针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体系荧光光谱以及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的影响。文中讨论了光谱特征、最佳反应条件等的影响,建立了荧光光谱法对手性药物L-青霉胺的测定,建立了两种不同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对手性农药马拉硫磷的测定。同时对各个体系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将建立的新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175015、21475014)和重庆市研究生创新项目(CYS17290)的资助下完成。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青霉胺和N-乙酰基-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与Cu2+的竞争反应检测青霉胺D-青霉胺(D-PA),作为一种主要的对映体,通常用于诊所用药。但是,另外一种对映体L-青霉胺却有毒。因此,在生物医药或者环境样品中检测L-青霉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N-乙酰基-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用作荧光探针,成功用于检测L-青霉胺。当有Cu2+存在的情况下,CdTe量子点的荧光被显着猝灭由于Cu2+能够与其表面的N-乙酰基-L-半胱氨酸结合,然而,在上述体系中加入L-青霉胺后,体系的荧光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L-青霉胺后,体系的缓冲溶液、Cu2+的浓度等会影响体系的荧光强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荧光恢复程度与L-青霉胺的浓度在2×10-7-4×10-6mol/L呈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R2=0.9980.因此,建立了一种新的、简单、快速的检测L-青霉胺的荧光方法,将该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和医院废水样品中检测L-青霉胺,取得了满意的结果。2.藻红B作为光散射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技术检测痕量手性农药马拉硫磷以藻红B作为光散射探针,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的光谱方法用于测定手性农药马拉硫磷基于共振瑞利散射(RRS)技术。通过记录体系的荧光光谱、共振瑞利散射光谱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讨论藻红B、Pd2+和马拉硫磷三者之间的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当藻红B、Pd2+和马拉硫磷三者单独存在或两两存在时,体系的RRS强度都非常弱。但三者同时存在时,体系的RRS强度显着增强,这可能是由于在酸性条件下,Pd2+能够与马拉硫磷的水解产物和藻红B形成三元复合物。同时,当Pd2+存在时,藻红B的荧光显着猝灭,当再向上述体系中加入马拉硫磷后,荧光强度进一步猝灭。因此,进一步证明体系中形成了三元复合物。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RRS增强的强度与马拉硫磷的浓度在0.012-0.8μg/m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1.7ng/L,相关系数为0.9960。因此,建立了一种检测马拉硫磷新方法并在实际样品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3.基于L-组氨酸功能化的金纳米-Pd2+测定环境中手性农药马拉硫磷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研究本实验以L-组氨酸作为修饰剂和还原剂,采用一锅合成法合成了具有蓝绿色荧光的L-组氨酸修饰的金纳米。在Pd2+存在的情况下,L-组氨酸修饰的金纳米可以作为共振瑞利散射(RRS)探针,检测手性农药马拉硫磷。在最佳实验条件下,Pd2+可以使L-组氨酸修饰的金纳米的荧光猝灭,同时RRS强度有明显的增强。当向上述体系中进一步加入马拉硫磷后,体系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而体系的RRS增强的程度更明显。基于此,建立了检测马拉硫磷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我们讨论Pd2+、缓冲溶液等反应条件对体系的RRS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RS增强的强度与马拉硫磷的浓度在0.12-3.2μg/mL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IRRS=543.72CMala+21.06,相关系数为0.9985。文中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反应机理以及RRS强度增强的原因。同时,新建立的测定马拉硫磷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李雪梅[2](2016)在《荧光光度法测定镧、钇、铕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稀土(Rare Earth)资源非常丰富,它们在化工、冶金、陶瓷、材料等不同领域应用都是十分广泛。稀土一直就被人们誉为“工业维生素”,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因此,加强稀土元素测定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荧光光度法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微量元素的测定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主要研究了荧光光度法测定镧(La)、钇(Y)、铕(Eu)的研究。全文分为如下部分:1.基于稀土镧对双氧水氧化二氯荧光素(DCF)有催化作用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镧的新方法。本文讨论了反应介质的酸度、反应温度、二氯荧光素用量、双氧水用量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表明,镧浓度在0.22.0μg/mL时,荧光强度的改变量△F与La(Ⅲ)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F=-1.17944+10.21833ρ,相关系数0.9944。方法的检出限CL为0.015μg/mL,加标回收率为94.1%到101.2%。此方法成功用于测定稀土样品中的痕量镧。2.在酸性条件下,达旦黄在特定的激发波长下可以发射较强的荧光。高碘酸钾可以氧化达旦黄产生强荧光物质使其荧光强度增强,钇(III)的加入可以引起体系荧光强度大大降低。在实验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量△F与钇(III)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钇(III)的荧光光度法。本文讨论了达旦黄的用量、氧化剂的用量、缓冲液用量、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共存离子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9380μg/mL,线性回归方程为△F=3.98ρ+48.39,相关系数r=0.9926。同时发现在选定条件下,瑞利散射光强度的增强量△I与钇(III)的浓度也呈线性关系。当钇(III)的浓度为0.17640μg/mL时,线性回归方程为△I=6.32ρ-10.11,相关系数r=0.9948。将此两方法成功用于测定钇铝合金中的钇含量。3.在K2HPO4-KH2PO4(pH 5.8)缓冲溶液中,罗丹明B于特定的激发波长下可以发射较强的荧光光谱,加入硫酸亚铁和过氧化氢组成的Fenton试剂后,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在以上体系中加入痕量的铕离子(Ⅲ),荧光强度会增强。在实验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量△F与铕离子(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铕离子(Ⅲ)的荧光光度法。本文讨论了介质的酸度,罗丹明B用量,Fenton试剂的用量和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对△F的影响,确定了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铕浓度在0.21.6μg/mL范围内,荧光增强值ΔF与铕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是ΔF=9.8592ρ-0.6829。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55,检出限为0.054μg/mL。该法成功用于湖水样品中痕量铕(Ⅲ)的分析测定。

温桂清[3](2015)在《纳米银的共振散射效应及用于测定几种痕量有害物质的研究》文中认为1绪论综述了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其分析应用,比较了不同方法所制备出的纳米银在形状、稳定性和光谱特性等方面的区别,重点介绍了球形、三角形和棒状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分子光谱分析中的应用和优缺点。综述了共振瑞利散射(RRS)分析方法的现状、金属纳米粒子在RRS分析中的应用和银纳米的RRS分析方法。综述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分析方法的现状、金属纳米粒子在SERS分析中的应用和银纳米的SERS分析方法。介绍了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亚硝酸根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析测定技术进展,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简述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纳米银自催化氧化反应的RRS和SPR光谱研究及痕量H2O2测定分别采用柠檬酸三钠和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了稳定的黄色球形纳米银胶(AgNP)和蓝色三角形纳米银胶(AgNT)。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吸收光谱、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电镜技术详细研究了 AgNP-NaCl-H2O2纳米催化反应体系,观察到AgNP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自身并生成Ag/AgCl微粒,提出了纳米银自催化氧化机理,并解释了 SPR、RRS、SERS光谱变化等有关现象。研究了蓝色纳米银胶的SPR吸收峰和RRS峰之间的关系,发现了 AgNT的面外四极、面外偶极和面内偶极共振瑞利散射峰。在选定的AgNP-NaCl条件下,H2O2浓度在2.0×10-7-8.0×10-5 mol/L范围内与330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光强度增大值△I330nm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0×10-8 mol/L H2O2。在硫酸介质和FeSO4存在下,H2O2浓度在1.0×10-7-2.5×10-5 mol/L范围内与△I330n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8 mol/LH2O2。该新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H2O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3高稳定银纳米棒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探针检测过氧化苯甲酰采用硼氢化钠-过氧化氢还原加热法制备了稳定的红色银纳米棒溶胶(AgNR)。它在338nm和480nm处分别有一个横向和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吸收峰,与之对应在340nm和500nm处分别有一个横向和纵向SPR瑞利散射峰。采用SPR吸收光谱、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SERS、电镜技术研究了红色银纳米棒形成机制、纳米聚集瑞利散射增强机制。分别研究了 AgNR-BPO(过氧化苯甲酰)、AgNR-NaCl-BPO分析体系,实验发现,AgNR-NaCl-BPO体系在340nm处的RRS峰值随BPO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而480nm处的SPR吸收峰值则线性降低,据此,建立了测定BPO的RRS光谱和吸收光谱新方法。AgNR-NaCl-BPO体系RRS法的线性范围为0.01-3.5 μg/mL BPO,检出限为0.005μg/mL。AgNR-BPO体系吸收光谱法的线性范围为0.04-10 μg/mL,检出限为0.02 μg/mL。方法具有简便、快速、试剂易得且所需试剂种类较少等优点。4用三角形纳米银制备球形纳米银及SERS测定NO2-采用硼氢化钠和过氧化氢还原法制备了稳定的蓝色三角形纳米银胶(AgNT),将适量的卤素离子X-(X=Cl,Br,I)与AgNT混合,快速制备了稳定的球形黄色纳米银胶(AgNP)。分别采用电子显微镜、吸收光谱、共振瑞利散射(RRS)和SERS光谱技术研究了AgNT和AgNP反应体系,观察到NaCl可使过氧化氢氧化AgNT生成AgNP的反应加速,提出了AgNT形成AgNP机理,并解释了有关现象。以AgNT-藏红T(ST)为SERS探针,基于NO2-可催化溴酸钾氧化ST使1535 cm-1处的SERS值随着NO2-浓度增大而线性降低的现象,建立了测定痕量NO2-的SERS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36-84 nmol/L NO2-,检出限为0.04 nmol/L。5以银纳米棒为基底SERS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研究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吸收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SERS)等光谱特性。分别以球形(AgNP)、三角形(AgNT)和棒状纳米银(AgNR)为SERS基底,考察了生物染料作为分子探针的SERS光谱特性。选用维多利亚蓝(Vicrtoria blue B,VBB)作为细菌染色分子,考察了 VBB染色后三种致病菌在AgNR-NaCl基底中的SERS光谱。研究发现,在AgNR-NaCl基底中,VBB染色细菌在1611 cm-1处有一最强的SERS峰;在优化条件下,该处峰强与大肠杆菌在5×106-3×109 cfu/mL的浓度成正比,检出限为2×106 cfu/mL;考察了染色前后细菌的RR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致病菌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295nm处RRS峰和630nm处吸光度值有线性关系,RRS法检测大肠杆菌的线性范围为8×106-5×109 cfu/mL,检出限为6×106 cfu/mL。经浓度梯度培养处理,可检测实际样品中细菌浓度范围为4-160 cfu/mL。

高旭,李树伟,马玉洁,李琼,唐微微[4](2012)在《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亚硝酸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在盐酸介质中,亚硝酸根与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氨基苯磺酸共振光散射强度随亚硝酸根的加入量增加而明显降低的现象,建立了新的共振光散射法测定亚硝酸根的方法。该方法对亚硝酸根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0.70?g/mL,检出限为7.2ng/mL(3σ)。该方法应用于自来水中亚硝酸根离子的测定,回收率为93.1%~105.7%。

朱新鹏[5](2011)在《食品中亚硝酸盐检测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亚硝酸盐是食品中重要的检测项目。本文重点介绍了比色法、离子色谱法、催化光度法、核固红共振光散射法、极谱法等食品中亚硝酸盐检测方法的测定原理、检出限及特点,综述了不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覃惠敏[6](2011)在《痕量汞、尿素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共振散射光谱和光度分析》文中提出1绪论介绍了金纳米粒子的特性及分析应用、复合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以及汞、尿素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共振散射光谱技术和分光光度法的发展应用。2高灵敏选择性快速检测Hg2+的适配体修饰纳米Au/MnO2共振散射光谱探针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在稳定剂柠檬酸三钠的存在下制备不同摩尔比Au/MnO2复合纳米微粒,研究了其共振散射光谱特性。用aptamer修饰Au/MnO2复合纳米微粒,制备了汞离子的核酸适体纳米探针(Apta-Au/MnO2)。在pH 7.0的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及高浓度电解质NaCl的存在下,Apta-Au/MnO2纳米探针不聚集。当Hg2+存在时,它与aptamer形成较稳定的双链T-Hg2+-T错配物,释放出来的Au/MnO2复合纳米聚集形成较大的微粒,导致570nm处共振散射峰增强。据此建立了一个检测痕量汞离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便快速的共振散射光谱新方法。链长为32个碱基的aptamer修饰复合纳米Au/Mn02检测Hg2+的回归方程为△I570nm=46.39C+9.7,线性范围为0.1-7.5nM,方法检出限为0.06nM Hg2+。3脲酶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尿素在pH 6.6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及40℃水浴加热条件下,脲酶催化分解尿素生成NH4+。NH4+与四苯硼钠(NaTPB)形成缔合物微粒,该缔合物微粒在474nm处有一个共振散射峰。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大,催化分解生成的NH4+增多,474nm处的共振散射信号增强。在选定条件下,尿素浓度在0.125-15μM范围内与共振散射信号增大值△I474 nm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I474nm=31.6C+2.1,相关系数为0.9986,检出限为0.058μmol/L。与已报道的方法相比较,该法选择性好,灵敏度较高,是目前测定尿素的最灵敏的方法之一。该法用于人体血清中尿素的测定,与参考结果一致。4纳米金催化甲酸还原磷钼酸光度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pH7.4 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可与金纳米粒子(AuNP)作用发生聚集,导致酒红色的金纳米微粒变成蓝紫色。AuNP对甲酸还原磷钼酸生成磷钼蓝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而纳米金聚集体(AuNPA)的催化作用较弱。随着CS浓度增大,AuNPA越多,反应液中的AuNP减少,催化能力随之减弱,磷钼蓝在700nm处的吸光度值降低,CS的浓度与吸光度的减少值△A700n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TDBAC)浓度在6.25-250n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6L·mol-1 ·cm-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浓度在0.625-250 n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106L.mol-1·cm-1,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DBAC)浓度在12.5-500 n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105L·mol-1·cm-1。据此建立了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纳米金催化光度分析法。与已报道的方法相比较,该法操作简便,仪器廉价,灵敏度高。

易艳妮,李贵荣,王永生,周玉珍,朱慧敏,梁娜[7](2011)在《罗丹明G-动力学共振荧光法测定水溶液中的痕量亚硝酸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盐酸介质中罗丹明G的分子共振荧光信号强,发射峰尖而对称,受干扰因素少。基于亚硝酸根能催化KBrO3氧化罗丹明G的反应,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共振荧光分析法测定痕量NO2-。考察了体系荧光强度减弱值(ΔF)的影响因素,优化了反应条件。最大共振荧光峰位于540 nm波长处,NO2-的浓度在4.2056.0μg/L范围内与Δ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65μg/L。本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NO2-的测定,RSD<5.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84%104.33%。

但德忠,冷庚,皇甫鑫[8](2010)在《环境样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环境样品分析"的第10篇综述。评述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环境样品分析各个方面的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生物样品分析,城市污泥、垃圾堆肥和垃圾渗滤液分析,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不确定度等。引用参考文献1607篇。

张淑静[9](2010)在《催化荧光、共振散射法测定血红蛋白、铜和过氧化氢》文中认为催化荧光法因为它的高灵敏度、准确度及选择性而成为检测痕量组分的有力手段;共振光散射法作为光学分析技术,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两者均可以用普通的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在生物大分子、药物、染料、金属离子、纳米粒子、表面活性剂等的分析方面已有应用。靛蓝胭脂红是一种染料,由于其易被氧化褪色,常被用做动力学光度分析中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尚未见用于荧光分析的报道,丁基罗丹明B缔合微粒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过氧化氢尚未见报道。本文建立了靛蓝胭脂红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铜和丁基罗丹明B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过氧化氢的新方法。1.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基于血红蛋白(Hb)对过氧化氢氧化靛蓝胭脂红体系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模拟酶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的新方法,并对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发现体系的荧光强度与血红蛋白浓度在6.20×10-11~7.75×10-8 mol/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1.67×10-11 mol/L。方法用于人血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80%~103.20%。2.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在NH3-NH4Cl缓冲介质中,痕量Cu(Ⅱ)对过氧化氢氧化靛蓝胭脂红褪色反应存在明显的催化作用,基于氧化产物在反应条件下能产生荧光,建立了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100 ng/mL,检出限为0.05 ng/mL,用于大米、面粉、茶叶中痕量铜的测定,回收率为96.2%~104.9%。3.共振法测定痕量过氧化氢在pH=1.98的B-R缓冲介质中,痕量H2O2氧化I-生成I2,过量的I-与I2可结合形成I3-,而I3-与丁基罗丹明B(b-RhB)反应形成RhB-I3缔合微粒,该微粒导致体系在583 nm处的产生的共振光强度增加,从而建立了一个测定痕量H2O2的共振光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2×10-7~1.0×10-4mol/L,检出限为5.384×10-8 mol/L,该法用于雨水及消毒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9.20%~101.3%。

李海鹏[10](2010)在《过氧化氢的检测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第一章: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样中H2O2的研究及应用。第一节:实验研究了KI–H2O2–Fe2+–MV氧化还原–缔合反应体系的电位分析法特征。在pH 4.8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和PVA存在的条件下,在Fe2+的催化作用下, H2O2能定量产生羟自由基,而·OH能快速氧化过量的I–并生成I3–,I3–与甲基紫结合而形成缔合物微粒,导致自由的MV+浓度减小,采用自制的甲基紫选择电极通过测定电极电位变化来跟踪反应前后溶液中自由的MV+浓度变化。根据电极电位的变化值ΔE与H2O2的浓度的对数值之间有线性关系,建立了一种新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法,用于快速测定饮用水样中H2O2的含量。实验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值ΔE与H2O2的浓度的对数值的浓度线性范围为0.068 0.816μg / mL H2O2,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76 ,方法的检出限为0.02μg / mL,相对标准偏差RSD < 4.3%。该方法在室温下进行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实验中用于测定水中H2O2的含量,结果满意。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7% 104.5%。第二节:用自制的孔雀石绿选择电极(为工作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原电池,通过测定KI–H2O2–Fe2+–MG氧化还原–缔合反应溶液的电极电位,跟踪反应溶液中自由的MG+的浓度变化。研究体系的电极电位变化规律,在优化条件下,确定了电极电位变化值ΔE与H2O2的含量的关系,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H2O2含量的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反应溶液的电池电动势改变值ΔE与H2O2浓度的对数值在0.068 1.02μg / mL H2O2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73。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μg / mL,新建立的方法用于对饮用水样中H2O2的定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相对标准偏差为3.81% 4.2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2% 104.3%。第二章:测定H2O2的新的共振光散射体系的研究及应用第一节:筛选出KI–H2O2–Fe2+–CV氧化还原–缔合反应体系,研究了该体系在反应前后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学特性。在pH 5.2 HAc–NaAc缓冲溶液中和PVA存在的条件下,H2O2在Fe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的羟自由基,·OH快速氧化I–并生成I3–,而I3–又与带正电荷的CV+形成缔合物微粒,导致体系溶液的RRS明显增强。体系的RRS强度增加值ΔI正比于溶液中H2O2的含量,由此建立了一种新共振光散射法用于测定饮用水样中H2O2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溶液的共振光散射强度改变值ΔI与H2O2浓度在0.017 0.714μg / 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3。方法检出限5.10×10-3μg / m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 3.5%。新建共振光散射法实验中已用于对饮用水样中H2O2的定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1% 102%。第二节:实验研究了KI–H2O2–Fe2+–MV氧化还原–缔合反应新体系的共振光散射特征。在pH 4.8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H2O2在Fe2+的催化作用下产生羟自由基(·OH),·OH氧化过量的I–并生成I3-,I3-与甲基紫正离子(MV+)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反应溶液共振光散射强度明显增大,最大散射峰在568.0 nm处,此波长下共振光散射强度的改变值ΔI与溶液中H2O2的含量成正比。由此建立了一种新的共振光散射法用于测定水样中H2O2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共振光散射强度改变值ΔI与H2O2浓度在0.034 0.68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1.02×10-2μg / mL,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26%,样加标回收率为97.6% 103.4%。该方法测定样品中的过氧化氢方法,结果令人满意,可用于对饮用水中H2O2的定量测定。

二、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论文提纲范文)

(1)荧光及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检测环境中痕量手性污染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手性污染物
        1.1.1 手性
        1.1.2 手性污染物
        1.1.3 手性污染物的环境选择性行为
        1.1.4 手性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1.2 研究对象简介
        1.2.1 青霉胺简介
        1.2.2 马拉硫磷简介
    1.3 研究方法简介
        1.3.1 荧光光谱法
        1.3.2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
        1.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2 研究报告
    2.1 基于青霉胺和N-乙酰基-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与Cu~(2+)的竞争反应检测青霉胺
        2.1.1 实验部分
        2.1.1.1 实验仪器
        2.1.1.2 试剂药品
        2.1.1.3 N-乙酰基-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的制备
        2.1.1.4 检测L-青霉胺的方法
        2.1.2 结果与讨论
        2.1.2.1 N-乙酰基-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的特征
        2.1.2.2 荧光光谱
        2.1.2.3 实验条件优化
        2.1.2.4 工作曲线
        2.1.2.5 反应体系的选择性
        2.1.2.6 体系的反应机理
        2.1.2.7 分析应用
        2.1.3 结论
        参考文献
    2.2 藻红B作为光散射探针的共振瑞利散射技术检测痕量手性农药马拉硫磷
        2.2.1 实验部分
        2.2.1.1 实验仪器
        2.2.1.2 试剂药品
        2.2.1.3 检测马拉硫磷的方法
        2.2.2 结果与讨论
        2.2.2.1 RRS和荧光光谱
        2.2.2.2 实验条件优化
        2.2.2.3 标准曲线
        2.2.2.4 体系的选择性
        2.2.2.5 反应体系的机理讨论
        2.2.2.6 分析应用
        2.2.3 结论
        参考文献
    2.3 基于L-组氨酸功能化的金纳米-Pd~(2+)测定环境中手性农药马拉硫磷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研究
        2.3.1 实验部分
        2.3.1.1 实验仪器
        2.3.1.2 试剂药品
        2.3.1.3 L-组氨酸修饰的金纳米的合成
        2.3.1.4 检测马拉硫磷的方法
        2.3.2 结果与讨论
        2.3.2.1 L-组氨酸修饰的金纳米的光谱特征
        2.3.2.2 RRS光谱和荧光光谱
        2.3.2.3 实验的条件优化
        2.3.2.4 标准曲线
        2.3.2.5 体系的选择性
        2.3.2.6 反应体系的机理讨论
        2.3.2.7 分析应用
        2.3.3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荧光光度法测定镧、钇、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稀土元素的简介
    1.2 荧光光谱法
        1.2.1 荧光发光机理
        1.2.2 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1.3 稀土元素的分析
        1.3.1 分光光度法
        1.3.2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1.3.3 共振光散射法
        1.3.4 荧光光度法
        1.3.5 测定稀土元素的其他方法
        1.3.6 稀土元素的测定时的干扰处理
    1.4 结论与展望
第二章 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镧
    2.1 试验部分
        2.1.1 仪器
        2.1.2 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讨论
        2.3.1 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2.3.2 二氯荧光素的用量
        2.3.3 H_2O_2的用量
        2.3.4 酸度的确定
        2.3.5 反应温度的影响
        2.3.6 反应时间的影响
        2.3.7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2.3.8 工作曲线
        2.3.9 干扰离子
    2.4 样品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碘酸钾氧化达旦黄荧光光度法测定稀土钇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
        3.1.2 试剂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体系的荧光光谱图
        3.3.2 荧光剂达旦黄的用量
        3.3.3 氧化剂及其用量的确定
        3.3.4 酸度的确定
        3.3.5 最佳温度和反应时间的确定
        3.3.6 荧光量子产率
        3.3.7 稳定性
        3.3.8 共存离子的影响
        3.3.9 工作曲线
    3.4 样品分析
    3.5 原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阻抑荧光动力学测定水样中的铕含量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
        4.1.2 试剂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讨论
        4.3.1 荧光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4.3.2 缓冲溶液p H值和用量
        4.3.3 罗丹明B用量
        4.3.4 Fenton试剂的配比和用量
        4.3.5 反应温度
        4.3.6 反应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4.3.7 共存离子的影响
        4.3.8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4.4 样品测定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纳米银的共振散射效应及用于测定几种痕量有害物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纳米银的制备及分子光谱分析应用
        1.1.1 球形纳米银
        1.1.2 三角形纳米银
        1.1.3 棒状纳米银
    1.2 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分析进展
        1.2.1 RRS分析应用概述
        1.2.2 纳米粒子在RRS的分析应用简介
        1.2.3 纳米银在RRS的分析应用
    1.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技术进展
        1.3.1 SERS分析应用概述
        1.3.2 纳米粒子在SERS的分析应用简介
        1.3.3 纳米银在SERS的分析应用
    1.4 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亚硝酸根和食源性细菌的分析进展
        1.4.1 过氧化氢的环境分析进展
        1.4.1.1 过氧化氢的用途、污染来源
        1.4.1.2 过氧化氢的分析方法
        1.4.2 过氧化苯甲酰的分析进展
        1.4.2.1 过氧化苯甲酰应用及污染来源
        1.4.2.2 过氧化苯甲酰的分析方法
        1.4.3 亚硝酸根的环境分析进展
        1.4.3.1 亚硝酸根的来源、毒性
        1.4.3.2 亚硝酸根的分析方法
        1.4.4 食源性致病菌的分析进展
        1.4.4.1 食源性致病菌的来源、危害
        1.4.4.2 食源性致病菌的分析方法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7 参考文献
2 纳米银自催化氧化反应的RRS和SPR光谱研究及痕量H_2O_2测定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分析原理
        2.2.2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
        2.2.3 RRS光谱
        2.2.4 SPR吸收光谱
        2.2.5 蓝色银纳米粒子共振瑞利散射与共振吸收峰的关系
        2.2.6 AgNP-NaCl-H_2O_2体系的SERS光谱
        2.2.7 分析条件优化
        2.2.7.1 银胶浓度的影响
        2.2.7.2 氯化钠浓度的影响
        2.2.7.3 硫酸和FeSO_4浓度的影响
        2.2.7.4 反应时间的影响
        2.2.7.5 反应温度的影响
        2.2.8 工作曲线
        2.2.9 共存物质的影响
        2.2.10 分析应用
    2.3 结语
    2.4 参考文献
3 高稳定银纳米棒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探针检测过氧化苯甲酰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分析原理
        3.2.2 透射电镜
        3.2.3 SPR吸收光谱
        3.2.4 RRS光谱
        3.2.5 红色银纳米棒SPR吸收与RRS的关系
        3.2.6 SERS光谱
        3.2.7 红色银纳米棒制备条件优化
        3.2.8 分析条件优化
        3.2.8.1 银胶浓度的影响
        3.2.8.2 氯化钠浓度的影响
        3.2.8.3 缓冲溶液的影响
        3.2.8.4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8.5 反应时间的影响
        3.2.9 共存物质的影响
        3.2.10 工作曲线
        3.2.11 分析应用
    3.3 结语
    3.4 参考文献
4 用三角形纳米银制备球形纳米银及SERS测定NO_2~-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AgNT转化为AgNP的原理
        4.2.2 透射电镜
        4.2.3 RRS光谱
        4.2.4 SPR吸收光谱
        4.2.5 SERS光谱
        4.2.6 AgNT转化为AgNP的条件优化
        4.2.7 共存物质的影响
        4.2.8 工作曲线
        4.2.9 分析应用
    4.3 结语
    4.4 参考文献
5 以银纳米棒为基底SERS检测食源性细菌
    5.1 实验部分
        5.1.1 仪器与试剂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分析原理
        5.2.2 SERS光谱
        5.2.3 RRS光谱
        5.2.4 吸收光谱
        5.2.5 光镜
        5.2.6 激光散射图
        5.2.7 VBB染色条件优化
        5.2.7.1 SERS分子探针选择
        5.2.7.2 染色时间影响
        5.2.7.3 VBB浓度对染色的影响
        5.2.7.4 缓冲溶液对染色的影响
        5.2.8 SERS光谱检测细菌分析条件优化
        5.2.8.1 不同纳米粒子的SERS效应比较
        5.2.8.2 AgNR浓度影响
        5.2.8.3 NaCl浓度影响
        5.2.8.4 缓冲溶液的影响
        5.2.9 干扰物质的影响
        5.2.10 工作曲线
        5.2.11 样品分析
    5.3 结语
    5.4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食品中亚硝酸盐检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比色法
2 离子色谱法
3 催化光度法
4 核固红共振光散射法
5 极谱法
    5.1 NO2-与变价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5.2 NO2-与某些有机化合物反应
    5.3 动力学极谱法
6 结束语

(6)痕量汞、尿素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共振散射光谱和光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共振散射光谱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1.1.1 共振散射光谱技术概述
        1.1.2 共振散射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1.1.2.1 在环境分析方面的应用
        1.1.2.2 在医学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1.1.2.3 在生化分析方面的应用
        1.1.2.3.1 蛋白质方面分析
        1.1.2.3.2 核酸方面分析
    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发展及其应用
        1.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
        1.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各领域的应用
        1.2.2.1 药物分析领域
        1.2.2.2 食品检验领域
        1.2.2.3 环境分析领域
    1.3 金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
        1.3.1 金纳米微粒的概述
        1.3.2 金纳米粒子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3.2.1 负载型金催化剂在环保催化方面的应用
        1.3.2.1.1 CO的低(常)温催化氧化
        1.3.2.1.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氧化
        1.3.2.1.3 臭氧的分解
        1.3.3 金纳米粒子在环境生化分析的应用
        1.3.3.1 食品安全检测方面
        1.3.3.2 DNA检测方面
        1.3.3.3 重金属元素检测方面
        1.3.4 金纳米催化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1.3.4.1 金纳米的催化作用
        1.3.4.2 金纳米催化作用的分析应用
    1.4 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1.4.1 复合纳米粒子概述
        1.4.2 复合纳米粒子的种类及应用
    1.5 汞离子的研究进展
        1.5.1 汞的特点
        1.5.2 研究汞的分析意义
        1.5.3 汞的检测分析方法
        1.5.3.1 原子光谱法
        1.5.3.1.1 原子发射光谱法
        1.5.3.1.2 原子吸收光谱法
        1.5.3.1.3 原子荧光光谱法
        1.5.3.1.4 共振散射光谱法
        1.5.3.2 分光光度法
        1.5.3.2.1 显色光度法
        1.5.3.2.2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1.5.3.2.3 固相萃取光度法
    1.6 核酸适配体的概述及用于检测汞离子的分析方法进展
        1.6.1 核酸适配体的概述
        1.6.2 利用核酸适配体检测汞离子的分析方法
        1.6.2.1 目视比色法
        1.6.2.1.1 化学方法标记
        1.6.2.1.2 免标记
        1.6.2.2 荧光传感器
        1.6.2.2.1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荧光传感器
        1.6.2.2.2 凝血酶连接核酸适配体作为探针的传感器
    1.7 尿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7.1 尿素的概述
        1.7.2 尿素的测定方法研究
        1.7.2.1 直接测定方法
        1.7.2.2 间接测定方法
    1.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1.8.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8.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8.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方法
        1.8.3.1 离子色谱法
        1.8.3.2 分光光度法
        1.8.3.3 共振散射光谱法
    1.9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10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11 参考文献
2 高灵敏选择性快速检测Hg~(2+)的适配体修饰纳米Au/MnO_2共振散射光谱探针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Au/MnO_2复合纳米微粒的制备
        2.2.3 Apta-Au/MnO_2探针的制备
        2.2.3.1 Aptamer浓度的影响
        2.2.3.2 Apta-Au/MnO_2探针的制备步骤
        2.2.4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共振散射光谱
        2.3.2 条件优化
        2.3.2.1 Na_2HPO_4-NaH_2PO_4缓冲溶液的影响
        2.3.2.2 探针浓度的影响
        2.3.2.3 NaCl浓度的影响
        2.3.3 工作曲线
        2.3.4 共存离子的影响
        2.3.5 水样的测定
    2.4 参考文献
3 脲酶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尿素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3 样品前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扫描电镜
        3.3.2 共振散射光谱
        3.3.3 条件优化
        3.3.3.1 酶反应条件优化
        3.3.3.2 缔合物反应条件优化
        3.3.4 线性关系
        3.3.5 共存物质的影响
        3.3.6 样品分析
    3.4 结语
    3.5 参考文献
4 纳米金催化甲酸还原磷钼酸光度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纳米金和纳米金聚集体的制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实验原理
        4.3.2 扫描电镜
        4.3.3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4.3.4 条件优化
        4.3.4.1 聚集反应液用量的影响
        4.3.4.2 TDBAC与AuNP的反应时间
        4.3.4.3 纳米金聚集反应pH影响
        4.3.4.4 AuNP浓度的影响
        4.3.4.5 催化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4.3.4.6 磷钼酸浓度的影响
        4.3.4.7 催化反应pH值的影响
        4.3.5 线性关系
        4.3.6 共存物质的影响
        4.3.7 样品分析
    4.4 结语
    4.5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致谢

(7)罗丹明G-动力学共振荧光法测定水溶液中的痕量亚硝酸根(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溶液配制
    1.3 实验方法
        1.3.1 NO-2测定
        1.3.2 光谱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光谱分析
        2.1.1 RhG 溶液共振荧光光谱
        2.1.2 RhG溶液共振荧光光谱的特点
        2.1.3 吸收光谱与共振荧光光谱的比较
    2.2 反应介质和酸度的确定
    2.3 罗丹明G和KBrO3浓度的确定
    2.4 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
    2.5 试剂加入顺序的确定
    2.6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2.7 共存离子的影响
    2.8 样品分析
3 结论

(9)催化荧光、共振散射法测定血红蛋白、铜和过氧化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催化荧光分析法研究进展
    1.2 共振光散射的原理及其发展
    1.3 血红蛋白的研究进展
    1.4 铜的研究进展
    1.5 过氧化氢的研究进展
    1.6 本文的创新点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及铜
    第一节 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
        1.引言
        2.实验部分
        3.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1.引言
        2.实验部分
        3.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丁基罗丹明B-碘化钾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痕量过氧化氢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过氧化氢的检测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基本原理
第一章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样中过氧化氢的研究及应用
    第一节 甲基紫选择电极电位法测定过氧化氢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样品分析
        4 结论
    第二节 孔雀石绿选择电极电位法测定过氧化氢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样品分析
        4 结论
第二章 共振光散射体系测定过氧化氢的研究及应用
    第一节 结晶紫共振光散射法测定水样中痕量过氧化氢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样品分析
        4 结论
    第二节 甲基紫共振光散射法测定水中痕量过氧化氢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样品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已/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论文参考文献)

  • [1]荧光及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检测环境中痕量手性污染物[D]. 黄云梅. 重庆三峡学院, 2019(03)
  • [2]荧光光度法测定镧、钇、铕的研究[D]. 李雪梅. 山东理工大学, 2016(02)
  • [3]纳米银的共振散射效应及用于测定几种痕量有害物质的研究[D]. 温桂清.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2)
  • [4]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亚硝酸根的研究[J]. 高旭,李树伟,马玉洁,李琼,唐微微. 贵州化工, 2012(01)
  • [5]食品中亚硝酸盐检测的研究进展[J]. 朱新鹏. 保鲜与加工, 2011(03)
  • [6]痕量汞、尿素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共振散射光谱和光度分析[D]. 覃惠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4)
  • [7]罗丹明G-动力学共振荧光法测定水溶液中的痕量亚硝酸根[J]. 易艳妮,李贵荣,王永生,周玉珍,朱慧敏,梁娜. 应用化工, 2011(02)
  • [8]环境样品分析[J]. 但德忠,冷庚,皇甫鑫. 分析试验室, 2010(07)
  • [9]催化荧光、共振散射法测定血红蛋白、铜和过氧化氢[D]. 张淑静. 淮北师范大学, 2010(02)
  • [10]过氧化氢的检测新方法研究[D]. 李海鹏. 南华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