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临床价值论文_陈波

祁东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南衡阳 421600

摘要:目的:探究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本院接诊的90例腹泻患者,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段,以就诊顺序奇偶性分组,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45例。对照组采纳培养法检测,试验组采纳RT-PCR法检验。比较诊断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诊断阳性率比较,试验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T-PCR检测法应用于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验,应用价值更高,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关键词: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临床价值

感染性腹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基本是由于各种微生物或者寄生虫引发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性疾病,与爬行动物、家畜以及家禽的传播联系密切,儿童是多发人群,儿童患有该病,对其身体以及智力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一种经过格兰染色进行的球杆菌或者小杆菌,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以粪-口为主,该致病菌的潜伏期一般是3-7天,急性肠道外感染以及急性胃肠炎是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故及早的做出准确、科学的诊断,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极为重要[1]。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临床价值,特随机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90例腹泻患者查究,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收集本院接诊的90例腹泻患者,均满足《传染病学》中对腹泻的诊断标准,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段,以就诊顺序奇偶性分组,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45例。试验组女性20例,男性25例,年龄区间是32-50岁,平均年龄为(41.6±8.2)岁;病程区间是3-12天,平均病程为(7.5±2.6)天。对照组女性21例,男性24例,年龄区间是33-52岁,平均年龄为(42.3±7.6)岁;病程区间是4-12天,平均病程为(8.1±2.8)天。两组基线资料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进行对照分析。排除合并其他肠道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沟通障碍、配合度、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以及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取两组0.5g粪便标本,放置于Cary-Blair保存液中,添加4.5ml生理盐水,将混合液培养到增菌液中。

1.2.1 对照组:以培养法检验,取粪便标本保存到温度在16℃的环境下,培养18h,取出5ug混合物,与CIN平板接种,设定培养条件的时间是24h、温度是25℃。

1.2.2 试验组:以RT-PCR法检验,将粪便标本保存在16℃的环境下,培养18h之后,取出200ug混合物,提取DNA液,反应混合液、模板、探针、BSA以及引物是反应体系,扩增产物长度是154bp,反应在95℃下。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将可疑菌落筛选出,而后与标准菌落对比,判定检测结果,计算阳性率与阴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软件统计本文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诊断阳性率),以n/%表示,行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阳性率对比。试验组的阳性率显著较对照组的高,两组分别是17.78%、4.44%,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3.讨论

胃肠症状以及肠道外感染是感染性腹泻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胃肠道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腹痛等,而肠外症状主要包括脑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脾疾病以及关节炎等,进食被污染的猪肉以及水均会感染该病,该病极易被临床忽视,在治疗疾病时,主要以非敏感性的抗生素为主,进而加重了患者肠外的并发症,极易引发各种预后不良情况,由于该病临床症状特异性较低,与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症状接近,在临床诊断中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进而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或者是盲目的进行手术治疗,对患儿相关器官造成明显的损害。其次该病在秋冬季节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很难与其他腹泻相鉴别,故临床应该重视对感染性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克圬、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等药物敏感性相对较低,其次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儿童卫生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较差,导致粪口感染的概率进一步增加[2]。

在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时,培养法操作步骤简单,可有效避免人体肉眼判断的难度和主观性,成本较低,投入的设备较少,对临床检验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该检测方法必须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一旦外界污染物污染了标本,极易导致检验结果错误,该检查技术耗时耗力,自动化不易,不适用于大型的流行病学调查。RT-PCR法整个检验操作过程仅仅需要2天左右,检出率较高,且操作简单,不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反应之后不需要进行电泳,有效降低了污染概率,RT-PCR法的检测结果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帮助临床医师更准确的了解患者病情,进而为治疗患者疾病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依据,故RT-PCR法的优势更为明显,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效果。本文研究示:试验组的阳性率显著较对照组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在张景艳[3]等研究中,RT-PCR法与培养法检验的阳性率分别是18.51%、8.56%,RT-PCR法的显著较高,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证实了RT-PCR法在感染性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价值。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临床医师应不断的丰富自身理论知识以及临床诊断能力,必要时结合B超以及CT检查结果诊断,排除急性阑尾炎等疾病的可能性,避免盲目的进行手术治疗;其次要加强对儿童手卫生的指导和宣教,督促儿童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有效切断粪口感染的传染源,最大限度的降低腹泻发生率。

综上所述:腹泻患者在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时,采纳RT-PCR法,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对疾病的检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广大患者以及医护人员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晓梅,李刚山,王意银,等.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J]. 西南国防医药,2015,25(8):844-846.

[2]穆玉姣,张白帆,李孟磊,等. 河南省2011-2013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5,31(9):835-838.

[3]张景艳,荣幸,张永旭,等. 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7):161-162.

论文作者:陈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临床价值论文_陈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