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供给学派经济理论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比较研究论文

西方供给学派经济理论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比较研究论文

西方供给学派经济理论与我国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比较研究

王 亮

(青岛滨海学院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摘 要] 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供给学派提出的改革政策相比较,双方的社会环境、经济背景和任务措施等方面都迥然不同,在理论上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系统改革,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目标的社会系统重构战略的一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理论指引。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题和方向。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2 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理论不能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提出后,能否为其寻找相关经济理论的支持是经济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思考的问题。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理论可以作为其理论基础。然而,认真分析却发现,供给学派的理论并不适合于指导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供给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要主张为大规模减税,削减政府支出,实现预算平衡,取消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自由竞争,控制通货膨胀等。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Johnson&Lakoff(1980)指出,隐喻无所不在,更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及语言中,所有人类的概念,均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总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隐喻是人类解释、理解、描写和探索新情景的有力工具”(束定芳,2000:30)。

2.1 社会环境不同

美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法制完善,市场发育成熟,市场机制健全,市场经济发达,法律对经济活动的规范作用广受认可,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很低。其法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健全有力,知识产权违法成本很高。环境保护法律健全,环境违法成本高,社会环保意识强。

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受历史传统和市场建设起步晚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建设完善过程中,市场发育不健全,全面依法治国的规划目标还没有实现,法制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威规范作用没有确立起来,有法不依和法律寻租问题还大量存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意识不强,侵犯知识产权的成本低,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不够,知识产权维权成本很高。环境保护意识在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公民都不是很强,企业环境违法成本低,环境违法执法不严,违法现象广泛存在。从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来看,中国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目标还没有实现,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对比较大。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的不完善,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供给学派主张经济自由主义,要求抑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突出市场对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注重供给,主张刺激储蓄、投资,提高生产率、提高投资回报率和工作积极性。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大幅度减税,包括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压缩政府支出,缩减社会福利,降低政府赤字水平;收紧货币政策,降低通胀水平等。

顶岗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在校完成基础技术技能的学习后,去专业对口企业参与实际生产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生产任务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得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顶岗实习过程的规范管理对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2.2 经济背景不同

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大量的投资和产能沉淀在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中。人们需求旺盛的技术含量高的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品,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比较低,相较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供需错位不对接的问题。不同的市场需求特点和国际贸易分工导致两国的经济背景不同。

西方供给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美国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处于国际分工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低端产业开始大规模外迁,国际分工处于优势地位。美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外贸出口重点是高技术产品、服务、技术,进口产品主要是普通消费品。美国社会福利水平高,消费占经济比重高,就业市场中的低技能、低收入、劳动强度大的岗位不受欢迎。美国20世纪70年代面临经济滞涨局面,社会投资效率低,企业负担较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社会福利水平低,主要就业岗位仍集中于低技能、低收入、劳动强度大的行业。中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主要出口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口品主要是高技术产品、服务和技术。美国国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特点主要是高档品,而长期以来,中国市场对商品的主要需求特点是中低档产品。

2.3 任务措施不同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历史传承,社会对创新价值的认识不充分,创新氛围尚未广泛形成,社会对待创新失败的宽容性较低。美国文化更注重创新,人们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创新氛围浓厚,社会对创新热情高,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很高。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措施则不同,既不是简单的全面减税,缩减政府支出,降低社会福利,也不是简单的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更不是简单的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中国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既要深化供给侧的结构调整,又要兼顾需求侧的牵引作用,而不是抑制需求增加供给;既要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又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既要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又要优化政治和社会领域的配套环境改革。因此,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措施不仅限于经济政策的调整,而是全面系统改革背景下的经济政策的全面优化,甚至可以说是总体改革的一部分,是总体改革在经济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3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适时推动改革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十分必要,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处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长期面临艰巨的发展稳定任务,改革不能犯颠覆性错误,需要有适应我国国情的改革理论做指导。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领域改革聚焦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基础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往的重点是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此促进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利用我国充裕廉价的经济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确立自身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的地位。

在传统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工作人员一般通过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收集、归类、编制和加工完成的,整体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较为复杂、烦琐,尤其是碰到企业经营额较大的情况,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 如今,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人员可以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单据收集起来,统一由各个部门汇总到财务部门,会计工作人员利用收集的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再制作出记账凭证,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再完善和检查,最后编制出精准的会计报表,这样一来,使得会计数据统一到一张非常直观的报表上,便于企业管理者以此为据,进行企业的管理决策,从而带动企业发展。

近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实践证明,当前,传统改革领域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小,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供给侧领域表现的问题也越发严重。显然,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理论不能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系统改革,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目标的社会系统重构战略的一部分。尽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仍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资源的高效流动和合理配置。但是,改革的总目标应该是促进社会整体制度的完善,这是供给侧改革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基础。显然,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是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迫切需要的理论指引。

参考文献:

[1]刘光溪.供给侧管理与结构性改革的特殊及现实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2(21).

[2]郑京平.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认识[J].开放导报,2016(2):42-45.

[3]许小年.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清理沉病轻装上阵[N].上海证券报,2016-06-30(012).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7.019

[作者简介] 王亮(1974—),男,汉族,山东诸城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制度经济、物流管理、经济管理。

标签:;  ;  ;  ;  ;  

西方供给学派经济理论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比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