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个电网之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就是变电站。要想完善智能电网的建设,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智能变电站可以通过利用一些先进的电气元件设备来实时的控制和调节电网,第一时间做出分析以及明智的决策。所以我们需要根据智能变电站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特点,对变电站的管理维护和检修提出一些意见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最终保证智能变电站可以高效率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优化策略
引言
互联网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的标志,很多先进的技术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变电站监控与运维技术要实现智能化就需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实际的生产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就需要在变电站之中使用互联网手段,这样才可以让变电站系统得到更为科学的发展。变电站的系统一般都是比较庞大和复杂的传统的人为的操作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采用智能手段才能对整个变电站的各个设备进行精准的监控,从而对设备进行更好的维护。
1现阶段智能变电站所存在的问题研究
1.1运维模式无法满足实践管理
随着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在实践的管理过程当中,智能变电站在运维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智能变电站是整个电力行业变革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管理的不完善,目前智能变电站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安全度过过渡时期,更加稳定的发展,我们需要坦然面对这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2智能变电站工作人员专业程度不足
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全方位的推行智能变电站,使其全面覆盖。智能变电站的使用范围比较小,所以智能变电站的运维人员本来就不多,再加上他们大部分技术不过关,不太了解整个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原理,也不懂如何维修以及保养智能变电站。很多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之前甚至都没有接触过智能变电站,所以一旦智能变电站出现什么问题,技术人员很难找到问题所在,进而导致无法顺利的解决这些问题。
1.3工程设备不完善
智能变电站在进行工程设计阶段,由于没有详细的对地质环境进行分析,也没有具体了解电网运营的一些流程,于是在招标智能变电站的工程设备之前,本身就存在认知上的漏洞,在招标过程中又不是非常严格。导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才发现,智能变电站存在的许多问题,不符合运营系统的整体管理环境,不仅无法顺利运行管理,也无法达到标准的技术要求。
1.4运维管理制度不完善
智能变电站缺乏完整规范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运营检修所需要参照的技术标准,无法及时更新运营规范以及操作标准,所以在运营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会出现运维人员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去进行操作、无法解决世界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策略
2.1强化设备管理
智能变电站当前运行维护情况的进一步改善,首先要从设备管理方面入手。在智能变电站的维护管理当中,其关键就是就是电子互感器的维护管理。[3]如前文所述,站控层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而电子感应器则是站控层的核心。电子感应器具备光、电、机三种功能,同时科技含量也非常高,信号传输、获取功能十分强大。所以,在设别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电子感应器的维护和管理。
2.2运维策略优化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中,运维巡检工作主要包括开关操作、设备维护、日常巡视以及事故处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远方智能巡检生产系统中,为了实现该系统对变电站巡视路线的100%覆盖,在制定变电站的运维策略时,需要将变电站全方位智能巡检技术与运维过程中的路径优化结合起来全盘考虑。为此,在运维工作路径优化时,通过TSP模型的建立来对路径进行优化,以实现对变电站的全覆盖。而在实际应用中,将运维站人力资源、变电站情况、设备运行状态、历史巡检结果、设备特征数据趋势视为变电站的检测单元,各变电站检测单元用于设置在对应的观察点位上,变电站检测单元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通过设置这些变电站检测单元,并布置在变电站相应能够检测变电站不同位置处的相关信息处,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可靠、全面地自动巡检。
2.3数据智能预警技术
在完成丰富智能变电站的数据采集和巡视路径的优化之后,下一步关键的工作就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采集到压力,图像以及红外测温等各类设备的特征数据的历史记录和实时记录通过在PentahoBI平台上建立的预测数据模型进行智能分析,研究和判断这些数据的发展趋势,进而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智能预警。在对数据进行预测分析时,发现红外测温、压力、图像智能分析结果的参数数据具有复杂的特征,比如:高维度,内在噪音,隐形的关系等,因此,预测其参数的发展变化趋势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任务。为此,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时,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去克服大数据集的挑战来构建高效的用参数预测模型来解决此类难题;同时,利用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算法有机结合,通过输入历史数据来模拟预测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对设备运维状态进行智能分析和判断,提前判断设备的隐患和不良工况,为提前预防和消除电气设备隐患提供技术支撑,进而对设备进行智能预警。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测时,主要分为以下三步来实现:①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其关键特征的提取;②数据规范化处理;③利用BPNN来进行数据的预测。
2.4提升安全保障要求
电力行业属于高危行业之一,这种高危性主要表现为电力传输的高压,所以电力行业的高危区域除了高压输电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变电站部分,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有安全问题出现时要严肃对待,还用当进行定期的设备检修,清除设备积灰、检查智能终端的密封性、指示灯工作情况等。
2.5就地化间隔保护
随着就地化保护技术的成熟,在智能变电站中安装继电保护装置时,就可以依照“就近原则”,在目标设备的附件上安装继电保护装置。在应用了就地保护技术后,实现了缩短继电保护装置的反应时间,降低了智能变电站运行故障的目的。有效消除了现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接口连线不合理,光线联系不稳定存等的问题。以线路间隔保护为例。通过GOOSE网络发布装置自身的跳合闸信号,通过电缆采集必要的一次设备信息,直接传输保护的跳合闸命令。同时,线路间隔保护一体化装置还具备SV+GOOSE共口输出功能,供予其他站域其他保护使用。
2.6加强跨间隔保护
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故障问题,在优化方案中,要加强跨间隔保护。以母差保护为例。多个母差保护单元以无主式设计构成母差保护,通过母差保护,电缆直接采样,直接传输保护命令。基于双环网,母差保护单元达成信息交互。每个母差保护单元具备SV+GOOSE共口输出功能,采用GOOSE组网的方式供予其他站域其他保护使用。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是未来变电站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做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同时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进行吧改善,也是进行智能变电站下一步创新的需要,必须保障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电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天娇.500kV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No.357(23):128-129.
[2]王冬冬.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调试重点问题[J].科技风,2019(4):172.
[3]王生强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应用能源技术,2016,32(7):12-14.
[4]李丽丽.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思考[J].科技风,2018,8(22):179.
论文作者:白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设备论文; 数据论文; 运行维护论文; 技术论文; 单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