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初步研究_椭圆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教学目标论文,高中数学论文,课堂论文,有效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是我们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且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过程要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框架,教学过程围绕框架而展开.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可见,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很多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并不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编写教学目标显得很随意,把教学参考书看看,教材读读,就开始写教学目标.在编写的教学目标中经常出现“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公式化的语言.之所以称为公式化的语言,是说这样的语句放到任何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中都可以,显得大而空,实际上这是高中数学总的课程目标之一,还有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感到编写教学目标有困难,不知用什么语言,从哪些方面去写.江苏省一个数学课题组作过这方面的调查统计,只有22%的教师能利用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而绝大部分的教师则依据教师用书或教材等,表明教师平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关注不足.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二、什么是教学目标

1.什么是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R.F.Mager)提出,教学目标的描述应包括行为、条件和标准等三个基本要素,有的学者提出在上面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个主体,即教学对象,这样,一个规范的教学目标就包括了下面4个要素:

对象——教学对象,也就是学生;

行为——通过学习以后学生能够做什么;

条件——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标准——学生学习之后,所产生行为变化可以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即学生的学习结果,

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分为三大类:认知类教学目标、动作技能类教学目标与情感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部心理的变化).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我们称为“三维教学目标”.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2.“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异同

以前我们写教学设计经常说教学目的,那么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的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自己的教学提出的预期要达到的结果,

它们的相同之处:它们制定时的依据都是以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为准;它们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落实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制定授课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它们的不同之处:第一,涉及的主体对象不同;教学目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设计,而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第二,教学目的描述的语句比较抽象,是否达到目的不易测量,而教学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达具体,其目标是否达到可检测;第三,教学目的对教有指向作用,而教学目标对教与学都有指向作用;第四,教学目的是课程的总体目标,而教学目标则结合教学内容由一系列子目标构成,是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

以上可看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更关注课堂教学的达成度,更能说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现在选用教学目标较教学目的更合理、更科学.

三、教学目标的主要特征

1.时代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因此,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动向,符合数学课程的性质.适合对当前教学内容的数学理解要求,切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理性精神等方面的发展确有促进作用.

2.科学性

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用可操作性的语言,对“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等做出具体界定,而不能只是抽象地说“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用比较规范的语言阐述清楚,让读者看完教学目标后,就知道本节课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学了多少.将原来较为简练的反映内部心理变化的达标水平动词“了解”、“理解”、“掌握”的陈述方式,具体化为描述反映外部行为变化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体会”、“探究”、“学会”、“能列举、能描述、能归纳、能证明、能运用”等进行表述,阐明通过怎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行为上有什么变化(学生会做什么,能做什么,能达到怎样的程度,而且这些变化可观察、可测量).

3.实效性

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适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经过教学,学生将会有哪些变化,会做哪些以前不会做的事,使目标成为有效教学的依据,同时为检测评价学习效果提供依据,真正起到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一是《课程标准》中的对本章(单元)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相关建议.

二是《教师用书》中对本章(单元)总体设计和教科书分析.

三是《教学指南》中对本章(单元)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与要求说明,以及相关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四是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

五是其他资料.对这些资料合理取舍,作为参考.

3.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定位.即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首先要明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才能准确地给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

第二步:分析.即对教材与学情进行分析.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弄清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步:预理出重难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诊断,预备性地理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四步:分解.即对课程标准中的章节要求分解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是对每章提出的.根据整章的教学课时,每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构成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设计出每个环节的学习条件(行为条件)、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行为(行为动词)和学习结果(行为结果).

第五步:叙写.叙写教学目标.完整的教学目标的叙写结果,要让读者通过阅读教学目标,就清楚本节内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什么、学得如何等要素.

五、案例(人教A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1.制定教学目的主要依据

课标对椭圆的要求是: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通过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参考书给出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学习目标: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3)了解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几何性质.

(4)通过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5)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教材内容:教材呈现的内容,开始是探索,用细绳画椭圆,接着引出椭圆的定义,推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后面是3个例题.

学生的认知情况:学生在必修2学习了直线、圆的相关知识.理科学生在学习椭圆之前学习了曲线与方程,文科的学生学习1-2框图时,已经历了设计求曲线方程的流程图.

一本资料给出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三维目标:

(1)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

(2)能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椭圆的焦点坐标,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通过实例的学习,初步掌握用相关点法与直译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3)通过具体实例,感受椭圆在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提高学习本章知识的积极性.

可以看出,上面的三维教学目标中第(1)条不是很具体,“理解、了解”——这些不好把握,不容易测量,比较抽象;第(2)条比较具体,也好测量,适合学生学习.

2.目标分解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

②理解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③掌握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能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叙写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1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用细绳与几何画板画椭圆,归纳出椭圆的定义,能根据椭圆的定义判断“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否为椭圆.

②能说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并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判断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熟练地写出椭圆的焦点坐标,

③通过实例,体验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与具体实例,感受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直译法与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

②经历探究、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过程,从“数”与“形”的结合上加深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认识,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探究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的过程,能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的叙写,不一定要采用这种刻板的三维目标方式,应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实效性.

4.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的框架

(1)椭圆的定义

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②探索椭圆的几何条件;

③概括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标准方程

①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②思考: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认为怎样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使椭圆的方程简单?

③建立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①椭圆标准方程的特征;

②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根据上面的框架,写出这节课的详案就比较容易了.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中,明确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按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另外还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同时还应关注课堂上新的教学目标的生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才真正具有人性化的特点,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每个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目标才真正有效,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标签:;  ;  ;  ;  ;  ;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初步研究_椭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