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工程应用论文_李珊珊,牛璐杰,王思佳,王庭钧,单丽

PTN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工程应用论文_李珊珊,牛璐杰,王思佳,王庭钧,单丽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 071027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通信行业蓬勃发展。分组传输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简称PTN。它继承了传统传输网的诸多优点,如更好的扩展性、更快捷的操作维护和更安全的保护倒换等功能,除此之外,更是在应对快速发展的电力通信网上,有更加良好的表现。传统的电力通信所存在的不足方面,分组传输网PTN也能很好的应对,例如在运营管理、网络宽带、业务种类、建设成本等很多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更适应了管理信息的逐渐多元化,向着全IP方向全速前进。对此,本文研究PTN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工程应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PTN;电力通信网;工程应用

1关于PTN的介绍

PTN技术是一种统一传输业务,它面向了多种业务连接,支持多种基于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点对点连接通道。在SDH的优势基础上,PTN还融合分组技术为数据业务提供相应的传输服务,在提供10GE、GE、FE等接口之外,也提供2M和STM-N接口。通常PTN技术主要是将传送网尧IP/MPLS和以太网(GE/10GE)等几种技术相结合而形成。

1.1PTN技术的特点

(1)关于连接的技术形式。在对于业务中的不同电信业务要求时,PTN技术能提供更加符合不同业务特性的“柔性”传输管道,类似于对业务进行优先级别的划分,管理宽带通道,识别各种不同的客户种类,高QOS并进行区分管理。更加灵活的进行数据分析与传输,管理模式更为的丰富;(2)网络保护平稳快速。对点连接通道的保护切换可以在50ms内完成,利用环网保护和线性保护等特点,实现传输级别的业务保护和恢复,进行点对点的保护倒换。实现高可靠性的网络,网络拓扑灵活性强,可以快速的扩展业务,得以在网络转型的大趋势下,抢占先机;(3)端与端之间OAM的管理能力。不仅继承了之前的能力,并且使OAM更为的丰富,在满足传统分组设备的要求时,更具有了保护切换、错误检测和通道监控能力的能力,可以使之具备满足电信级的实际应用要求,并且还具备了TCM的监视特点;(4)多种功能的集成与一体性。在数据、光层传输和电路等功能中,实现了一体性的特点,具备多业务更快速的交换功能,在未来更加复杂的业务要求中,可以适应并胜任。

1.2PTN网络部署策略

在现有的承载网中,多数是承载TDM语言的业务为主,SDH/MSTP设备被大量使用,而这些设备对于PTN而言也具有很好的承载力。对于即将接入的汇聚层PTN网络来说,充分考虑并运用现有的资源,逐步替换,发展新业务,是最好的战略策略。

1.3PTN网络建设思路

不同的时间、技术、业务的不同发展需要,使得在PTN网络建设中有着不同的思路与进展,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对PTN的改造策略进行剖析。(1)首先初期时候,对于PTN设备进行独立建网,采用环形组网方式,针对有相应需要的区域建设PTN汇聚层。(2)中期时,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采取在重要区域建设PTN接入层,向普通区域逐渐推进的原则。PTN接入环和汇聚环采用双节点方式连接,确保了PTN工作路径与保护路径的部署。(3)后期时,PTN技术运用的趋于稳定,各类业务信息实现全面IP化后,可以再大部分区域进行替换,替换下来的SDH/MSTP设备可以用于业务相对单一落后的地区。

2PTN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工程应用意义

随着对电力通信网通信传输性能要求逐步提高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在工作模式下,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技术还是传输带宽,无法满足新的电力业务的通信需求,为此确保高质量的电力通信业务以太网服务的可靠性来满足需求。通过一个合适的电力通信网络的多业务综合传输一个数据包传输,满足通信网络承载配电自动化方法的需要,以及适应配电通信网用电信息采集、负荷控制管理业务。目前正在启动建设过程,提供各种商务信息分区,安全、时效性、可靠性的要求,需要提供分级管理服务所需的网络。目前EPON和工业以太网,SDH/MSTP技术可以实现服务的差异化的服务管理,不仅对设备实现物理隔离套,分别支持不同的服务系统,每一套设备运行一个单一的服务,带宽利用率低,整体结构是重复的,需要在一个差异化的服务支持不同业务功能的PTN技术。对比PTN和传统组网技术的差异,研究PTN在电力通信网的业务承载应用和网络同步应用,分析PTN对电网通信网络的多业务安全隔离、QOS时延保证等方面的具体技术机制,探讨PTN在电网通信网络的适应性,具备SDH设备的业务隔离以及以太网的多业务承载能力,满足现阶段配用电通信网络建设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PTN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工程具体应用

3.1PTN技术的组网方式

目前PTN技术所能提供的最大网络侧接口速率只有10Gbit/s,环网容量有限,同时,受收敛时间对业务的影响,不适合作为长距离传送,所以,PTN技术不适合电力通信网骨干层,无法满足骨干层当前业务带宽高速增长的需求。PTN的体现在小颗粒业务的灵活接入、汇聚收敛和统计复用上,因此,PTN适合定位于汇聚层和接入层。县级供电企业和110kV变电站组建PTN核心层,10GE核心调度层采用MESH结构,达到光方向连接丰富、业务调度灵活的目的作为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进行数据包的快速转发;供电所、工区组建汇聚层,采用10GE环网,双节点向核心层接入,处理来自接入层的所有数据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其他节点,如营业站、巡操站等组建GE速率接入层,同样,原则上双节点接入上一层,接入层提供大量的接入端口,满足各种业务的接入和业务处理策略,如TDM、ATM、GE业务的接入,可采用线性接入。

3.2业务规划

低速E1业务规划。语音业务在PTN中借助PWE3中的CES电路仿真技术,QoS等级为EF,而且设置相对小的报文装载、抖动缓冲的时间。规划以太网业务。在PTN中,以太网业务主要借助E–LINE以太网专线映射进PWE3进行承载,视频监控业务、调度自动化网、配网自动化、会议电视等业务的配置形成基于端口+VLAN的以太网专线,通过端到端隧道透传到汇聚层节点端口,并将PWE3封装还原,从而保证业务在个端口透传,这类业务比例不要过高。同时,对于软交换业务而言,其带宽要求不高而时延要求高的也采用此种封装的方式;信息的内外网采用BE类型的QOS等级,在网络拥塞的时候,流量能够统计和复用,以确保高优先级的业务先行。规划业务容量。对于接入环,一般可按照接入节点的实际上传容量、未来扩容预期指数、800Mbit/s环网带宽容量来规划接入环节点的数量,同时需结合实际拓扑。在业务密集区域一般不超过8个接入节点,业务稀疏区域不超过16个节点以保证业务时延性能和时间传送精度性能。对于汇聚环,在双节点互联的情况下,一般将接入环网流量平均分配在两个汇聚节点上,避免接入环单节点故障时接入环所有业务都发生倒换,以4~5个节点为佳。各接入环区域业务流量就近接入汇聚层节点,在向上层传送时按照各节点分流的方式,应避免过多业务路径(包括保护路径)经过同一中间汇聚节点,避免保护路径和主用路径在中间某一节点相交。核心环的业务容量规划与汇聚环相同。

3.3建设初期

此时,PTN技术主要基于原有的MSTP网络。在此基础上,基于实际的新业务将新的接入层引入到新的接入层中,实现通信业务的IP方向的发展。在原有SDH设备的基础上,PTN技术为通信业务中的FE和EI提供了业务支持。MSTP和PTN的这种混合组网方式使得PTN技术需要不断兼顾其他设备的功能。因此,它会削弱其传输容量,并不能提高网络IP传输的效率达到技术设计标准。这一缺点也为PTN技术的改进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并证实了PTN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广泛应用。

3.4建设中期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新IP业务的数量不断增加,许多传统业务也被搁置或取代。因此,PTN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PTN技术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被单独使用,一些地区也逐渐发展起来,以保证更快、更有效的接入业务。将原有的MSTP网络升级为基于PTN技术的GE接入方式,以实现更强大的接入功能。

3.5建设成熟期

这一时期是PTN技术整体应用和实现的阶段,TP业务的建立在具体业务中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它为各种业务信息的分组与传输提供了保障,改善了网络维护,提高了网络的运行效率。线性保护具体包括两种保护模式:一种是1+1保护模式,另一种是1:1保护模式。环网保护实现了节点和链路的故障保护,支持单环保护和相交环保护,对整个网络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保证了电力通信网络终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结语

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向IP化、业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IP一体化使得PTN技术正好符合电力通信业务的发展需要,使得PTN技术的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传统网络除了端口可以为PTN技术提供相对便捷的接入方式,其他的使用功能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网络技术,PTN作为新的传送网技术能很好的适应现有的业务技术要求,并随着业务的发展而日益更新,无论从实用性或可行性上,都比传统方式要更好。

参考文献:

[1]强小康,易发伟,张鸿,邵敏.PTN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工程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11):108.

[2]李麟.PTN在电力通信网中的组网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08):77.

[3]王亮.PTN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4]王琨.PTN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2(51):50-53

[5]金家炜PTN技术在移动城域传送网巾的应用及建设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6]袁训明:资浩分组传送网对于电力通信业务的传送性能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2(06):58-62.

[7]龙运久,PTN网络组网应用探讨[J]信息通信技术,2010(06):14-18.

论文作者:李珊珊,牛璐杰,王思佳,王庭钧,单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PTN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工程应用论文_李珊珊,牛璐杰,王思佳,王庭钧,单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