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纤酶与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去纤酶与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一、降纤酶及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华[1](2021)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NT-ProBNP、CRP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NT-proBNP、血清CRP水平以及梗死部位之间进行研究探讨,作出统计分析,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中客观指标相结合,为精准中医辨证论治打下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初步理论依据,使中医治疗更具科学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期间符合要求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血清NT-proBNP及CRP水平、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将60例纳入病例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再根据OCSP临床分型将梗死部位按照前、后循环供血区划分。采用SPSS2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分析等进行统计,最终得出结论,分析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NT-proBNP、血清CRP水平及梗死部位的相关性。结果:对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中医证型、NT-proBNP及CRP和梗死部位进行统计,得到以下结果:(1)急性脑梗死三组中医证型,风痰瘀阻型、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分别为24例、22例、1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0%、36.7%和23.3%,其风痰瘀阻型所占比例最大,气虚血瘀型所占比例最小。(2)任意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t检验P>0.05,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中医证型风痰瘀阻、风火上扰、气虚血瘀及对照组两两之间在性别、年龄方面皆没有显着性差异。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进行NT-proBNP、CRP水平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经比较P值<0.05,总体比较有差异性,NT-proBNP水平总体比较F值为19.338,P值为小于0.001;CRP水平总体比较F值为8.195,P值为0.005,缺血性中风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3)血清NT-proBNP水平两两比较:风痰瘀阻型与风火上扰型比较,P值为0.403;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P值为0.19,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风火上扰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P值为0.047,P值<O.05,有统计学差异。血清CRP水平两两比较:风火上扰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P值为0.891,无统计学差异;风痰瘀阻型与风火上扰型比较得出P值为0.012;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P值为0.019,两者P值均<O.05,有统计学差异。(4)在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前循环脑梗死共42例,所占比为70%,后循环缺血性中风共18例,所占比为30%。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中,风痰瘀阻证存在20例,占前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47.6%,后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4例,占后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22.2%;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中,风火上扰证存在12例,占前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28.6%,后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10例,占后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55.6%;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中,气虚血瘀存在10例,占前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23.8%,后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4例,占后循环中风病各证型比例的22.2%;对各证型与前、后急性期脑梗死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行卡方检验,其中风火上扰P值为0.047,卡方为3.95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而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血清NT-proBNP水平及CR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最终统计分析表明:(1)脑梗死急性期与血清NT-proBNP水平及CRP水平具有相关性,缺血性中风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2)在急性脑梗死各证型中,风痰瘀阻型占比最大,气虚血瘀型占比最小。三个证型组中血清NT-proBNP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风火上扰型>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三个证型组中血清CRP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风痰瘀阻型>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3)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脑梗死部位存在相关性。前循环急性期脑梗死所占比例更大,后循环急性期脑梗死相对较少。在本次试验中风火上扰证在前、后循环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分布有差异。前循环急性期脑梗死以风痰瘀阻型为主要证型,后循环急性期脑梗死以风火上扰型为主要证型。

彭斌,吴波[2](2018)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文中研究表明自《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发布以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编写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进展,对指南进行更新,突出院前处理、急诊评估与诊断流程、急性期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影像学评估等方面的进展,以期体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医师工作。指南同时强调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3](2014)在《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明确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疏血通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蚓激酶、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单味水蛭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血瘀生风作为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杨彭[4](2008)在《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一种,其急性期临床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溶栓,卒中单元,抗血小板等,川芎类药物作为中药制剂动物试验证实可以改善缺血脑部血运,在临床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也有不少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但结果却有不少争议,缺乏其使用中的具体证据,需综合分析具体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现状。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川芎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合理选择应用治疗措施提供临床研究证据。方法:采用Cochrane脑卒中协作组的收集策略,检索数据库:CCTR(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2007.issue.4、Database ofAbstracts of Reviews of effectiveness 2007.issue.4、ACP Journal Club(1991 to12,2007)、Cochrance Databases of Systematic Review(4th Quarter 2007)、Medline(1980-12,2007)、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2-2007)、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1989-2007);手检《中华神经科杂志》等10种杂志;追踪检索相关的综述、论文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无混杂因素、真正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评价人员提取每个纳入试验关于研究质量、基线资料。结果:共收集到240个已完成的RCTs,其中46个(包括4808例患者)试验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均为阳性药物对照试验。所有纳入试验均未说明具体随机方法及分配隐藏方法,没有试验报告了盲法具体内容和方法,亦无随访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46个试验异质性很大(I2=83.7%,P=0.14),治疗组的有效率(1874/2387,78.5%)弱于于对照组(1854/2421,76.5%),有统计学差异(RR=1.06,95%CI[0.98-1.14】,P=0.14)。川芎类治疗发生不良反应作用的情况其中chi?=17.52,p=0.35,I?=8.7%,两者有统计学异质性,合并后副作用发生率:治疗组(35/1031,3039%)与对照组(19/1032,1.8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4,95%CI=[1.00,2.68])。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川芎类药物在改善脑卒中功能性结局(死亡及其不良结局)等主要终点指标尚无证据支持,因此还不能将其推荐为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规治疗方案。其改善功能性结局的效果有待于更多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RCTs予以进一步证实。

李可建[5](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吴波[6](2005)在《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背景:多年来,中成药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但是否有可靠的证据证明中成药的疗效尚不清楚。 目的: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当前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为选择中成药治疗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以帮助临床决策,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方法:从2004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临床常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中筛选出59种,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分类方法将中成药依功能分为肝阳化风证、痰热闭阻证、风痰阻络证、瘀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以及其他等六大类。检索8种相关电子数据库,手检7种中文期刊,查阅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与研究者联系,收集使用59种中成药中任何一种与不用该种中成药相比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疗效判定指标包括:1.主要指标:随访期末(至少3个月)死亡或依赖。2.次要指标:治疗结束或随访期末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治疗期间以及随访期末的死亡;生存质量。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纳入试验、提取数据和评价质量,对所纳入的试验进行资料合成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采用Reman 4.2.7,

李正军[7](2001)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文中指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致残及死亡率 较高的疾病。治疗方法较多但无特效的手段,一种或两种方法治疗效果 的报道较多,而多种治疗方法同时比较、总结的报道少。为进一步探讨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特征,寻找发生、发展及治疗规律,尤其是探 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进行下述临床研究。 本资料以过去十年内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2050例为调查对 象,进行MESSS评分判断疗效,依不同治疗方法分6组。 治疗三周后,6组中以普通肝素组、尿激酶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治疗 有效率高,分别为93.22%、92%、91.43%。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及抗血小 板组较低,分别为87.79%、87.16%。降纤酶组治疗有效率最低仅86.53%。 但6组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0%以上患者能生活自理、独 立生活和基本独立生活的治疗组有普通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尿激酶 组、抗血小板组,分另为83.9%、76.57%、76.00%、73.34%。而低分子右 旋糖酐组较低68.09%, 抗血小板组最低65.87%。在70%以上的四组中分 别与降纤酶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普通肝素组与低分子右旋 糖酐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低分子肝素组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比 较有显着差异(p<0.05)。6组中尿激酶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快,积分减 少明显,分别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及抗血小板组比较有显着差异 (P<0.01)。 随年龄增高治疗有效率逐渐下降,特别是70岁以上组更明显。6组 中以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趋势更明显。尤以进展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与年龄关系更密切。首次发病至治疗时间越短,治疗有效率越高;时间越长,治疗有效 率越低。特别是首次治疗时间超过6小时,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首次 发病至治疗时间6小时内有效率与6小时以上组比较有显着差异 (p<0.01),6小时以内各治疗组有效率无差异(P>0.05)。 军医进修学院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前病情越重,治疗有效率越低。轻、中、重三组治疗有效率依 次降低。三组比较有显着差异门硼.001)。各治疗组轻、中度神经功能 缺损(除中度抗血小板组)治疗有效率无显着差异O叩.05L 重度中以 尿激酶组、降纤酶组治疗有效率为好,与抗血小板组比较有显着差异 (<0.01)。 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有效率72.43儿患者能生活自理、独立生活和基 本独立生活的占48 9儿 普通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尿激酶组、降纤 酶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与低分子右旋糖呀组比较有显着差异O叩.05入 进展时间在12小时内治疗有效率以普通肝素组最高u6.88%),与低分 子右旋糖酥组比较有显着差异b叩.05)。 出血性脑梗死 116例,治疗有效率非常低,仅为乃.0 0巩 患者能生 活自理、独立生活和基本独立生活的占36.21儿 致残率较高。普通肝素 组出血发生率最高门0.17%),其次为尿激酶组6.4删,但出血发生后无 死亡病例发生。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发生率最低2.8砌。普通肝素组出血 发生率与低分子肝素组、抗血小板组、降纤酶组比较有显着差异 帜刎.05入年轻和年老者出血发生率亦高。 大面积脑梗死 199 yj(占 9.71肋,治疗有效率最低门7.84们。患者 能生活自理、独立生活和基本独立生活的占31.66兄 致残率最高。但各 治疗组有效率相差不大O列.05厂 各年龄组治疗有效率亦无大区别 (P>0.05)。 缺血性脑血管病椎食底动脉系治疗有效率高门.16%),颈内动脉 系有效率87.59儿 两者比较有显着差异u北.05)。除尿激酶组治疗颈 内动脉系优于椎合底动脉系外,其余各组治疗椎-基底动脉系动脉系优-.于颈内动脉系,各组有效率相差不大u列.05)。 椎备底动脉系*A治疗有效率门丘68们高于颈内动脉系O1.50徘, 两者比较有显着差异b刎.05)。TIA发展为脑梗死率为23.57人普通肝 素组发生率低*2.22叨,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汀叩.05)。其余各组发生 4

宋毅[8](2000)在《降纤酶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降纤酶(defibrase)是在经过几代蛇毒制剂研制使用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新工艺从多组分的蝮蛇抗栓酶中提纯为单组分的冻干酶制剂,作为去除了出血毒、神经毒等多种毒副作用的更加完善的蛇毒制剂,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防治上有着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降纤酶在这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曹伟康[9](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CI的作用靶点及通路,进一步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在TTD和TCMID数据库中分别输入补阳还五汤加减中黄芪、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钩藤和牛膝7味中药,获取其活性成分和靶点,在经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出其作用靶点蛋白,最后就是药物作用的靶点。从TTD和Dis Ge NET数据库获取脑梗死疾病的靶点,并取药物疾病二者的交集基因,通过Cytoscape3.7.2绘图软件绘制出补阳还五汤加减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构建PPI网络、获取关键基因靶点、网络分析、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手工查找文献进行通路注释,就能分析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多成分-多靶点-多层次-多通路可能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通过TTD和和TCMID数据库共获取152个有效活性成分,经过TCMSP、Dis Ge NETSwiss、Target Prediction、String、Unitport得出了513个交集基因,预测赤芍治疗CI有82个作用靶点,川芎19个作用靶点,钩藤102个作用靶点,红花81个作用靶点,黄芪81个作用靶点,牛膝55个作用靶点,桃仁93个作用靶点。GO富集显示分子生物学效应主要发生过在细胞质膜、细胞外外泌体等处,炎症应答、白细胞迁移是主要的生理活动,具体主要是蛋白质结合。KEGG分析,富集了3条流体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占、纤维蛋白凝块溶解通路。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在治疗CI可能是通过流体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和纤维蛋白凝块溶解通路三条大通路激活TNF、VEGFA、ICAM1、IL、TLR4、SERPINE1、PI3K等因子,具体涉及炎症应答、白细胞迁移、血管内皮、血栓、细胞凋亡、神经炎症、免疫反应、凝血因子、血小板聚集、蛋白质结合等一系列途径,促进或抑制上述反应,从而起着恢复血流动力学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坏死区域的再灌注、促使血管新生和改善预后治疗CI的作用。

王进鹏,雷延成,张豪,杨文芳[10](2019)在《血管介入与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降纤酶联合应用在小鼠脑缺血中的治疗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血管介入与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降纤酶联合应用在小鼠脑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小鼠脑缺血模型,8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只),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治疗,观察组小鼠采用血管介入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降纤酶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及相关标记物蛋白(MMP-9、SOD、NLRP3)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Vs值、Vd值、NDS评分、MMP-9、SOD、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缺血小鼠的神经功能、改善血流障碍、降低氧化活性和炎症,效果优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

二、降纤酶及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纤酶及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NT-ProBNP、CRP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治疗
        1.1 中药制剂
        1.2 针灸治疗
        1.3 中药熏蒸
        1.4 穴位贴敷
    2 西医治疗
        2.1 溶栓治疗
        2.2 抗血小板治疗
        2.3 抗凝药治疗
        2.4 降纤治疗
        2.5 神经保护剂
        2.6 基因治疗
        2.7 手术治疗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情况记录
        2.2 血清标记物检测
        2.3 头颅磁共振检查
        2.4 研究项目
        2.5 统计方法
        2.6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急性缺血性中风各证型分布
        3.2 各证型与健康体检者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3.3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NT-pro BNP及 CRP水平表达
        3.4 各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NT-pro BNP及 CRP水平表达
        3.5 急性缺血性中风证型在梗死部位中的分布
        3.6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梗死部位存在相关性
    4 讨论
        4.1 中风病概述
        4.2 中风病证型分析
        4.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与NT-proBNP的相关性研究
        4.4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与CRP的相关性研究
        4.5 中医证型与血清NT-proBNP、CRP水平分析
        4.6 前、后循环梗死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4.7 不足之处
        4.8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3)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检索
    1.2选择标准
        1.2.1纳入标准
        1.2.2排除标准
    1.3选择方法
    1.4分组、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1.5统计分析方法
    1.6效应指标
2 结果
    2.1选择结果
    2.2纳入研究概述
    2.3纳入研究质量
    2.4统计结果
        2.4.1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2.4.2敏感性分析
        2.4.3失效安全数
3 讨论
    3.1临床疗效分析
    3.2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3.3循证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

(4)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6)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摘要
    第一部分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
        一、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二部分 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第一部分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
        前言
        参考文献
        一、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3 临床表现
    1.4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5 影像学
    1.6 分组及治疗方法
    1.7 各组基本情况
    1.8 疗效评定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2.2 不同年龄的治疗效果
    2.3 不同病情的治疗效果
    2.4 首次治疗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2.5 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
    2.6 各组治疗的效果
3. 讨论
4.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致谢

(9)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1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2.具体步骤
3.结果
4.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中西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血管介入与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降纤酶联合应用在小鼠脑缺血中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1.3 血管介入
    1.4 常规药物治疗
    1.5 观测指标
    1.6 组织蛋白的提取和样本制备
    1.7 蛋白免疫印迹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性别、体重、鼠龄比较
    2.2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Vs值的比较
    2.3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Vd值的比较
    2.4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2.5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相关蛋白MMP-9、SOD、NLRP3的表达水平变化
3 讨 论

四、降纤酶及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NT-ProBNP、CRP的相关性研究[D]. 李德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彭斌,吴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09)
  • [3]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J].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4]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D]. 杨彭.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5]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6]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D]. 吴波. 四川大学, 2005(02)
  • [7]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D]. 李正军. 军医进修学院, 2001(01)
  • [8]降纤酶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进展[J]. 宋毅.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0(06)
  • [9]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D]. 曹伟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血管介入与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降纤酶联合应用在小鼠脑缺血中的治疗作用[J]. 王进鹏,雷延成,张豪,杨文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06)

标签:;  ;  ;  ;  ;  

去纤酶与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