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条95及其独立追求_家宴论文

教条95及其独立追求_家宴论文

DOGMA 95及其独立追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立论文,DOGM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DOGMA 95的由来和内涵

1995年春,一群电影导演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宣读了一系列关于电影创作的拍摄原则,这一系列原则后来被称为DOGMA 95。DOGMA 95可以被称为“信条95”,它是一些电影创作领域的新锐导演就电影导演和创作所倡导的若干拍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1.必须实地(实景)拍摄;2.不得对影像加入额外的音响效果;3.摄像机必须采用手持拍摄;4.必须采用彩色画面,不可制造特殊灯光效果;5.不可使用任何滤镜;6.不可出现表面化的动作,不可出现谋杀、武器等场景;7.不可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间离,故事必须发生在当下;8.不可拍类型电影;9.电影制式必须是35mm胶片;10.导演名字不可在片首片尾的制作名单中出现。为了保证这十条原则得到实施,拍一部DOGMA 95电影还要举行宣读所谓的“贞操誓词”(Vow of Chastity)的仪式,即导演在开机之前需要进行如下宣誓:“我宣誓服从以下DOGMA 95规则……我以导演之名发誓,要克制自己的个人趣味。我已不再是艺术家。我要克制自己不去创造一件作品,我认为实例远比整体重要。我的终极目标是要在角色和环境中找出真理。我发誓会用一切办法包括牺牲我的个人趣味及美学考虑去达到此目的。谨此宣誓。”(注:Lars Von Trier and Thomas Vinterberg," Dogma 95 Manifesto and Vow of Chastity" ,http://www.dogma95.dk/menu/menuset.htm.Dogma 95宣言发布后,分别于Kelly(2000)和Roman(2001)重印,亦可于其官方网站http://www.DOGMA 95.dk上获得(限于篇幅,本文对DOGMA 95的十条准则只择其概要,欲对其有完全的了解,请见相关网站)。)电影拍摄制作完毕之后还要送交DOGMA 95的有关机构检验,被认为符合DOGMA 95的电影将获得一张DOGMA 95证书,以表明它是一部符合DOGMA 95标准的电影。

DOGMA 95的提出,或许会让电影工作者们感到摸不着头脑,至少它会让人们感到有那么一点困惑不解。它所倡导的拍摄原则,多少与长期以来人们所主张的拍摄方法相左,甚至它本身也充满了矛盾。有人把它称为自我否定的规则。电影工作者对它推崇备至者有之,对它不屑一顾者也大有人在。但是,从导演们信誓旦旦又煞有介事的做法当中,人们又感受到DOGMA 95似乎是有所追求的。

DOGMA 95所追求的,正是它独立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DOGMA 95的倡导者强烈地感觉到,长期以来,电影的创作和拍摄已经形成了某种固有的模式,这一模式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它构成了关于电影创作的权威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导演们的电影创作,并且这样那样地影响着人们对于电影的理解,它成了电影创作和接受中的集体无意识。

对于DOGMA 95的倡导者来说,他们所要做的工作便是反抗这一权威,反抗这一集体无意识,祛除以好莱坞电影模式为代表的当代电影意识形态的艺术巫魅。DOGMA 95的倡导者声称,他们要开始一场反抗现有的电影倾向的拯救行动。DOGMA 95采取的办法,便是“以规范对抗规范”。“Dogma”可以译为“规则”,也可以译为“教条”,它本身常常是对传统规范的一种描述,但DOGMA 95却无疑带有反抗传统的意味,并且它本身以反抗传统为目标。主张DOGMA 95的导演所制定新的规则,以示和传统的好莱坞式的电影创作路数相区别,他们甚至不惜用最为传统的方式——“贞操宣誓”——来表示他们对电影传统的反抗。他们所采用的颁发DOGMA 95证书的方式,也似乎显得有些循规蹈矩。尽管如此,这一切都难以掩盖DOGMA 95独立的美学追求,它实际上是以一种新的规范反抗好莱坞式电影的规范。

二、反抗技术主义:一场净化运动

对DOGMA 95的倡导者来说,他们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反对虚假包装,追求电影真实。作为这一追求的结果,便是DOGMA 95对好莱坞技术主义电影路线的反抗。随着电影艺术本身的发展,电影制作也日益滋生出一种技术主义崇拜。人们看到,一方面是电影制作技术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人们日益滋长的对电影制作的技术主义崇拜。对于电影来说,这样一些内容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价值理念的设定、人为设计的情景、因果联系的环环相扣、精心安排的对话、对比手法的运用等等;此外,电影的平行剪辑、最后期限、中心构图、重视景深、正反打等处理方法,也成了电影的常规技法。但是,这样处理的一个结果,便是电影越来越变得虚假、矫情和造作。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技术和电脑电影特技的出现,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当代电影开始热衷于运用电影特技,越来越热衷于电影的后期制作,电影创作变得越来越充满惰性。电影变得越来越脱离现实,开始成为某种“电影化”包装的产物。

DOGMA 95倡导者所要做的,便是一场“净化”运动。他们要求摒弃电影制作中的技术化包装,对于好莱坞式电影的一些基本技法嗤之以鼻,并且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电影拍摄中的人工技法。他们要求必须实地(实景)拍摄,不加入额外的音响效果,必须采用彩色画面,不可制造特殊灯光效果,不可使用任何滤镜等等,包括他们所倡导的电影必须发生在当代的环境,都体现了他们试图追求真实的艺术主张。搭设影棚、加入音响、注重灯光效果、运用滤镜等方法,早已成了电影制作的常规操作,好莱坞的导演们无不在运用这些方法来强化电影的表现,电影学院的课堂上更是成天在教授如何运用这些电影的表现元素,而DOGMA 95的倡导者主张要彻彻底底地摒弃掉这些基本的技法。他们所努力寻求的,便是电影尽可能地接近真实。DOGMA 95的主张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起到了重返自然、净化电影的作用,以至于评论家们总是不自觉地将它描述为一场“净化运动”(注:Mette Hjort and Scott MacKenzie( eds.) ,Purity and Provocation:Dogma 95,London:BFI Pub,2003,p.87.)。

三、回归真实:一种电影现实主义

更多的评论者认识到,DOGMA 95不只是简单地反对当代电影的技术主义倾向,不只是对好莱坞人工技法及欧洲电影的人工技法的机械反抗,而是有其独立的美学追求,这便是一种新型的电影现实主义。

在电影史上,有不少电影表现出某种回归现实的倾向,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他们试图从现实中去发掘事件和人物,通过高度接近现实的电影元素来表现电影主题及其艺术追求。有不少论者注意到新现实主义电影与DOGMA 95电影在现实主义路线上的某种渊源关系。有人认为,DOGMA 95从表面上看是反抗现代电影的技术主义崇拜,但其核心美学追求却与新现实主义电影有着某种共通之处,它们都是试图使影像“尽可能地接近现实”,走的都不是好莱坞电影的技术主义路线,而是试图以源于现实的人物、事件来实现电影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DOGMA 95继承了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路线,以至于有人把DOGMA 95电影称为“新现实主义电影和直接电影的结合”(注:" Editorial" ,Cineaste 25:1,December 1999,p.4.)。

但是,DOGMA 95并非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机械延伸,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制。事实上,新现实主义对于电影拍摄的一些常规技法并不绝对排斥,例如它对于景棚、道具、灯光、音响等等,并不加以机械排斥。而DOGMA 95则不同,它要求所有的场景都必须实景拍摄,不得人为地增加道具,不得增加场景之外的音响,不得有人为的灯光效果,等等,此外,它还要求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必须手持,必须拍彩色以达到对现实的真实的记录和还原。应该说,DOGMA 95的“电影现实主义”是一种在规范限制之下的现实主义,是在规范限制之下所产生的独特美学风格,它与新现实主义电影并不一致。DOGMA 95构成了它自身的电影意识形态,在电影现实主义谱系学之中,DOGMA 95电影有着自身独特的位置(注:Hunter Vaughan," Tremble of Truth:Dogme 95,Ideology and the Genealogy of Cinematic Realism" ,The Film Journal,July 2004,No.9.)。

在某种程度上,DOGMA 95的倡导者试图重新回到电影作为影像记录者的位置上去。DOGMA 95的倡导者希望,回到最初人们对于电影本质的理解:电影是对现实的一种记录或电影总是尽可能地接近真实。他们试图摒弃过度包装的虚假和矫情,设法使电影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在某种程度上,DOGMA 95正在试图回到电影起始的端点:电影作为影像忠实的记录者。正是源于DOGMA 95的这一倾向,有论者将它归结为一种新拜辛主义——拜辛是影像记录现实的积极倡导者(注:Ian Conrich,and Estella Tincknell," Film Purity,the Neo-Bazinian Ideal,and Humanism in Dogma 95" ,P.O.V.( A Danish Journal of Film Studies) ,No.10.)。

DOGMA 95备受争议的,是它对导演个人品味的抛弃。在很多的场合,DOGMA 95也常常被人们当作抛弃个人品味的代名词。在它的关于电影创作的十条规则中,其中的一条便是导演名字不可在片首片尾的制作名单中出现,在它所要求的开机前的“贞操誓词”中,也明确要求导演要“克制自己的个人趣味”,甚至否认自己是一个艺术家,这些都可以让人们感觉到DOGMA 95对个人品味似乎是持反对态度的。

四、一开始就被突破的规范:“DOGMA 95风格”的产生

应该说,DOGMA 95本身亦矛盾重重,有不少人指出,它所倡导的电影拍摄原则彼此之间互相矛盾。例如,一方面它主张不可拍类型电影,另一方面它本身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类型,因此它不得不做出解释,表示它反对的是以往好莱坞电影和欧洲电影的固有类型。此外,它主张抛弃导演的个人品味,但自DOGMA 95提出以来出现的几部DOGMA 95作品,如《家宴》、《白痴》、《初级意大利课程》等等,都很难说没有导演个人品味。又如,有些导演抱怨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中,如果不增加额外的灯光,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曝光效果。有些导演则抱怨DOGMA 95规定必须采用学院的35毫米胶片,这增加了电影拍摄的成本。

事实上,真正完全符合DOGMA 95标准的电影作品可以说并不是很多。DOGMA 95的十大原则从一开始就频频遭到突破。例如,在被认为是DOGMA 95第1号作品的《家宴》中,托马斯·文特伯格承认在拍摄某一个场景时关闭了一扇窗并添加了一个道具,并且在这一场景中增加了额外的光。在被认为是DOGMA 95第2号作品的《白痴》一片中,导演拉斯·冯·特里尔在一个场景中增加了背景音乐。应该说,DOGMA 95的规则正在考验着自身。

源于DOGMA 95所经受的考验,试图实践DOGMA 95美学原则的电影导演们找到了一些变通的做法。例如,允许出于预算和拍摄成本的考虑使用其他的拍摄格式,但要求电影在最后必须转制成35毫米胶片。又如,托马斯·文特伯格首次没有遵守DOGMA 95规则,这说明应该允许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打破某一规则,但要求在电影中承认电影在哪个场景哪些方面没有遵循DOGMA 95的规则。

导演们变化地运用DOGMA 95的结果,便是“DOGMA 95风格”的产生。当DOGMA 95面临着考验的时候,却不期然地产生了另外一个术语:“DOGMA 95风格”。DOGMA 95不再被导演们当作机械的教条,而是追求的某种独特的美学风格:不加人工修饰的粗粝的真实。DOGMA 95追求的实景拍摄、不加人工效果、以及手持拍摄等原则,使电影产生了某种好莱坞式电影无法具有的粗糙的真实感,手持拍摄所产生的晃动的镜头,更是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在感。这些都成了DOGMA 95电影独特的美学风格。

例如,达登内兄弟是一个颇富创新意识的创作团队,他们并没有加入DOGMA 95的集体,但他们所拍摄的影片,明显受到了DOGMA 95的启发和影响。由达登内兄弟执导的《罗塞塔》一片,讲述的是18岁的意大利裔女孩罗塞塔和酗酒的母亲居住在一个废旧车厢中,她千方百计想找到一份工作,却总是没干多久就被解雇,最后,她向老板告密出卖了自己惟一的朋友,终于顶替朋友获得了原属于朋友的那一份工作。在片中,达登内兄弟运用了实景拍摄、手持摄影等一系列DOGMA 95的拍摄原则,使影片获得了一种非常具有冲击力的真实感,特别是影片通过手持拍摄获得的晃动的镜头,更是给影片增加了现代世界的紧张感和危机感。正是这一系列类似于DOGMA 95拍摄技法的运用,该片从一系列经过过分包装的好莱坞电影中脱颖而出,被电影界评论为“一部具有DOGMA 95风格的影片”,在第52届戛纳电影节上,该片一举夺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最佳女演员奖等奖项,这些都说明“DOGMA 95风格”正在引起评论界的广泛注意,并且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美学追求,开始为电影界所认可。

正是出于对DOGMA 95原则的变化理解,“DOGMA 95风格”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DV艺术的美学追求。DV是“ Digital Video”的简称,它并不是指所有数码摄录像格式,而是指一种准专业的数码摄录像格式,说得更准确一点,它专指一种小型数码摄录像格式(mini-DV)。DV艺术则是指运用这一小型的数码摄录像设备来进行拍摄的影像艺术。由于DV既不需要胶片电影所必需的昂贵复杂的设备,同时它又具备以往的VHS格式无法具备的画面质量,因此,DV把电影从胶片中解放出来,使个人化的影像艺术成为可能。由于DV所具有的这一特点,很多导演开始运用这一低成本的拍摄工具来自由地进行他们的电影实验。尽管DOGMA 95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必须用35mm胶片拍摄,但很多DOGMA 95导演并没有遵守这一原则,而是采用DV来进行拍摄,甚至大部分DOGMA 95电影采用DV进行拍摄然后再转制成35毫米胶片。DOGMA 95的第一部电影《家宴》即由PAL制式的SONY DV摄像机拍摄而成,它连续在几个国际电影节中获得大奖,人们开始感受到DV摄像机也能拍摄出富有艺术品位的电影。

DV这一准专业数码格式拍摄的影像不具有胶片的影像质量,它粗粝而真实的画面效果正好与DOGMA 95所倡导的美学追求比较接近,而且,DV艺术个人化的特点也往往使得DV较为适合于手持拍摄,这一特点也与DOGMA 95所倡导的手持拍摄原则不谋而合。基于这样一些事实,尽管DOGMA 95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必须用35mm胶片拍摄,但DOGMA 95风格却成了DV艺术的重要美学追求。

余论

DOGMA 95以及其后的“DOGMA 95风格”,无疑还只是某种边缘性的美学追求,但是,正是因为它的边缘性,使得这一美学追求有了某种非主流化、非中心化的独特意义。应该说,DOGMA95的美学追求,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已经有所表现,它所给人们的主要印象,是对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当代技术主义电影美学的反抗。但是,除了对技术主义美学的反抗之外,DOGMA 95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对电影美学的理解,它并不是单纯的反抗电影技术,而是有着它自己对电影艺术本质的理解和诠释。DOGMA 95提醒人们对过分包装的好莱坞电影保持警惕,它对于反抗日益僵化的电影意识形态传统、解构意识形态的固有结构、改变以好莱坞电影为中心的宏大叙事模式、消除人们对好莱坞电影的机械的无意识模仿,显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当然,DOGMA 95本身正在成为某种僵化的原则,它本身也可能成为某种偏执的传统,DOGMA 95之于电影的意义,或许也不能过分夸大,但是,这些都不能抹煞DOGMA 95之于电影的独立追求及其美学意义。

(本文列入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创新基地课题论文。)

标签:;  ;  ;  

教条95及其独立追求_家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