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能复制吗?论科技园文化_科技论文

硅谷能复制吗?论科技园文化_科技论文

硅谷能不能复制?——兼论科技工业园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硅谷论文,工业园论文,文化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6文献编识码:A

20世纪70年代,硅谷和波士顿128 公路都已成为世界上电子工业主要的创新中心,引起企业界的关注。这两个地区都以技术活力、创业精神和非凡的经济增长著名,他们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似乎处于势均力敌的态势。然而,至20世纪末期,128 公路地区的制造商已把他们在计算机生产领域长期占有的主导地位让位于硅谷,它在地区就业人数、销售额、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等方面都已远远落后于硅谷。硅谷与128 公路这两个科技工业园处于同一个社会制度,同样的市场环境与机遇之下,为什么发展的结果迥异?

美国学者安纳利·萨克森宁对造成美国这两个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差异的文化因素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他认为:人们,包括硅谷人,往往没有意识到硅谷那种合作与竞争的不同寻常组合连同其他要素共同构成的制度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成就,而128 公路区域内的企业在管理与文化上则更多地倾向于选择等级制度、家族式领导、独立与自给自足的行为模式、保守谨慎的工作程序……〔1〕。长期的发展, 进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这一有趣的历史现象提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同类型的区域与企业文化及制度环境是决定科技工业园成功与否的核心与关键,如果缺乏有利于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与文化环境,科技工业园就会失去引擎和动力。

文化是集体生存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文化主要由核心的价值观念层次,中间的制度行为层次,外围的物质层次三部分组成,科技工业园文化是生活在科技工业园中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员(科学家、工程师、管理人员、政府官员、技术工人等)所追求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制度规则和工作环境。每一个不同的科技工业园文化往往是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它显示着丰富多彩的个性文化特征,但对所有致力于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不同的科技工业园来说,科技工业园文化应致力于更多地追求高科技产业内在的、固有的共性特征。科技工业园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亦即核心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层次,中间的制度规则层次,外围的物质层次。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在科技工业园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1 科技工业园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层次

文化的变迁基于每一个个体成员的追求与价值取向,正是每一个个体成员的个性化追求,才形成了科技工业园文化中普遍的、共同的、核心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

(1)追求卓越

目标是人类所有活动的起点与基础,只有崇高、卓越与完善的目标才能激发人们无限的创造性与活力。美国科技工业园文化在这个层面上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人员在技术领域对有效性不断的追求。技术上的有效性意味着速度更快、容量更高、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等一系列符合人类需求的技术目标,这些目标是一切技术领域最高层次的追求和不断前移的终极目标。自1938年惠普公司正式成立以来,硅谷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再生过程。从最初的精密仪器,到后来的仙童(FAIRCHIID)和英特尔(INTEL)为代表的半导体技术, 到以苹果电脑和英特尔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时代,到以思科(CISCO)、甲骨文(ORACLE )为龙头的网络及应用技术,再到今天以雅虎(YAHOO)、EBAY 为领袖的万维网和英特网现象,硅谷始终是最前沿技术的诞生地〔2〕。 二是对科技工业园的每一成员来说,个性与理想是第一位的东西,自我的发展与完善同甘愿保持平庸从来是格格不入的,尽管许多硅谷的创业者成了百万富翁,但钱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这些创业者更多的是受了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驱使。三是整个社会对精英人物的认可。硅谷的文化给予创立公司者最高的敬意,人们的社会地位更多的是由技术成就而不是由其它背景所决定,由于设计一流的生产流程或者独创性的应用而获得财富者更易受到社会尊重。比尔·盖茨、杨致远、安迪·格罗夫……就是技术时代人们崇拜的英雄。

(2)鼓励竞争

科技工业园是经过多年发展、演化裂变而形成的形式多样、适应性强的工业生物圈。在这个工业生物圈中只有不断地鼓励竞争,才能像生物界优胜劣汰一样不断产生新的强者,从而使这个工业生物圈保持永久的活力与创造性。在硅谷,科学家与工程师们为了抢占技术上的制高点,他们往往超时工作,频繁地使用药物,疲劳过度并承受高的流动率和离婚率。即使在同一企业内部,这种鼓励竞争的文化理念也使很多企业不仅生产高技术产品而且其自身也不断孵化,培养新的企业家与技术人才。硅谷仙童半导体公司的诞生和日后从它那儿分离出来的其他公司强烈地影响着硅谷的发展。威廉·沙克利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也是晶体管的发明人之一。1954年,他离开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贝尔实验室,从事发明新产品的商业开发,并成立沙克利晶体管公司。沙克利雇佣了一群顶尖级水平的工程师,公司成立两年后,其中八名主要高层工程师(后来被称为“八叛徒”)辞职并成立了另一家与之竞争的公司即仙童半导体公司。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创业的头八年中,仙童公司派生出10个小公司〔3〕。60年代,硅谷产生了31家半导体公司, 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和仙童公司一脉相承。

(3)敢于冒险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史,同时也是一部冒险史。现代科学技术已脱离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初期的小科学、小技术时代,而进入大科学、大技术时代。每一次高技术的探索都可能因为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夭折,风险变幻莫测。在硅谷,每天都有新的企业诞生,同时每天都有旧的企业破产。据对硅谷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风险资本的成功率的统计,这些风险资本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功率为30%。如果没有敢于承担风险、承担失败的信念,就不可能有硅谷的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的成功。SGI公司的创始人Jim Clark, 在SGI取得成功之后,就离开去创办了NETSCAPE,在NETSCAPE 成功上市之后,他又再度离开并先后创办了另外三家公司〔4〕。

(4)宽容失败

硅谷的文化不仅给予成功者敬意,失败者也被社会所接受和宽容。“硅谷是由于文化因素而产生的结果,包括能力、公正,甚至人们预料的失败。许多风险资本公司在寻找曾经失败过的执行总裁。”〔5 〕失败与竞争相伴而生,任何经验的取得都是与失败分不开的。创业者没有任何年龄、地位或社会阶层的限制,就算经营失败,也不必感到尴尬和惭愧。实际上,正是那些曾经失败,甚至几经失败但后来又获得成功的人,在这里被人们广为称颂。硅谷的每个人都明白,即使最成功的人也跌过跤。1984 年组建麦克西姆一体化产品公司( Maxim

Integratedproducts)的约翰·吉福德历经失败,他这样描述从失败中学到成功:在思想领域里,如果没有误区,就不可能有新知。事实上,在信息理论中,阻碍也能够促进信息流通,所以对失败的容忍可以说是硅谷成功的关键。如果你无法容忍失败,成功就不会到来,成功人士所经历的失败往往比失败者多得多。

(5)团结合作

在大技术、大科学的时代,任何人、任何公司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公司与公司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公司之间、公司与其他机构之间都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合作形式,每一个公司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领域同时都取得竞争的主导地位,分散化研究和生产还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著名的甲骨文公司必须与SAP公司和JBOP的其他公司竞争和合作, 同时又与微软公司竞争和合作。微软公司最新型的数据库SQL 服务器的售价大约为甲骨文公司的产品价格的四分之一,而它提供的功能相当于甲骨文公司的产品功能的75%〔6〕。因此,从空间形式考察, 科技工业园团结合作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机构(企业)内部,不同个体与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二是机构(企业)与外部机构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市场分享、专业与产品分工。因此,科技工业园的发展中分散化与专业化分工程度是成熟的标志之一。到70年代末,硅谷由于已拥有3000家电子生产公司,这些公司包括生产半导体计算机系统、软件、外围设备、测试测量仪器等多种类型的专业性公司,它们之中70%只有不到10名的雇员,85%的公司雇员不到100名,不仅如此, 这里还有许多生产性公司、研究发展试验室、产品设计室、猎头公司、风险投资企业、市场调研公司等等。近期,美国人类学家通过研究认为形成硅谷特有的团结合作形式的主要原因就是随处可见的高技术产品,膝上电脑、移动电话、个性化的寻呼等等,这些产品把人们连接成一个可以实现即时通信的复杂网络〔7〕。 硅谷的分散性工业系统通过一系列正式的合作实践,又形成了某种程度的集中性,交叉授权、技术协议、成立合资企业、行业协会等都是合作的形式。

(6)重视回报

高科技事业的发展不是清教徒的事业,在这个领域,功利性追求、重视回报、重视公司及个人价值的物质体现变得非常重要。硅谷重视回报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鼓舞了所有工作人员的热情,无论是初出茅庐还是资历深厚,只要你表现出色,就会得到奖赏,这使他们狂热地工作着。在六七十年代,硅谷的技术公司吸收了惠普和英特尔公司的管理模式,大方地向雇员们提供股票和认股权——从普通工作人员到高层管理人员。正如一位风险资本家所言:“股票是硅谷的乳汁,给职员股票,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他们没有一定的公司所有权,系统运转起来就没有这么有效了”〔8〕。

90年代开始,股票期权在短短几年里迅速普及,几乎9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有股票期权制度。据资料统计,全美国企业用作认股权配额的总股值已由1985年的590亿美元猛增到1万亿美元,获得股票期权的人员也由高级经理人员扩大到普通员工〔9〕。

2 科技工业园文化中的制度规则层次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是科技工业园中核心的层次,但要实现这些追求与理想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规则,而且可操作性强,相关因素考虑周全。只有建立良好的制度与规则,才能使科技工业园始终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美国科技工业园文化中的制度层次又可分为三大组成部分:

(1)美国社会严密的法律体系,这包括金融、投资、税收、 知识产权、财产等方面众多而且周密的条文与细则,有效地保证了科技工业园经济与社会活动的良性健康运行,使个人与企业的活动按严格的信用操作,减少社会运行成本,同样也使高科技产品的成本降低。即使在硅谷、128公路、 北卡罗来纳三角园等这样对国家与地方经济富有重要意义的地区,也不能游离于整个国家与地区的法律体系之外。在这方面最有力的案例就是美国司法系统对微软公司反垄断法的审判与裁决。

(2 )各地方与相关部门对高科技工业或科技园的地方性法规与政策。为支持地方经济或行业的发展,美国各地根据联邦法律条文以及自身的权限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与政策扶持科学园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康涅迪格州为例,该州目前对所有经营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免征销售税以扶持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立法机构不断地为该法规召开听证会,提出新的议案讨论以适应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美国近20年的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归功于一系列相关法案的制定与推行,如1980年的贝叶—道尔专利促进法案,1986年的鼓励技术转移的法案等等。这些都随着高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制定修改。随着这些政策与法律逐步发挥作用,80年代以前,美国私营企业、机构研究开发费用低于政府的研究开发费用。80年代后,开始超过政府研究开发费用。1970—1997年,全美研究与开发费用由25亿美元增长为2000亿美元。

(3)各研究部门、机构、协会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规则与章程。由于高科技产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专业性领域,各个领域的专家在发展科技工业园及高科技产业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硅谷,有着众多的行业性协会和专业研究机构,它们在各自行业领域起着专家治理与“行业自律”的作用,并且都有着极其细致严格的规则与章程。众所周知,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截止2000年6月2日通过互联网公布的“斯坦福大学研究政策手册”对该校各研究机构的行为作了严格细致的规定,成为研究人员行为的准则〔10〕。通过这些细致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我们不难明白斯坦福大学所制定的规则与章程在高科技产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政策主要包括九大部分:

①组织机构(行政办公室、专家委员会、纠纷处理机构等);

②研究原则(学术自由,研究活动的开放性、署名权、独立实验室的建立等);

③资金管理(使用责任、申请程序及研究中断、终止程序成本核算,财产权等);

④研究活动纠纷处理(纠纷的变理、调解等);

⑤知识产权(专利、版权等);

⑥环境保护及安全规则(化学物质、放射性元素、激光、紧急事故的处理等);

⑦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女性职员、实验室人员的雇佣等);

⑧实验室动物的管理;

⑨其他人员的雇佣。

美国科技工业园文化中制度层次的严密与完整很好地规定了园区不同利益群体的行为模式,真正使公司、个人机制行为有法可依。

这些区域层次或部门层次政策有时候对以网络为基础的科技工业园的支持,比国家层次的政策更加有效,它就像一种催化剂——制激和协调企业之间及企业和公共部门的合作,不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或官僚式指导方式,而使用区域层次的政策与规则培养集体一致性的信任感。这对于科技工业园的发展尤为重要。

考察美国科技工业园发展的历史,从制度的具体内容来看,以下的几个主要制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以投融资方式创新为特征的风险投资体制;②以二板市场(NASDAQ)市场为特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③以各种无形资产参与分配的股票期权制度;④以知识产权为重要特征的产权制度。

3 科技工业园文化中的器物层次

科技工业园文化的物质层次处于整个圈层的最外围,它往往最易被人们所识别与认识,同时,这些物理特征较易仿效与复制,这些物理特征主要包括:

(1)空间与地理上的集中, 硅谷的几千家公司分布在加州圣克拉那县的狭长地段,地域上的接近使他们容易形成有机联系的网络,硅谷经理越来越认识到这种地域接近性的价值。帕洛阿尔托的数码公司工作站研制小组前经理汤姆·弗朗的说法是:“两个相隔3000英里的工程队不容易进行合作,除非它们的任务难以置信的明确,当然这是很少见的。与不十分了解的人是无法一起工作的。”〔11〕

(2)技术领域与手段。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技术本身分层, 高技术必须是处于技术圈层中最核心、最前沿的领域。硅谷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始终处于这些领域的最前沿,40—50年代的半导体,60—7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90年代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其势头是一浪高过一浪。如果失去了对核心技术的把握,科技工业园不可能取得长盛不衰的发展。

(3)创业精神的图腾(代表物)。 科技工业园文化是某种不容易仿效的历史进程产物,同时它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硅谷的创业者们将他们的创业精神用代表物固化下来,传承下去,使企业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这些过程与手段包括:①公司的徽标、旗帜;②独特的建筑布局;③成立博物馆,收集创业过程中代表性的产品与物品;④相关的仪式。

4 启示

正是因为硅谷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巨大成就和全球在传统制造业部门所面临的危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决策者和规划者把建立硅谷这样迅速发展的地区及其高科技工业当作振兴本国工业的样板,指望建立不同类型的科技工业园,促进企业与大学之间的联系,进而取得像硅谷一样的成就。他们往往把重点只盯着物质资本或技术本身,注重科技工业园文化建设的外围部分,而对创建有利于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核心的制度与价值观念改造建设有所忽视,其结果是这些科技工业园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工业园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一种文化现象。

标签:;  ;  ;  ;  ;  ;  ;  

硅谷能复制吗?论科技园文化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