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教育模式_教育论文

跨世纪的教育模式_教育论文

一个跨世纪的教育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世纪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时筹划我国教育事业大计,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了明天,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这是一个崭新的教育模式,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的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的乡镇和边远地区。

广播电视教育资源既包括广播电视多媒体教材的编写制作和传输系统资源,也包括为实施这一教育所必需的教学组织、服务和管理系统资源。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多年的实践表明,只有这两个部分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广播电视教育资源充分得以利用,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也正是这两个部分的结合,才形成了一种独立于传统面授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现代远距离教育。这种新教育模式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环境下,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大教育系统模式。

我们认为,电大教育系统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是教育实践和探索的巨大成功,也是教育理论的一次划时代变革。它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一、创立和发展电大教育是中国政府面向现代化在教育战略规划上的一项世纪性抉择

广播电视大学的创立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这里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社会背景。从国际上看,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由于教育回归化、教育终身化等现代教育理论的影响,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这对教育的发展构成了强大的社会压力和动力。即使是发达国家,单靠传统教育也难以适应这样的形势。正是在这个时候,教育技术和教育经济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科学的决策咨询依据和雄厚的物质技术支持使得远距离教育突破单一的函授模式而迅速发展起来,并承担了普及高等教育这一重任。各国政府在教育战略抉择中,都选择了大力发展远距离教育的方向。从国内看,“文革”后的中国百废待兴,其中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无庸讳言,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相当落后。有关专家预测,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面授教育,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现有的水平,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时不我待,中国要在21世纪实现经济的腾飞,就必须走出一条多快好省发展教育的新路。

1992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鹏又指出,“要特别重视电视教育,提高电视教材的制作水平,这是一种花钱小、效率高的办学方式”。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形成了由中央电大(内含燎原学校、电视师范学院)、44所省级电大、657所地市电大和1500多所县级电大组成的,在教学上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合作的现代化远距离教育系统。国家教委曾经对全国电大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追踪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毕业生达到了大专或大专以上的业务或管理水平(按普通高校毕业生标准衡量),他们已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基层的骨干力量,其中有的还成为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事实证明,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并正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截止1993年底,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有在校生近40万人,拥有固定资产22亿元,教职工4.3万多人,其中专职教师1.8万多人,兼职教师1.2万多人。无论从办学的层次、结构上说,还是从办学的组织、规模上说,中国广播电视大学都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远距离教育高等学校。

实践充分证明,电大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它的发展也为中国教育开辟了一条适应国情需要、通向现代化的成功之路。是中国政府的一项世纪性的抉择。

二、电大教育是一种与面授教育并行发展的新型的现代远距离教育模式

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模式,是面授型教育,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在教室里面对面地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在西方,早期的夸美纽斯、近代的赫尔巴特、现代的凯洛夫等人。对这种传统的面授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在理论上予以概括,总结出面授教育的所谓“三基四性”等一系列规律和法则。虽然各派理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都可以归结为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或教师为主导。这正是传统面授教育模式的本质所在。无可否认,传统面授教育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它也是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的缺陷。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模式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为着克服这些缺陷,一些西方教育理论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论和构想。其带有共性的特点是:在“教”和“学”中更多地强调“学”的重要性和主动性。无疑,这是向传统教育偏重于“教”的一种挑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突破必然会引起各个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以不可遏挡之势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迅速向“信息社会”过渡。广播、电视的发明,卫星上天、卫星转播的实现,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交互式(interactive)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人类的通讯手段的日新月异,使得远距离传送、远距离教学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也使得现代教育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广播电视教育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

事实上,电大教育在实践中已突破了课堂面授的模式,形成独立的教学过程和独特的教学环节。与课堂面授相比,它不是简单的教学手段改进,而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教育模式。它实现了异地不同时的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的传递;创造了同一教师为几届遍布各地的千百万学生授课,而无须校园和课堂的奇迹;而且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和优化,使某些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电大教育不仅突破了面授教育的“课堂中心论”,而且使传统面授教育中教师和教材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面授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在远距离教育中其作用(主要是主讲教师)被物化了,以屏幕或声音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辅导教师则在远距离教学中更多地承担了教学的服务和指导。教材也发生了变革,从印刷教材发展为多媒体教材,在教学中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包括电大教育在内的现代远距离教育明确地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观念。教师、院校、组织和管理人员的中心任务,都是为分散接受远距离教育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和尽可能周到的教学支持和服务。电大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雄辩地说明,它是一种脱胎于面授教育、又超越面授教育、并与面授教育并行发展的新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具有固定成本较大、可变成本较小而生均成本很低的优势,在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尤其适合象我国这样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相对不够宽裕的发展中国家。

从19世纪的函授教育兴起,远距离教育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后,本世纪60年代进入现代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发展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热潮。目前,在以多媒体教育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远距离教育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提供交互式服务的第三代远距离教育。据美国国际预测公司总裁马文·赛特龙预测,全社会对终身教育和培训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教育将更加个人化,每个个人主要靠自学,学习地点将比较分散;技术也越来越主宰经济和社会,电讯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教育带来新的前景,因为交互式计算机和录像光盘系统以及新的媒体将使学生能按照个人的具体需要和能力进行学习。显然,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适应性、灵活性,以及它与教育技术和回归教育、终身教育的紧密联系,将能较快较好地适应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从而在未来教育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它将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

由上所述可知,电大教育决不是“文革”后的“权宜之计”,也不是其他教育形式的“补充”,更不是什么“非正规教育”,而是一种与传统面授教育并行发展的、独立的教育模式。发展电大教育,对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发展电大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电大教育获得迅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国情的需要。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情是,要在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第二步目标,并在21世纪中期实现第三步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也就是要依靠和发展教育。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除了依靠和发展传统的面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外,还必须依靠和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教育。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和已有的实践来看,开展电大教育能有效地扩大教育规模,有效地改变教育专业层次结构和地理布局,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促进科技进步,大面积培养科技术人才,发展电大教育无疑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有效措施。资料和分析表明:21世纪我国劳动者的平均教育水平至少应在大专以上,而我国现有劳动者的素质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这就对我国的普通、成人和职业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单纯依靠目前我国总数为1075所的面授普通高等学校和总数为1321所的面授成人高等学校,要使社会劳动者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需要数百年的时间,而且还要受到经费、校舍、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电大教育。另一方面,21世纪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以上,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这就给提高就业人员的素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农村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都需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广播电视教育资源,包括深入农村乡镇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和电大教育系统。其中县级电大正是适应农村乡镇需要而举办的农村“高等学府”,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中,县级电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国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机制。电大教育代表着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它的特点和优势都将为培养大批跨世纪专门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任重而道远

追踪教育发展的轨迹,分析中国的国情,我们认识到现代远距离教育是脱胎于传统教育的新生事物,有着传统教育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创立和成功的实践已决定它必须肩负起全面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历史重任,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更多的人提供开放学习机会并进行科学和严格管理的现代远距离教育系统。一句话,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应该在21世纪成为世界一流的开放大学。

这是一个宏伟而远大的目标,需要远距离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90年代是电大发展以及能否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关键之关键是观念的更新。

观念更新主要应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高度对电大的历史进程积极反思,重新认识电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承认电大教育在理论上的突破和教育实践上的创新,承认它是一种与面授教育并行发展的、成功的、独立的、前途广阔的新型教育模式。这是电大改革中最为重要、最为紧迫的任务。没有这样的认识上的提高,就不会有行动上的热情与努力,就会使我们丧失历史赋予的机遇,给改革开放的大业和21世纪实现经济腾飞带来危害。那种认为电大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认识,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是有害的,远距离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不可以不察。

更新观念还包括对电大教育本质的再认识,增强开放办学的意识和质量取胜的意识。在开放教育中,开放性与质量控制、保证是一对固有矛盾,电大教育既要扩大开放,又要确保国家高等学历教育的质量规格,维护学历教育的严肃性,因而必须巩固、完善包括全国统一考试在内的质量保证体系。

更新观念还包括必须树立远距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重新审视电大各类教育的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更方便、更快速、更周到的教学支持和服务。

为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宏伟目标,要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转换机制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转换,更主要的则是电大办学机制、运行机制的转换。这就是要完善初步建立的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办学机制;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向;加强社会调查、专业改革和教育评估工作;完善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建设为重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强调电大系统内部协调运作的机制,以提高整体效益。

为现实电大21世纪的总体发展目标,现在应该脚踏实地做好的工作是:扩大开放性和办学规模;加快电大立法;加强电大系统建设(特别是县级电大);优化层次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材建设;促进联合办学,开拓办学新路;严格教学管理;加强远距离教育研究和队伍建设;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增加投入等。

我们坚信,广播电视大学一定能够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实现自己的总体发展目标,建设成为一所享誉全球的开放大学,为中华民族豪迈地跨进21世纪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这是作者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第四次国际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

标签:;  ;  ;  ;  ;  

跨世纪的教育模式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