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展望_菲共论文

菲律宾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展望_菲共论文

菲律宾经济现状、问题及前景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菲律宾论文,前景论文,现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菲律宾经济从呆滞走向复苏

1994年是拉莫斯总统执政以来经济成长最鼓舞人心的一年。菲律宾终于摆脱了长达四年之久的经济呆滞,步入希冀已久的经济复苏。根据菲律宾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94年菲律宾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1%,比1993年的2.6%增长了约一倍,超出了4.5%的预期增长率,使菲律宾经济成长自1990年以后首次超过了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扭转了十几年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持续负增长的颓势。

几乎所有生产部门的经济活动在1994年都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工业平均增长6.1%,远远超过1993年1.6%的增长率水平,亦是1990年之后从未有过的最高增长率。其中制造业的增长率为5.1%,建筑业为 10.9%,公用事业部门为13.8%,只有矿业部门的生产情况为7%的负增长。1994年农业部门的增长率为2.4%,高于前一年度的2.1%。

投资与出口的增长也超出原先所预计的指标。菲律宾1994年的投资增长率为10.1%,出口增长率为19.5%,进口增长率为17.9%,大大超出原先预计的3.4%、6.2%和12.2%的水平。

1994年国内资本形成为1890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64 %,比1993年的23.34%高出1.3 %。 经菲律宾投资局批准的外资投资额为600亿比索,是前一年度的4倍。其中,外国直接投资增长133%。

菲律宾政府在财政方面实现了181.7亿比索的预算盈余, 这不仅突破了原计划47.6亿比索的预算赤字,而且是政府在2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财政预算盈余。

二、促进菲律宾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

虽然与东盟其他国家1994年经济增长情况相比较,菲律宾的经济增长仍嫌稍慢,但是,毕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扭转。菲律宾去年经济之所以会取得多年未有的增长实绩,除了受益于美国、欧洲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强劲的经济复苏的拉动,并得益于农业在去年的好收成等外部或偶然因素之外,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首先,菲律宾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已趋于稳定。为了给菲律宾经济复苏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拉莫斯总统执政伊始便将和平、和解及政治稳定作为其优先工作和重要政纲。二年多来,拉莫斯政府坚持不懈、主动地与国内各界,尤其是反政府力量进行对话与和谈。其间,拉莫斯总统对全国43个省份进行了75次视察,对17个城市进行了29次视察,并举行了5个全天候人民协商日,就社会改革、 选举改革等问题广泛征求人民意见。促进了国家的稳定与团结,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曾在1989年联手发动军变的三股右派叛军革命爱国联盟、菲律宾人民士兵、青年军官联盟目前正在与政府谈判。在政府和平攻势的感召下,叛军力量已处于涣散状态,失去再度发动军变的实力。

曾严重威胁菲律宾政府的菲律宾共产党因内部分裂、派系林立,力量已大为削弱。同时,菲政府与菲共的谈判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双方于2月24日在荷兰举行的预备会上签署了安全与豁免保证联合协议, 同意今年6月在比利时举行正式会谈。

菲政府与穆斯林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正式和平谈判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双方曾达成停火协议,谈及建立棉兰老自治政府及建立军队等实质性问题。第三次正式会谈将于今年年中举行。虽然穆斯林极端分子仍在与政府交战,但已不碍大局。

曾对菲律宾尤其是大马尼拉地区带来恐惧的勒索绑架案件在政府的打击下有所减轻。以1993年和1994年1至10月相比较, 政府对犯罪案件的处理有效率从80.7%升至83.4%。

其次,社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拉莫斯执政后,一直将社会基础设施和能源部门的建设作为政府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速完成国家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莫斯总统于1994年1 月20日颁布了109号行政令,设立旗舰项目总统委员会, 以协调和监督基础建设项目的执行情况。 截至1994年9月,经确认的旗舰项目共有85项,总额达2200亿比索。其中51项正在进行之中,资金额为1100亿比索,其余34 个大型项目正在计划之中。 私人部门参与的大型旗舰项目投资为1390亿比索,占63%,其余810 亿比索的项目则由官方开发援助资助提供。目前已完成的旗舰项目共8个。 拉莫斯总统利用国会授予的解决电力危机的特权,成功地通过BOT方式, 鼓励外资与菲国家电力公司和私人电力公司联合投资建立新的发电厂。由于政府的开放政策和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在不动用国家财政支出的前提下,解决了困扰菲律宾大马尼拉地区长达18个月的电力危机,并尚有300兆瓦的储备电能。

再次,经济开放与改革进一步深化,成效显著。拉莫斯上台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开放与改革的重大举措。比如修订和放宽了1991年颁布的新外资投资法案的规定。原先受到严格投资比例限制的矿产资源开发部门,如炼油业、发电业、石化业、汽油业;公用事业部门与农业和资本市场;水泥与建筑供应;食品业等现已对外开放,外商在这些部门最高可拥有100%的股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也正在进行。1994年5月18日通过的7721号菲律宾共和国法令,允许6家至10 家外国银行在今后五年中在菲建立分行,或购买当地银行60%以下的股份,或建立辅助银行。保险业也已对外开放,外国公司可拥有保险公司100%的股权。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商来菲投资,菲律宾还将外商在菲租赁房产和土地的使用权延展至50年,并可再延展一次25年。1995年3月, 菲政府颁布了共和国第7916号特别经济区法令,设立了菲律宾经济区局,规定凡在菲律宾任何经济区和经济局设立的经济区内投资15万美元的外国投资者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均可获得菲政府所给予在区内的永久居留权。在区内投资的外国企业可自由选择独资或合资的形式,从事任何工业、国际贸易或商业投资,并可享有优厚的免税和减税待遇。同月颁布的菲共和国7918号法令对参与BOT基建项目的外资企业给予更为优厚的减免税收优惠, 并重新恢复了曾于1994年12月31日被取消的对进口资本设备免税,为购买本国资本设备提供贷款的有关规定。

菲律宾政府正在努力推行促进贸易自由化方案,进行具有实质性的贸易体制改革。根据1993年颁布的第470号法令规定, 菲政府已排除了对2720种进口商品实行数量限制的非关税壁垒。目前,除了对180 种进口商品仍然实行进口许可证配额或产品配额制,对农产品中的糖、谷类,幼稚工业的中间产品征收50%的保护关税外, 其他进口商品分别征收3%至30%的四重关税。从1996年至本世纪末,菲律宾的关税结构将进一步简化为两重关税结构,将取消中间产品与制成品之间的关税差别。菲政府还积极参与东盟共同有效的优先关税计划,在15年内使东盟成为自由贸易区。根据该项计划,东盟国家在1993年至2008年的15年内,所有主要制成品和加工产品的进口关税降至0—5%的水平。菲政府已经同意对4451种产品进行减税,占全部减税商品的79.6%。

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政策的调整正在进行。菲律宾创立了中央货币机构,菲律宾中央银行取代了原有的中央银行委员会。新创立的中央银行在相当大程度上摆脱了原中央银行委员会在马科斯时代欠下的 300亿比索国内债务的束缚,能够独立有效地发挥作为菲律宾金融体系的监督和协调机构的作用。同时,菲政府又进一步放宽了对银行设立分行的控制政策,使现有的银行能在扩展其市场和扩大业务服务方面享有更多的灵活性。菲政府解除了实行40多年之久的外汇管制政策,使商品与劳务出口商可以自由支配他们所得的外汇。菲律宾人对外投资的资本额上限从100万美元进一步放宽至300万美元。外汇管制的解除也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在菲所赚得的利润,除了缴纳所得税之外,可以自由汇出和自由撤出其投资本金,表明了菲政府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决心。

最后,打破垄断,鼓励私人参与经济建设。阿基诺政府执政时期虽然也许诺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运动,但进展缓慢。据统计,截至1992年4月,资产私有化委员会在阿基诺执政的6年期间仅出售了19.6亿美元的国有资产,约占其许诺的50亿美元私有化指标的1/3。拉莫斯执政后, 一方面极力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创造出售条件,另一方面放宽外资对这些部门投资的限制,仅1994年一年, 便出售国有资产总额为520亿比索(约合21亿美元),为过去年平均出售额的4倍。使1987年以来政府国有资产出售的总收益达1280亿比索(约合50亿美元)。1994年私有化的几家最大的国有企业为:菲律宾最大的钢铁厂,国营国家钢铁公司的75%的股份已出售给私营界,总收益为151亿比索; 马尼拉电力公司,3870万股的股份已被出售,总收益为136亿比索; 菲律宾造纸工业公司的72%的股份亦被出售,总收益为24亿比索;菲政府在东方石油公司和矿业公司拥有的194亿比索的股份也已出售给私营界。今年2月,菲参议院又通过电讯改革议案,开放电信局。排除阻碍中小型私营电力公司经营电信业的障碍,以改变菲电讯业的落后状况。菲律宾国内最有影响的工商联会在一年一度举行的商业集会时指出,“随着政府对商业政策的改善,菲律宾私营界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三、菲律宾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菲律宾经济在1994年取得了多年不遇的景气,但是,菲律宾经济能否摆脱以往“繁荣——衰退”所谓菲律宾特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进入经济持续和快速发展时期,仍有很多有待克服的困难。

1.必须促进国内外直接投资,将资本引导到本国具有实质性经济发展的部门。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虽然去年菲律宾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若作进一步考察便可明了,菲律宾经济增长并不主要是依靠国内外直接投资增长而获得的。1994年外国在菲律宾的投资总额为41.1亿美元,但是其中的32.3亿美元,即占投资总额的78.55%, 是投资于利率稳定和回报率高的国库券与证券投资。直接投资仅为8.8189亿美元,占21.45%。 主要投资于有固定投资回报率与能源有关的公用基础设施与建筑业部门。投资于制造业部门的外国直接投资为数不多。由于制造业部门的振兴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能促进出口,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如何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于具有实质增长意义的制造业部门是实现菲律宾经济持续增长所必须克服的难题。

2.必须提高生产力,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改变贸易长期逆差状况。

菲律宾能否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还取决于菲律宾的对外贸易逆差地位能否改变。由于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货物和中间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进口所需的外汇主要靠本国出口取得,加上菲国内市场狭窄,生产的扩展必须依赖国际市场,因此,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极其重要的。因菲政府常年来忙于应付国内发生的一系列社会政治事件,忽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发展,菲律宾的生产力水平在15年间进展甚微。在亚洲国家中,菲律宾的生产力水平居倒数第二位,仅次于孟加拉国。以菲两项最主要的出口拳头产品电子和纺织品而言,因资本货物和中间产品均依赖进口,出口净创汇并不多。生产力低下和进口依赖使菲律宾出口产品价高质次。加上菲律宾工资成本较高,大量追求高利率的外国热钱流入,迫使菲币升值,使菲律宾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削弱了。贸易收支逆差状况继续恶化,不仅给比索带来压力,亦使外国投资者驻足不前,成为危及经济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3.必须提高国内储蓄率,增强外汇储备,改善政府财政状况,避免爆发墨西哥式的货币危机。

菲律宾经济学家认为,要避免爆发墨西哥式的货币危机,必须提高国内储蓄率,增强外汇储备,对政府的财政赤字采取有效行动。由于菲国内低投资率、低生产率和低收入,使其储蓄率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仅及新加坡同一指标的30%,马来西亚的38.1%,泰国的39%和印尼的38.4%。国内储蓄率与投资率的差额只能依赖外来投资弥补。可是,菲律宾直接投资环境欠佳,外资的主体是短期资本投资,此类资本风险很大,一有风吹草动,便会轻易撤出。菲对外贸易巨额逆差和巨额外债本金偿还一直是菲外汇储备赤字主要缘由,近年来海外劳工巨额汇款和短期外资流入,改善了菲律宾外汇储备状况,但避免外汇危机的根本解决措施是扭转贸易逆差状况。近年来菲政府削减关税的改革虽然有利于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但也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菲政府贷款所附加的控制财政赤字和通胀率,限制了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值税法尚有待大理院对其合理性作出裁决。由此可见,菲政府财政收支危机仍有可能发生。

4.必须加速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

虽然菲律宾社会基础设施在近二年间有了很大的改进,并基本上解决了电力短缺问题。但是仍然不能跟上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步伐。目前,菲律宾又面临着用水危机。大马尼拉区有些地方,断水时间长达5—8小时。交通、电讯设施的落后状况亟待改进。据世界银行估计, 假如菲律宾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4%至5%,从1995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需要400亿至500亿美元。其中电力部门需投资150亿至200亿美元;电讯部门50亿至70 亿美元; 交通部门140 亿至180亿美元。目前已承诺的以BOT方式承建的基础设施总投资约为88亿美元(合2200亿比索),但仅占所需投资总额的17.6%,尚有83.4%的资金无从着落。只有对私营部门进一步开放被国家垄断的发电业、供水、港口、道路、城市交通等建设和服务,并向私营部门开放提供有关基础设施的开发融资,才能使滞后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1995年菲律宾经济展望

1995年菲律宾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水平?菲律宾政府下属的社会经济研究机构与私营智囊机构的预测基本上一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高于1994年,可达6%至6.5%的水平。理由如下:

(1)因菲律宾1994年经济发展情况较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同意放宽1995年对菲政府提供6.5亿美元贷款的附加条件。 主要内容为放宽菲政府对货币供应的增长上限;允许菲政府以较不带强制性的方式执行扩大增值税。这必将有利于今年经济的发展。

(2)随着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 今年将有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进入菲律宾。据报道,截至今年2 月份在菲律宾各类出口加工区注册的外资已达23.52亿比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9倍。由于菲律宾投资署已将有关BOT方案列入1995年优先投资方案之内, 并给予电讯业以更多的优惠,以BOT 方式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进一步扩展,社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和推动其他一系列产业部门的发展。

(3)对外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贸易逆差额可望减少。 拉莫斯政府为促进贸易和减少贸易逆差,在出访期间极力推销本国商品,并与各国签订贸易合同,得到很多国家首脑的承诺,在大量进口菲律宾商品的同时,采取具体措施减少菲方逆差。从今年起,旨在促进出口的货币贬值措施已经生效。菲币已经贬值了6%。 菲币的贬值将有利于菲产品的出口。此外,为削减贸易逆差而采取的措施还有补偿贸易政策。政策规定,凡政府部门进口或购买100万美元以上的资本设备、机器、 商品和服务时,必须以补偿贸易、产品赎回、抵债贸易或其他安排形式出口相同数量的菲律宾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今年经济发展尚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去年12月墨西哥爆发货币危机之后,菲律宾国内很多人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表示担忧,认为菲律宾也有可能爆发货币危机。这一信心危机是极其不利于今年的经济发展。此外,贸易逆差也不是单靠“友谊”所能解决的,其前提是进行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有待于国内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最后,菲政府今年的财政收支很难保持继续盈余。因为去年政府的预算盈余主要来自于国有资产的拍卖,大部分具备私有化条件的国有资产已在去年实现了私有化。今年国有资产私有化的收入将会大为减少,加之政府的债务偿还负担依然沉重,今年菲政府的财政开支能否平衡前景不容乐观。(1995年3月稿)

标签:;  ;  ;  ;  ;  ;  ;  ;  ;  

菲律宾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展望_菲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