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d变化与冠心病患者PCI治疗预后评估的关系论文_张启杰

(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心内科 江苏南京 210044)

【摘要】目的:对QTd变化与冠心病患者PCI治疗的预后评估关系进行探究。方法:从本院在2015年8月到2017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患者中筛选,然后从中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的是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保守治疗的方案,观察组采用PIC术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QTd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对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之后发现,患者并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QTd差异,观察组在治疗前后,QTd指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t检验为6.29,P<0.05,从复发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采用相应治疗之后,并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而对照组则产生了3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7.5%。结论:在目前的临床当中,患者采用PCI治疗之后,QTd会出现显著的变化,而这一指标的变化,能够将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反映出来,当QTd值越小的时候,说明患者的预后越好,同时复发率也相对较低,PCI术的临床推广价值也越高。

【关键词】QTd;冠心病;预后评估;PCI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071-02

近年来,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变化的同时,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冠心病来说,其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用的手段,在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面,要明显好于传统的方案,同时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QTd指的是患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期间QT间期存在的差异程度,能够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反映出来,同时也表明了心室肌兴奋恢复时间的不一致程度。因此,本研究主要从本院在2015年8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当中进行抽选,选取80例患者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对于QTd变化与冠心病患者PCI治疗预后评估关系进行研究,更好的了解PCI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在2015年8月到2017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患者中筛选,然后从中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的是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从所选取的患者性别来看,其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42例,剩余的38例患者为女性,在年龄分布区间当中显示,患者主要分布在46岁到78岁之间,计算所得的平均年龄为(61.23±3.75)岁。样本患者的病情主要包括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进行研究之前,两组患者对于此次研究的目的均有了详细的了解,在手术治疗之前,将知情同意书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此次研究的目的有了清楚的了解。同时在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之后,两组患者之间并没有存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也不具备在统计学方面分析的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的是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采用PCI手术的治疗方案。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时候,均采用标准12导心电图的方式进行检查,电压为10mm/mv,纸速为50mm/s,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对QTd以及QTcd进行记录。在观察组进行测量的时候,手术前后的4~6h内由同一心电图进行检查,然后选取各个导联清楚的QRS起点到T波终点,进行3个QT间期的测量,然后选取平均值作为QT间期[1]。患者在进行PCI手术治疗的时候,需要进行多体位投影检查,然后由2为医师对造影后的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2]。在进行手术之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案,在术后7d没有出现特殊情况之后,对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查,然后可以正常出院。在检查与手术当中,为了避免出现由于手术人员情况导致的误差,需要选择同一组心内科医师与护士进行手术治疗[3]。

1.3 观察标准

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详细的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监测、症状、QTd等等。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将本次实验当中所收集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采用的计算工具SPSS20.0,采用t检验,衡量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对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之后发现,患者并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QTd差异,观察组在治疗前后,QTd指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t检验为6.29,P<0.05,从复发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采用相应治疗之后,并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而对照组则产生了3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7.5%。

3.讨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用的手段,在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面,要明显好于传统的方案,同时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QTd指的是患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期间QT间期存在的差异程度,能够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反映出来,同时也表明了心室肌兴奋恢复时间的不一致程度[4]。在孙静等学者的研究当中表明,治疗组在采用PCI进行治疗之后,其治疗前后的QTd与QTcd之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t检验分别为6.33与6.29,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同时治疗组没有出现复发患者,对照组的复发率为6.98%[5]。而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对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之后发现,患者并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QTd差异,观察组在治疗前后,QTd指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t检验为6.29,P<0.05,从复发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采用相应治疗之后,并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而对照组则产生了3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7.5%。两者的研究结果比较相似,证明在PCI治疗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而QTd指标的大小,与预后情况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对QTd进行定时的检测,能够为冠心病治疗情况的评估以及预防复发提供可靠的保障。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临床当中,患者采用PCI治疗之后,QTd会出现显著的变化,而这一指标的变化,能够将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反映出来,当QTd值越小的时候,说明患者的预后越好,同时复发率也相对较低,PCI术的临床推广价值也越高。

【参考文献】

[1]白银龙.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YKL-40及hs-CRP变化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D].山西医科大学,2016.

[2]黄冠华,闫旭龙,王增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S1):33-35.

[3]王向杰,许青宗,宋金玲,等.PEAR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PCI术后阿司匹林抵抗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临床研究,2018,31(3):308-312.

[4]金静,盛晓东,周建龙,等.PCI术后血清细胞因子改变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1(11):1322-1325.

[5]孙静.QTd变化与冠心病患者PCI治疗预后评估关系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2(3):220-221.

论文作者:张启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QTd变化与冠心病患者PCI治疗预后评估的关系论文_张启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