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分析论文_胡小红

湖南省胸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目的:观察观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10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达到96.61%,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达到82.61%,统计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减轻临床症状。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易合并呼吸衰竭,而急性加重期患者情况危及,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1]。本文主要观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特选取2016年6月到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10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到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10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经临床检查,病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X线等影像学检测确诊;并有呼吸衰竭症状。排除没有应用无创创呼吸机治疗指征以及其它脏器伴有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9例,男性30例,女性29例;年龄49岁到79岁,平均年龄(64.13±2.32)岁;病程2年到14年,平均(7.18±1.31)年。对照组患者46例,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49岁到78岁,平均年龄(63.87±2.87)岁;病程2年到14年,平均(7.61±1.0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吸氧、营养支持、补液纠正机体水电解质水平,并对症应用药物进行抗感染、祛痰、平喘、利尿等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开始治疗前严格排查患者是否存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禁忌证,治疗方法:呼吸机为美国产BiPAP呼吸机,呼吸模式设置为s/t,频率调节至每分钟12~18次,氧气流量为每分钟3~5 L,经鼻罩、面罩实施正压通气,将吸气压力初始设置为8mmHg,逐渐调整至12~20mmHg;将呼气压力初始设定在0mmHg,逐渐调整至6~8mmHg。该参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尽量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患者每次治疗2h,每天视情况治疗4~6次。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病情与不良反应的观察,如有异常立即对症处理。

1.3观察与判定指标[2]

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的变化情况。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动脉血气改善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动脉血气水平均改善明显,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动脉血气水平有所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与动脉血气水平无改善或者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相加。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机体呈现进行性、持续性的气流受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症状几乎难以逆转,病情好反复发作,对患者机体的损害较强,死亡率偏高。该病发病期间会因有害气体及颗粒造成气道与肺部损伤,引发机体出现慢性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咳痰等症状,若病情持续进展,晚期容易合并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3]。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一般在患者晚期容易出现的症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2]。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临床上并无具有针对性的根治药物,常规治疗为吸氧,应用气管扩张、呼吸兴奋、抗感染类药物等,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容易使患者呼吸肌出现疲劳,病情恶化[4]。

无创呼吸机能够通过口、鼻面罩以无创接触的方式给予患者持续性机械通气支持,不会对气道造成损伤,不使用镇痛、镇静类药物,通过调整适宜的吸气、呼气压力,帮助患者克服气道的阻力,增加肺泡的通气量,有效促进二氧化碳排出,提高呼吸效率,进而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而且该治疗方式治疗期间并不影响患者说话、禁食,在临床使用较为广泛[5]。

本文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达到96.61%,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达到82.61%,统计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减轻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张岩.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12-213.

[2]陈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4):133-134.

[3]龚志钧.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6):79-80.

[4]刘美,春盈,邓东霞,等.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 并呼吸衰竭护理经验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6,29(3):232-233.

论文作者:胡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分析论文_胡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