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观察论文_何静

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云南省个旧市 661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按双盲分组方法随机分为A组40例与B组40例。A组患者在二级预防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联合治疗,B组患者给予常规脑梗塞二级预防治疗,将两组患者规范治疗14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A组治疗14d后有效率77.5%,B组治疗14d后有效率55.0%,A组优于B组,(P<0.05),A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果: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塞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脑梗塞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损伤虽经临床治疗但仍呈渐进性和阶梯式加重,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和恶化[1],进展性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2],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一般在发病后6 h至1周内进展。其发生与血栓的扩展或再形成、侧支循环不良、脑灌注压下降、再灌注损伤、脑水肿等密切相关[3]。进展性脑梗塞,由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加重,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差、恢复困难,导致患者重返社会功能下降,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不易被患者及家属理解,从而尤其受临床医生关注及重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探寻进展性脑梗塞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进展性脑梗塞方法,是神经科医生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现将我院神经内科治疗80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基础二级预防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疗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从中寻找进展性脑梗塞治疗的更多临床依据,现将科研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住院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80例,年龄60-80岁,男女不限,入选标准:1 均符合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要点。2 所有患者在确诊后( 发病24 h内)立即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 或 氯吡格雷片75 mg/d 治疗,并常规给以其他脑卒中二级预防基础治疗,3 规范治疗3日内,患者脑梗塞症状持续加重。进展依据主要为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组定义法(进展性脑梗死诊断采用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组定义法[4]:即采用斯堪的那维亚(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系统;在发病最初3 d内任何2次连续评估,上、下肢运动、眼球运动、意识水平4项中有任何1项≥2分的加重和(或)语言功能项中有≥3分的加重。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1分;5 头颅CT或MRI证实并除外脑出血或再发脑梗塞;6 既往卒中患者未遗留明显后遗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排除标准:1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 并发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 3 并发颅内出血患者,4 使用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患者,5 并发严重消化道出血患者,6 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进展性脑梗塞临床诊断标准,严格按本研究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样本。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患者4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5±6.71)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7.8±6.32)岁。所有患者均无本研究药物过敏,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改善循环、改善脑代谢神经营养剂、脑细胞保护剂、抗血小板凝集、合理调控血压、血糖、血脂,常规康复锻炼、高压氧、治疗并发症等治疗,治疗14d。

B组患者在A组患者基础治疗之上,加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联合治疗,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每天早晚静脉滴注各1次,每次30mg。丁苯酞软胶囊口服,一次两粒(0.2g),一日三次,治疗14d。

1.3 观察、评价指标

治疗过程中,主要观察患者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排外由其他因素导致的患者病情变化及症状改变,根据本课题患者排除标准,决定是否给予患者继续或退出本课题研究。疗效判定:临床疗效按照NIHSS评分的缺损分值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为评分下降91%-100%,显效为评分下降46%-90%,有效为评分下降18%-45%,无效为评分下降0-17% 或者评分增加,总有效率(第14日NIHSS评分评估)=(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X²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2组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病例40例,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9例,对照组40例,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2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77.5%,对照组为55.0%。比较2组疗效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多种危险因素可引发,包括血栓扩展和再形成,脑灌注和侧支循环建立能力降低、脑水肿形成和再灌注损伤等。

依达拉奉为氧自由基清除剂,可对黄嘌呤氧化酶以及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进行抑制,可对前列环素生成进行刺激,降低白三烯炎性介质的产生,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还对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可减轻因花生四烯酸所致脑水肿以及中间代谢脂质过氧化物所致氧化性损害,有利于减轻缺血症状和缩小缺血面积,对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抑制作用。另外,依达拉奉有良好膜通透性,静脉给药后可迅速对脑内毒性羟基基团进行清除,有利于神经死亡的延迟,缓解神经功能障碍情况,改善患者预后,且不会对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等产生影响,因此不会带来出血风险。丁苯酞则为脑血管疾病领域化学新药,其具有增加缺血灌注以及保护线粒体以减少脑细胞死亡两层作用,在动物实验中表明其可改善急性期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缩小梗死病灶面积,减少血栓面积和长度,提高缺血脑能量水平。其跟依达拉奉结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更好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进展性脑梗塞疗效的提高,且均有较高的安全性。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基础治疗与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得到以下结论,1、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疗效优于基础治疗,2组总有效率相比,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为77.5%,基础治疗组为55.0%。比较2组疗效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方面优于基础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11.25±1.12,基础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16.02±1.5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1±0.27,基础治疗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8±0.1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塞患者,治疗有效率大于进展性脑梗塞基础治疗,能更快、更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0.

[2]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0.

[3] ThanviB.Treadwell S.RoisonT.Early neurological dettrioration in acute ischemie stroke:predictors.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J].Postgrad med.2008.8441247.

[4] Birschel P.Ellul J,Barer D.progressive stroke:Towards an internationally agreed definition[J] Cerebrovasc Dis,2004.17:242252.

论文作者:何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观察论文_何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