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研究论文_刘勇良

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研究论文_刘勇良

刘勇良

广西玉林市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广西玉林 537500

【摘 要】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需及早,早期将突出的髓核以及骨刺部位清除,避免骨刺或髓核突出部位对脊柱神经造成长期压迫,不但产生严重疼痛等不适感,还可能导致患者中位截瘫,腰椎功能受到永久性损伤。目前在治疗上主要为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两种模式。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分析了腰椎退变的基本概念,研究了两种治疗模式的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早期疗效予以探讨。

【关键词】腰椎退变;融合治疗;非融合技术;早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419-02

当患者活动时,存在损伤的椎体节段之间活动过度,当活动度上升使椎体边缘会产生微小损伤,且损伤具有累积性与反复性,严重时受损部位会发生微小渗血或出血[1]。对这类疾病需早期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本文以此为主线,研究了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两种方式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腰椎退变

1.1 腰椎退变的概念 当患者开始出现腰椎退变,腰椎间盘首先开始病变,由于受到压缩力造成较正常高度偏低,椎体之间距离被压缩,脊椎骨前后韧带部位由于压缩而出现一定程度松弛,椎体间的稳定性下降[2]。长期如此,患者椎体受损部位的渗血及出血会被逐渐吸收而发生纤维化,之后缓慢衍变为钙化,造成椎体间隙(出血、渗血部位的相邻节段)上下缘产生骨质增生现象,也就是常规所称的骨刺,也被称作骨质增生或骨赘。

1.2 腰椎退变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当患者出现腰椎退变性疾病后,由于不断活动对腰椎的损伤是持续性的,患者腰椎受损节段在反复的、不断的受损下骨刺体积会不断增加。通俗来讲,人类在从事劳动时手掌关节处会出现老茧,若长期从事相同动作老茧部位会逐渐增厚;而停止该类活动后老茧会逐渐变薄甚至完全消失。腰椎受损原理也是如此,若能够在早期治疗即可在早期将受损节段予以控制,避免骨刺体积不断增加,自然也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3]。相应的,患者腰椎若存在过度活动或反复劳损现象,腰椎退变程度会明显加快甚至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可能造成不止一处腰椎节段出现损伤与骨刺,骨刺的形成数量会增多且体积会增大[4]。反之,若能够在早期治疗退变性疾病,能够早期对病变予以控制,降低骨刺的形成速度与退变的速度,因此早期治疗疗效更优。

2 手术操作

2.1 非融合技术 首先对患者全身麻醉,采取俯卧位选后正中切口入路。将患者双侧椎旁肌显露相应节段关节突及椎板部位剥离后,保护上下关节韧带及周边关节囊。采用C 臂机在透视操作下准确定位患者间隙部位,将小关节外侧进一步显露,分别于横突中线连线的交点位置与小关节上关节突外缘位置将椎弓跟钉置入[5]。将上下椎板部分咬除,将骨性根管及恻隐窝扩大之后将神经根与硬脊膜显露,将突出的髓核摘除。上述操作完成之后充分加压,确认操作有效性基础上保持脊柱与腰椎前凸位轻度分离。测量患者两侧上下椎弓跟螺钉之间的缝隙大小,按照测量结果对手术需要的椎间管状袖套长度予以截取。将PET 绳索套入上下椎弓跟螺钉与聚酯套管之间,将PET 绳索收紧之后利用小螺钉将其索牢[6]。

2.2 腰椎融合术 首先对患者全身麻醉,令患者采用俯卧位,通过X 线了解患者病变部位,在透视诊断下对患病部位明确下端椎弓投影点与病变节段。对于病变程度较重的腰椎节段,应将其与同边椎弓影点根作为中心切点线,开竖向手术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30-40mm之间即可。在患者裂肌肉位置将定位导针置入,沿着导针将套管逐渐放入之后,将扩张设备插入[7]。将套管抽取,调节并张开之后将光源接通,将手术区清扫干净,保障术野区域不存在残留物质,避免对腰椎恢复产生影响。在X 光下对患者椎间间隙部位予以确定,将下椎体上段关节突出位置(上侧)以及较为突出的位置清楚显示,同时将患者拓宽侧隐窝与黄韧带切除。若患者腰椎病变范围较大或程度较重,可将中线扩大并减压操作,将腰椎背部已经存在增厚的韧带切除,同时观察患者神经根与椎间盘,将髓核清除后将椎间盘切开,将椎间缝隙板清理之后让神经根压力减轻,可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8]。若患者腰椎两端存在过大压力,需要将扩张器适当调节,在同一切口下操作另一个椎间隙。选择合适的椎间融合设备置入患者自体骨,首先置入30%左右,在压力操作后在椎间隙放置一枚融合设备,之后完成椎间植骨操作后将扩张器松开并移除。利用X 线透视采用经皮螺钉固定操作植入固定,将螺帽锁紧之后加压操作,对手术部位予以固定[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

3.1 生物力学 在将患者腰椎部位予以内固定之后,固定部位相邻节段的腰椎在应力上会产生加压力量,帮助相邻节段的退变发生加速效果或从未退变开始退变,甚至造成相邻节段退变严重形成退变病[10]。理论研究上,固定系统需建立在对脊柱生物力学结构予以重建的基础之上,这样能够通过将应力传导方式加以改变而减轻腰椎退变性疾病造成的疼痛不适感,同时并不会对患者腰椎相邻节段产生不良影响,不会造成病理变化的加重。

Dynesys 系统在治疗上能够对目标节段产生一段时间的维持固定效果,对目标节段在局部前凸处有一定活动度前提下,不但能够对不稳定节段产生抑制异常活动的效果,还能够对小关节或椎间盘受到的负荷予以控制,减轻受重程度而达到治疗效果。在植入治疗下,患者腰椎生物力学将发生变化,在做出屈曲运动过程中,患者手术节段与整个腰椎部分的节段运动范围均会有效缩小。手术节段矢状弯曲运动相对于术前而言会减少约1.86°左右。相关研究发现,在Dynesys 系统治疗下患者ROM 变化并不明显,证明这类治疗方式属于脊柱后路半坚强动态稳定装置能够有效对脊柱运动范围起到抑制效果,减轻了在运动过程中相邻节段运动程度,避免过度运动。

3.2 临床疗效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在疗效上无论是Dynesys 系统还是腰椎融合技术,在对患者ODL 与VAS 两方面均可达到较高效果,两者对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坚强内固定而言,Dynesys 系统的使用能够对目标固定节段产生更好的稳定效果,在保障节段稳定性基础上稍微提升活动程度,同时减轻了融合操作造成的相邻节段应力上涨的劣势。同时,Dynesys 系统的实施在操作上属于微创状态,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创口较少,患者术后创口可更快恢复,因此在治疗后创口感染几率较小,尤其是在夏季治疗时,创口出现化脓、感染、红肿甚至压疮的可能性可有效控制,患者由于疾病遭受的痛苦程度较轻。

临床操作上,Dynesys 系统在手术实施前应严格对患者适应症予以了解,将患者椎旁肌肉、关节囊、棘间韧带、棘突等软组织予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将责任病灶彻底消除。利用术中实施的撑开操作尽可能让椎间高度及腰椎生理曲度达到恢复程度,在患者手术治疗后需及时性早期康复训练,锻炼腰部功能,尽可能让患者早期可自行站立或缓慢行走。在采用融合术治疗时,能够通过机器的引导将穿刺针或细小导管准确刺入存在突出问题的腰椎节段,通过物理原理溶解或消融突出物,让突出物逐渐消失或回缩,从而减轻突出物对腰椎神经造成的压迫感。但在实施可行性上需结合患者CT 诊断结果及具体病情判断。

4 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腰椎退变性疾病而言,采用腰椎融合术治疗能够在通过Dynesys 系统达到更优治疗效果,作为早期治疗的有效方式具有可行性。Dynesys 系统的运用还需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不断改进,尤其是人体生理功能的符合性方面,且需进一步研究病变节段在运动过程中的受控制效果,以及如何避免内固定疲劳失败等,通过实践不断改进治疗方案,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杨进,孔清泉,宋跃明等.微创小切口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患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03(26):262-267.

[2]周子红,程立,殷渠东.动态非融合椎弓根螺钉软系统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43(32):8109-8112.

[3]钱文武.退变性腰椎疾病Modic 分型和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关系[D].南京医科大学,2012.

[4]王孟.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2.

[5]胡朝晖.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0,03(12):336-339.

[6]岳晨,李国庆,张群,辛欣.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近期疗效[J].疑难病杂志,2014,09(08):923-925.

[7]王然,陈耀辉.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的中期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09,06(21):627-629.

[8]韦建勋,李荣祝,尹东等.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09,02(14):67-69.

[9]温志勋,黎松波,刘先银,郭建恩.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19 例[J].广西医学,2010,05(16):531-532.

[10]王鹏,袁峰,王健等.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J].右江医学,2014,01(04):44-47.

论文作者:刘勇良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4

标签:;  ;  ;  ;  ;  ;  ;  ;  

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研究论文_刘勇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