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论文_王单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论文_王单梅

王单梅 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广益小学 江苏 南京 2115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语文的语感教学日益得到了重视。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语感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模式上也在进行探索与钻研,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小学生由于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对朗读的兴趣并不是很大,这需要教师必须引起重视,从而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侧重,注意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小学生的人生成长极为重要,而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着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又关乎他们人文情怀的养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创新语感教学的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1-100-01

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教师的朗读教学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还会降低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阐述了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培养策略。

一、为文本的学习感知创设情境

语感的培养可以基于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来展开,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可以进行学生多方面学科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些都可以为学生语感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构建更加多样化的阅读课堂,并且随着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学科能力的提升,逐渐培养与锻炼学生在阅读中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设计各种预习任务,让大家在熟悉文章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文本分析讲解,对于有的文章可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感知文意。情境创设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上使用非常普遍,这也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文本中,加深学生文本感知力的方法。深化语文阅读教学,这不仅是夯实学生学科基础的过程,这也是实现学生各方面学科能力锻炼的依托,这样学生的语感才会逐渐形成,自身的人文素养也会慢慢得到提升。

阅读教学的展开中,就所学文章反复读,这是一个必备的学习过程,读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文意理解,并且是学生语感形成的学习过程。在培养学生朗读文章的能力时,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做相应示范。教师在进行文本范读时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在将文章读清楚、读顺畅后,教师随之可以进行文本的分析解读,在文章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各种辅助方法,情境创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范例。

二、活跃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空间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文本的选取十分多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文章可以成为学生语言积累的范本,有的则能够成为学生思想能力和想象力锻炼的依托。在锻炼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活跃大家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非常重要。这是让学生以多样化的视角理解感知文意,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方法。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则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可以就各种文本的学习都形成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这些都会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更多有益的学习收获。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激发锻炼学生思维与想象空间的重要性,并且借助各种教学指导方法实现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才会起到更为直观的效果,让学生的学科能力更强,语感有进一步提升。

三、丰富课后学习实践活动

语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随着教学的慢慢深入,教师应当有意识的给学生布置各种课后学习与实践的活动。这不仅可以给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供锻炼机会,这也会进一步加深学生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让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素养都有很好的锻炼提升。教师在设计课后实践活动时要从课本内容出发,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适应,实践活动起到的训练效果也更为直观。

四、语文教师要有效增加课堂中朗读环节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在课堂中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中的领导者,教师要积极打造生本课堂。有些学生对朗读不太感兴趣,主要是不擅长表现自己,或不敢表现自己。教师要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积极地引导他们、肯定他们。打造生本课堂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主动与小学生做朋友,从而对他们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与小学生是师生关系,在课下教师与小学生就是朋友关系,教师只有深入到小学生的群体之中,看看小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教学模式,同时也看看小学生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从而采取更好的教学模式来教育小学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要努力营造朗读的氛围,大力提高朗读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朗读教学的环节,丰富朗读的内容与表现层次,并在教学手段加以创新,使学生耳目一新。

教师可以尝试不同的课后实践活动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是一个典范。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地活动,组织语言的速度会提升,并且学生会有尽量让自己说话时做到语言准确、连贯、得体,这些其实都是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体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多安排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透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增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语感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46-47.

[2]郭金花.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亮丽风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华夏教师.2018(24):69.

[3]黄菊.朗读: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面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段学生朗读能力训练[J].教育观察.2018,7(08):43-45.

[4]陆静怡.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小学语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7(21):26.

论文作者:王单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论文_王单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