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小学大课间”探索身体潜能”体育活动方案研究论文_邵英姿

天津市小学大课间”探索身体潜能”体育活动方案研究论文_邵英姿

邵英姿(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17)

摘要:大课间运动开展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如何提高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创编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设计出一套合理,科学有趣味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为各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天津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7-241-01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界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学校体育活动的地位日渐突出,为了满足国家及社会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1999年教育部正式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的基础进而发展来的一种新颖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大课间体育活动相比传统课间操具有活动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等特点。

2.天津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创编的必要性:天津市小学在大课间的开展过程中,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开展策划等方面近些年都不断取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项目单一,活动内容枯燥无味,活动内容缺少创新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天重复一套广播操、重复跑操等,活动内容出现了全校一致,全区一致,全市一致的现状;阶段划分不清晰,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身心智力发育与高年级学生身心智力发展相差很大,因此,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全面的创编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3.天津市小学大课间“探索身体潜能”体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原则:科学性:本方案按年龄阶段进行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活动负荷适宜,核心在于开发学生身体潜能的同时达到运动锻炼的目的。

趣味性:在设计此活动方案时让趣味性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在游戏中加入双人配合的动作,打破了以往体育活动个人独立完成活动的形式,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配合,活动中融入了曲风欢快的音乐及简单易操作新颖的小器械使学生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创新性:此“探索身体潜能”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大胆突破了以往大课间活动的活动方式,抛弃了以往大课间体育活动单纯的跑,跳,做广播操的活动形式,在跑和跳中加入小器械的使用,创编一套具有特点,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特色操。实效性:此活动方案设计的三个水平运动负荷各不相同,符合各年龄水平阶段的学生,有趣味性的同时负荷设计合理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育性:此活动方案的设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热爱体育活动,让他们了解到体育并不是无味的,体育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各水平阶段各模块的设计能充分让学生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并明白想取得胜利就要集体团结协作,并且每个人都要付出自己的努力,胜不骄败不馁不怕失败不断奋斗。全体参与性:此活动方案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全体1到6年级全部可以参加。另外,三个阶段的运动负荷和锻炼侧重点都不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活动项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天津市小学大课间“探索身体潜能”体育活动方案的内容设计:“探索身体潜能”的体育活动方案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水平阶段,水平一阶段为一二年级学生以身体柔韧素质为主;水平二阶段为三四年级学生,以速度和灵敏素质为主要练习方面;水平三阶段为五六年级学生,以综合素质的练习为主。

5.天津市小学大课间“探索身体潜能”体育活动方案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水平一阶段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统一活动,以音乐代替各种口令,集合音乐响起班主任及班委组织各班学生迅速到达指定位置,之后由年级统一组织进行趣味操的练习。趣味操的学习以体育课教学为主,体委和班主任监督练习为辅。 水平二,三阶段以“班级组织”型为主,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由班主任老师带领组织,学生组织,积极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音乐贯穿整场活动,采用“1+2+4”模式,一个班主任,两个体委,四个小组长。班主任组织带领监督,体育老师统一培训各班体委,由体委回各班培训各小组长,最后由小组长带领各组完成活动。

6.天津市小学大课间“探索身体潜能”体育活动方案的音乐:活动音乐的设计以音乐贯穿整场活动,以音乐代替老师集合口令,另外根据水平不同选择了3个不同的音乐,水平一选择有教育意义并具有童趣的《一年级》音乐;水平二则采用欢快活泼的《失色天空》音乐,以音乐作为辅助带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水平三采用激情豪迈的《篮球火》和《我相信》音乐,培养学生勇于战胜挫折的品质。

7.天津市小学大课间“探索身体潜能”体育活动方案的场地器械设计:水平一阶段趣味操,在操场进行要求操场有标识点,以便于低年级学生迅速找到位置。水平二阶段需要标志桶,垒球,呼啦圈,粉笔,场地以班级为单位划分,各班体委组织摆放器材,各小组长带领各组成员进行活动.水平三阶段需要绳梯,标志桶,场地足球场较好,场地以班级为单位划分,体委各小组组长组织活动。

结论:活动方案的设计遵循了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实效性,教育性及全体参与性的原则,目的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探索身体潜能”的体育活动方案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水平板块,第一板块为一二年级学生以身体柔韧素质为主;第二板块为三四年级学生,以速度和灵敏素质为主要练习方面;五六年级为第三板块,以综合素质的练习为主。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以班级组织形式为主,采用“1+2+4模式”一个班主任,两个体委,四个小组长为领导的活动方法以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活动音乐的设计以音乐贯穿整场活动,以音乐代替老师集合口令,另外根据水平不同选择了3个不同的音乐,《一年级》《失色天空》《篮球火》和《我相信》。本方案的场地器械的设计,活动无专门场地限制,减少了很多活动开展方面的阻力;活动器械的设计采用大众体育所实兴的标志桶,绳梯等以及粉笔,垒球,呼啦圈等器械,器械充满新颖性与趣味性,费用低,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 黄春红.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若干问题及分析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98-99.

[2]俞曼.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大课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99-200.

[3]张琳. 小学大课间啦啦操的创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论文作者:邵英姿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天津市小学大课间”探索身体潜能”体育活动方案研究论文_邵英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