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对照研究论文_黄安乐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式手术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96例于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将入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开腹式手术,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予以对比。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38.2±11.6)mL,胃管留置时间为(6.3±1.2)d,住院时间为(10.8±1.5)d,与观察组的(54.2±8.4)mL、(4.1±0.7)d和(7.2±1.2)d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与观察组的8.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楔形切除术;胃肠道间质瘤;并发症

胃肠道间质瘤在各种胃肠道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4%,多发于55岁-60岁群体。该疾病症状不明显,缺乏典型性,给临床诊断带来难度[1]。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是以手术无瘤完整切除,以及靶向治疗,这样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进程。为进一步探讨科学规范的和质量方案。我院对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予以开腹式和腹腔镜手术,具体内容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96例于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将入组患者分成每组例数均为4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5例和23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平均年龄(61.2±1.6)岁,病程2-12个月,平均(7.2±0.9)年;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均为24例,年龄在49-76岁之间,平均(61.5±1.8)岁,病程3-13个月,平均(7.4±0.8)个月。对性别、年龄和病程等资料予以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式

对照组采用开腹式手术,麻醉成功后根据探查结果选择针对性切术方式,期间动作小心谨慎,防止损伤间质瘤,防止肿瘤转移,尽量予以患者完整假包膜肿瘤全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楔形切除术,具体措施为:指导患者在手术床上取平卧位,以肚脐下方为主戳卡位,副戳卡置于肚脐上缘5cm与两侧锁骨中线交点,将12mm戳卡置于左侧腋前线靠近肋弓处;搭建二氧化痰气腹,将腹压保持在15mmHg上下,经主戳卡操纵腹腔镜,手术操作小心谨慎,防止过度牵拉损伤肿瘤;局部胃壁被充分游离后,在腹腔镜协助下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标本,取出肿瘤;手术完成后,予以胃食管结合部肿瘤患者予以胃镜检查,以降低贲门狭窄发生风险。常规放置胃管,当胃液引流<100mL时拔除胃管;根据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方案。同时给予患者适量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告知患者复诊时间,以复诊结果酌情行胃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

两组术中出血量、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由软件SPSS 21.0统计处理,手术指标用`x±s表示,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用百分数(%)和x2表示与检验,当P值<0.05时,证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之一,以胃好小肠为主要发病部位,该疾病以胃肠道肌层为起源,同时向胃肠道外部生长,发生在胃肠道外部的胃肠道间质瘤较为少见。环境因素是胃肠道间质瘤重要的因素之一,长期食用腌制、熏烤和霉变食物或过量摄入食盐都会增加该疾病发生风险;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之间同样存在明显关联,患者家属胃肠道间质瘤发病率要明显高于一般人群[2]。

胃肠道间质瘤通常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40岁以下青壮年群体中较为少见,该疾病临床症受肿瘤大小、部位、性质和肿瘤与胃壁关系相关,主要症状白卡消化道出血、便血、呕血和大便隐痛等症状,同时伴随吞咽困难、进食不便、腹部不适、肠梗阻和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同时伴随体重下降、风热和昏厥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进行该疾病的治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进程。传统开腹式手术创伤明显,使得患者在是手术治疗过程中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同时还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加重患者原有疾病。医学技术水平和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下基本上能在未破坏包膜的条件下完整切除肿瘤。与开腹式手术方式相比,它有利于减少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中出血量,无需在患者体表作出较大创口,可明显减少患者痛苦程度,可使患者在手术完成后迅速好转,加快恢复速度,可见腹腔镜优于开腹[3]。如果肿瘤巨大有包膜破解风险,仍应采取开放手术切除。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可改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手术指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安全性高,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总的来讲,给予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不但能够促使手术治疗方案的改善,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兰花,肖宁新,李荣岗. 胃原发中度危险性胃肠道间质瘤36例临床病理观察[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6):727-732.

[2]刘彦琦,于红刚.内镜切除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5):312-315.

[3]龚晓松,王劲,张胜祖. 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9):718-720.

论文作者:黄安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对照研究论文_黄安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