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料粒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论文_魏文杰,李旭歌

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的骨骼部分,它支撑起了世界的文明的发展,加快加速世界现代文明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全面进步,它的运用及发展,大大地推动了人类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在世界范围内的建设史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混凝土强度来说,影响其主要诱因有水、砂子、石子、水泥以及必要的外加剂等,我们就从骨料这一方面来考虑,对骨料粒径这方向做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骨料;混凝土;强度;能源;

一、骨料的定义

骨料,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骨料作为混凝土中的主要原料,在建筑物中起骨架和支撑作用。它在建筑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拌料时,水泥经水搅拌时,成稀糊状,如果不加骨料的话,它将无法成型,将导致无法使用.所以说在建筑业,骨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骨料可以按径长大小分成细骨料,粒径在0.15纳米与0.5纳米之间的颗粒骨料例如山沙河沙等和粗骨料,粒径不小于4.75mm的颗粒骨料例如碎石卵石等两大类。

二、骨料各方面指标研究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组数据对骨料粒径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概述。

2.1不同粒径对混凝土强度产生的影响

如上表1所示,我们分别取了在七天、二十八天以及五十六天混凝土此时的抗压强度,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第七天时,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随着骨料粒径的逐渐增大,它的强度是在逐步降低的,当粒径为10mm时,它抗压强度是46Mpa,当粒径是15mm时,此时的抗压强度大约为45.7Mpa,当粒径变成20mm时,此时的抗压强度大体为44.3Mpa,粒径继续增大直至25mm这时的压强已经变为42.5Mpa,可与预见当粒径继续增大它的抗压强度会继续减小。观察图表,在第7d时刚开始随着粒径的变化它的抗压强度没有出现明显的偏差,而是缓慢的减小15mm--20mm之间的粒径,可以说成是分水岭,当粒径到达此刻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急剧的降低,迅速下落,可见在第七天时选取10mm--15mm的粒径强度最大。

等到二十八天时的时候,我们再来观察,伴随粒径变大它强度度先高后低。粒径10mm时,它的抗压值为56Mpa,粒径15mm时,它抗压值58Mpa,粒径20mm时,它抗压值约为56Mpa,粒径继续增大到25mm,此时的抗压强度变为49Mpa。由此可知随着粒径的增大,它在15mm时达到最大值,而在10mm与20mm时它的抗压强度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在20mm时出现急剧的拐点,迅速下滑,在28d时15mm的抗压强度最大。

2.2粒径相同时的前后对比

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观察,因为我们只观测了10mm,15mm,20mm,25mm这四组数据在这里就做一个一个的简析。

首先来说粒径为10mm的时候,第7d的抗压强度46Mpa,第28d的抗压强度56Mpa,第66天的抗压强度为65Mpa,随着天数的增加它的抗压强度也在不断地增强。

三、试验方案及结果

首先我们取一定数量的试验品,即不同骨料的粒径,之后把它们按照相应的序号进行一到八的编组,随机取八组石子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水胶比,砂率以及粉煤灰参量都一样的情况下错位进行对比。

先拿第一组数据与第五组数据来说,粒子直径相同水胶比,砂率,粉煤灰掺量各不相同,就塌落度而言,一个所得的数据为5mm,一个数据为26mm。再看他们7d与56d时抗压强度比较,很显然第一组数据明显大于第二组数据,约相差4Mpa。

再来看第二组数据与第六组数据,同样是粒径相同,但塌落度实验结果差幅比较大,一个为36mm,一个为9mm,再来观察它们的抗压强度,在第七天时的抗压强度差值依然与第五十六天时相差无几。

之后观察第三组数据与第六组数据,同样的粒径相同,第三组数据的塌落度大于第七组数据的塌落度,而测试结果表明,它们在抗压强度方面有着惊人的重合相似,而仅仅是塌落度不一样。第四组与第八组数据也是我们观测到的最后一组数据,在其条件前提下,可以说是塌落度相差最大的一组数据了,在抗压强度方面,第四组数据要大与第八组数据,相差比较大。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骨料颗粒的大小受水胶比的影响不大,不同粒径的骨料颗粒刚开始第七天时和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到了第五十六天即差不多达到了最终的强度,这时候不同砂子粒径受其形象没有明显的特征,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得出砂子粒径前期抗压强度受水胶比的影响,但是最终强度受水胶比的影响关系不大。

四、混凝土强度极差的计算

强度极差在混凝土运算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量,它表示的是在混凝土的强度计算中的变量异数,其强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中间的差距,简单的来说,就是混凝土强度最大值与混凝土强度最小值之间相减得到的数据值,就是在混凝土一定抗压的范围内它最大值与最小值,适合计算一些简单数据的应用分析。运用极差公式简单易行,通俗易懂,通常我们用X=Xmax-Xmin表示,此表示最为容易。

由于第一组数据相差较远,而且涉及K3K4我们就直接从B组数据开始绘制图表,从左到右依次为B,C,D,E四组数据分析可以分别得出B组的极差为20.4,C组为4.8,D组为11.8,E组为4.2。这是第七天时各个因素的和的差。

我们可以观测到第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其基差较大,说明水胶比在前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可以通过调控水胶比来做缓凝水泥。再来看第二组数据,即砂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可以看出砂率对其影响不大,几乎相近。再来观察第三组数据,第三组相对于第一组来说,极差比第一组小,又比第二四组大,算是站中间位置。最后一组第四组和第二组数据极差相差不大,在此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第五十六天的数据即此时已经达到了最大强度,同样的我们依次用一二三四对应的表示BCDE组数据,通过我们与第七天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地对比可以发现,此时的结论相差无几。

因此,我们可以说骨料粒径,水胶比,砂率,粉煤灰掺量等对混凝土抗压强度都有影响,相比较而言,合适的水胶比是混凝土达到最终抗压强度的重要保证,骨料粒径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五、结束语

随着环境,资源,能源等各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展现出来,如何对混凝土进行合理有效的前提下,以不牺牲后代生活环境为目标,在这个大的框架前提下独断的推进人们对其的研发应用。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合理的,高效的提高混凝土性能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的,矿渣等等废弃建筑工业垃圾的循环利用以及外加剂等的使用,开发出更高效的再生混凝土,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乃谦.新实用混凝土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李佳彬.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2004.

论文作者:魏文杰,李旭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骨料粒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论文_魏文杰,李旭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