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与土地整治保障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论文_董泠超

董泠超

浙江浙大万维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51

摘要: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当前宁波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不强,人民群众对提升生活品质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性利用需求迫切,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整治活动的主要矛盾。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旨在研究土地整治对经济发展用地的保障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经济发展;土地整治;需求预测;保障;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步加快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各类建设必然会占用土地或部分耕地。未来一个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会放慢,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要求不可能降低,建设与农业争地,城镇与农村争地,生产、生活、生态之间争地将不断加剧,土地资源供给紧约束的局面将更加凸显。国家将土地整治作为破解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政策工具,作为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土地整治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发展机遇,必须推进土地整治管理方式和实施模式创新。

一、经济发展用地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用地情况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市努力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建设用地持续增长的时期。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10亿元,2015年全市地区实现生产总值7610.3亿元,增长26.63%;而建设用地规模从2010年的170193公顷增长到2015年的188987公顷,增长11.04%。经济增长的倍数远大于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倍数,总体上,建设用地供给较好的保障了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分析

十八大之后,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新特点、新战略、新机遇的到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作出了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这些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实施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使土地需求结构和地区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用地需求的急遽增长,逐渐给后备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宁波带来了土地资源供应的严重紧张、供求缺口加大的严峻挑战。

1、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旺盛

围绕国家和省发展战略目标,宁波市需要落实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围绕“初步形成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经济圈和制造业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的发展目标,积极保障“三年行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港口、跨海桥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能源储备基地、重要管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持续增加。

2、重大产业建设用地不断增长

“十三五”期间,聚焦创新城市、港口经济圈、城市国际化、宁波都市区四大重点,谋划安排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同时在推进现有产业园区的集约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开展高水平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形成环中心城都市产业圈、东部临港制造、北翼先进制造、南翼绿色制造的产业布局。产业用地仍然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二、经济发展用地需求预测

(一)新增建设用地及占用耕地数量预测

至2015年底,根据统计分析,宁波市年均农转用新增建设用地量为3060公顷,按照该速率,预测至2020年,全市尚需新增建设用地约为15300公顷。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随着宁波市深入贯彻“亩产论英雄”理念,实施“百日行动”和“退二进三”等节约集约用地新举措,土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因此可以预计在相同经济增长速度下,未来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将明显下降。根据《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调整完善版),规划2015-2020年,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7859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量不超过10715公顷。按年均算,2016-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量约14882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约为8929公顷。

(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质量预测

根据2014年、2015年宁波市耕地质量年度更新与评价成果,2014年、2015年建设占用耕地质量(利用等)在6等-11等之间,占用耕地质量以8等居多,其次是7等和9等,11等最少。见下表2-1。

三、土地整治对经济发展用地的保障

(一)持续完成垦造耕地任务,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随着全市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各类重大项目不断落地,占用耕地指标需求不断增加,根据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约为8929公顷。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矛盾日益增加,而耕地占补平衡是弥补建设项目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有力措施。“十三五”期间,全市通过积极开展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新增耕地面积为8400公顷,规划到2020年,全市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与补充耕地面积差额为529公顷,需通过异地补充耕地来满足规划期间耕地的占补平衡任务,以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二)深入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结余指标保障经济发展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并和新农村及各项建设规划相衔接,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度和土地利用价值,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在满足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的基础上,结余的挂钩用地指标全部用于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至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区总规模为823公顷,复垦新增耕地面积为782公顷,可获得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为782公顷。

(三)加大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保障建设占用耕地占优补优

根据宁波市土地开发补充耕地实际情况,宁波市土地开发新增耕地质量以9等居多。规划期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8929公顷,所补充的耕地等级和规模为“亩等”要求,即占用的耕地质量等级与补充的耕地质量等级差额乘以占用的耕地规模,根据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等级和规模测算可知,规划期间补充耕地项目新增的耕地按照9等核算,则需耕地质量提升的规模最少为8927公顷,才能保障建设占用耕地“占优补优”的要求。

论文作者:董泠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与土地整治保障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论文_董泠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