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程程

解放军第208医院 高干科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结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抽选我科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快速性;心律失常;中西结合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指快速地心搏持续3次或更多地出现,且频率一般超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1]。临床上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扑动和颤动。现抽选我科收治的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中西结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科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52~67岁,平均年龄(63.5±2.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65.2±2.6)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西医治疗

1.2.1.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本身无须处理,治疗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补液、降温、吸氧等;及时去除诱发因素,如治疗心力衰竭、纠正贫血、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2]。症状明显者必要时可适量药物治疗。

1.2.1.2房性心动过速:(1)房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传导阻滞:①洋地黄引起者,要立即停用洋地黄,如血清钾不升高,首选氯化钾口服,半小时内服用5g,如仍未恢复窦性心律,2小时后再口服2.5g,或静脉滴注氯化钾:2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2小时滴完,同时进行心电图监测,以避免出现高钾血症;已有高钾血症或不能应用氯化钾者,可选用利多卡因1~2mg/kg,3~5分钟内静脉注射,如无效可10~15分钟后再注射一次,同时取利多卡因100mg加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不超过100mg/h;或选用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内注射完[3]。心室率不快者,仅需停用洋地黄。②非洋地黄引起者,要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洋地黄、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可用于减慢心室率;如未能转复窦性心律,可加用Ⅰa、Ⅰc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少数持续快速自律性房速药物治疗无效时,亦可考虑做射频消融术。(2)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①治疗应针对原发疾病。肺部疾病患者应给予充足供氧、控制感染,停用氨茶碱、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等药物。②维拉帕米与胺碘酮可能有效。维拉帕米80~120mg,口服,每8小时1次,最大剂量480mg/d,老年人应酌情减量。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在10分钟内注入;必要时10~15分钟后重复1次;随后1~1.5mg/min静脉滴注6小时,以后逐渐减量至0.5mg/min,24小时总量一般不超过1.2g。③补充钾盐与镁盐可抑制心动过速发作。10%氯化钾10~15mL及25%硫酸镁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4]。

1.2.1.3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1)主要针对基本病因治疗,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通常能自行消失,假如患者耐受性良好,仅需密切观察和治疗原发疾病。已用洋地黄者应立即停药,亦不应施行电复律。(2)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可给予钾盐、利多卡因或β受体阻滞药治疗,可参照房性心动过速。(3)其他患者可选用Ⅰa、Ⅰc与Ⅲ类(胺碘酮)药物治疗。

1.2.2中医治疗

1.2.2.1辨病论治:快速性心律失常以益气养阴、化痰清热、活血化瘀、宁心定悸为主。常用方有炙甘草汤、平补镇心丹、归脾汤、生脉散、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黄连温胆汤、活血效灵丹、血府逐瘀汤、升陷汤等。调整心律药物可据证选加苦参、羌活、琥珀、炒常山、柴胡、炒酸枣仁、丹参、桑寄生、仙鹤草等。

1.2.2.2辨证论治

(1)心胆气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心重,或兼胸闷气短,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质淡红,脉细或动数。

治疗: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处方:安神定志丸加减。生龙齿20g,白参10g,石菖蒲10g,远志6g,茯苓10g,茯神 10g,琥珀3g,炒酸枣仁10g。

(2)心气不足证: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心中空虚,胸闷自汗,舌淡,苔薄白,脉结代。

治法:补益心气。

处方:养心汤加减。黄芪25g,人参10g,茯苓10g,茯神10g,法半夏10g,当归10g,川芎10g,远志6g,肉桂3g,炒酸枣仁15g,柏子仁15g,五味子5g,炙甘草5g。

(3)心阳不足证: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心中空盛,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通心阳,安神定悸。

处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10g,丹参10g,红参10g,龙骨20g,牡蛎20g,黄芪25g,炙甘草15g。

(4)气阴两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心烦失眠,气短头昏,舌质红,脉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

处方:生脉散加味。白参10g,麦冬15g,五味子5g,生地黄15g,丹参15g,柏子仁15g,桑寄生15g,炙甘草10g,黄连3g。

(5)痰湿阻滞证: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失眠,乏力易倦,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祛湿化痰。

处方:二陈汤加减。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生姜5g,乌梅10g,远志6g,石菖蒲10g,丹参15g,苍术10g,制南星10g,甘草5g。

1.2.2.3中成药治疗:(1)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具有益气养阴,理气化瘀,宁心安神作用。主治室性期前收缩。9g/包,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2)益气复脉胶囊:主要成分为五味子素醇甲。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作用。多用于冠心病期前收缩[5]。0.37g/粒,口服,每次2~4粒,每日2次。(3)黄连素片:主要成分为小檗碱。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室性期前收缩,其他慢性快速性心律失常。0.1g/片,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1.2.2.4针灸治疗:(1)体针:针刺内关透外关、合谷、厥阴俞,强刺激,不留针。或针刺内关、合谷穴,可加入中穴,均施捻转泻法,持续30分钟左右。(2)耳穴:心穴、神门、皮质下、交感,王不留行籽贴压,每2日1次。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中医对心律失常不按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等分,但见心悸怔忡,再凭脉判断,其脉多见迟、数、结、促、代5种[6]。数脉、促脉见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迟脉、数脉均无节律不齐,只有频率快慢区别;结脉、代脉、促脉均有节律不齐,缓而时止曰结,数而时止曰促,止有定数曰代,此诊法之区别也。结脉、促脉均可由痰、瘀、虚引起,但结脉主阴盛为寒,促脉主阳盛为热,其寒热阴阳之别不得有误。代脉则以脏气虚衰为主,亦可因于惊恐、剧痛、跌仆损伤所致。

本研究中,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治疗显效率为56.7%,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9例,治疗显效率为36.7%,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可见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取得较好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代强,贾媛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b03):447-448.

[2]陶颖.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快速性心律失常48例[J].江西中医药,2012,43(8):41-42.

[3]张克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2,28(6):13-14.

[4]赵大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6,38(3):403-405.

[5]蒋跃绒.病证结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经验举隅[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8):1136-1137.

[6]周智恩.辨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0):51-52.

论文作者:王程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中西结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程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