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若干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若干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浅议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何谓市场经济?这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我认为要把握市场经济的概念,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1.从狭义上理解,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经济。一方面,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进入市场交换的不仅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且其他生产要素也都进入市场,也就是说,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都要通过市场。于是,市场就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而资源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人们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这种合理分配只有通过市场上的买卖方式才能实现。

2.从广义上理解,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我们知道,商品是市场交换的物质内容,而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因此,市场经济同商品经济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这主要表现在:(1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列宁说:“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2 )市场经济随商品经济发展而发展。列宁指出:“商品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市场’就发展到什么程度”。商品经济是一个由不发达到比较发达再到很发达的过程。市场经济也是一个由不发达到比较发达再到很发达的过程。(3)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交换经济, 二者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所不同的只是商品经济强调人们的经济联系要通过产品的买卖活动来实现,其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而市场经济强调的则是人们的经济联系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实现,其对应的是计划经济。

3.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它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管理体制所构成。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可以和不同的经济制度相结合。当它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结合时,就姓“资”,当它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时,就姓“社”。我国原来是计划经济体制,那种计划经济体制,是生产资料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以计划为主;在管理体制上企业是国家(政府)的附属物。几年来,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对原有的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而且要对经济运行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企业制度进行改革。

市场经济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三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要素构成的。这三个要素分别是:

第一、供给和需求要素。供给和需求是市场活动的基本条件,供给和需求要素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因为:(1 )供给和需求是人们在市场上的两种基本行为。没有供给和需求,就不会有市场和市场经济。(2)供求关系表现的是商品和货币、卖和买、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价格媒介作用下,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运动过程,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推动力,也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内容。

第二、价格要素。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要素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因为:(1)价格直接调节生产和消费, 即供给和需求。价格是经济运行的信号灯和“晴雨表”,它及时反馈和显示着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高,说明这种商品供不应求,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某种商品价格低,说明这种商品供大于求,生产者就会减少生产。(2)价格直接调节流通。因为:A、商品的地区差价促进沿海与内地、边疆之间以及平原与山区之间的商品交换;B、购销差价、 批零差价能调动商业部门和商品经营者的积极性,使货畅其流;C、 商品的季节差价,能使商品经营者花气力保管和储藏好商品,这有利于市场供求。

第三、竞争要素。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竞争要素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素。这是因为:(1)竞争使商品价值得以确定。 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在市场上是通过价格表现出来的,而价格的高或低,最终则是通过竞争确定的;(2 )竞争使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的经济利益得以实现。生产者的产品多、质量好,就会销路广,从而得到较多的经济利益;(3 )竞争不仅可以激励生产者和经营者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充满活力:而且会使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这样商品的供求矛盾就会得到调节,从而实现供求的局部或全局平衡。

市场经济既然和商品经济相联系,不可分割,那么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

众所周知,商品经济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商品经济三个阶段,与此相联系,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三个阶段。这就是:

第一阶段,古代市场经济,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市场经济。古代市场经济的特点是:(1 )生产者一般都是利用自有的资源进行生产,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市场上交换的主要是消费资料。(2 )古代市场经济在整个社会范围只是一种补充成分,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经济。

第二阶段,近代市场经济,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市场经济。近代市场经济的特点是:(1)市场范围扩大了,不仅有消费品市场, 而且有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市场结构也复杂了,在金融市场中又产生了证券、股票市场;市场的作用和功能增大了,生产愈来愈依赖于市场,不仅产品的实现依赖于市场,而且投入品的获取也离不开市场。(2)市场经济在整个社会里处于主导地位。(3)近代市场经济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政府状态的市场经济,即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

第三阶段,现代市场经济,即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市场经济。其特点是:(1)市场体系化。从商品流通的空间上讲, 有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全国市场和地区市场;从商品流通的时间上讲,有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从经营环节上讲,有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从经营品种上讲,有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从商品性质上讲,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2)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要通过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立法、财政预算等手段干预、调控经济运行。(3)有社会保障的市场经济。 国家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来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4 )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运用法规、法律来保证市场功能发挥作用,保证市场经济正常发展。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而产生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发展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关系的原理。这个原理有两方面内容:其一、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直接合一,即个别劳动产品直接交给社会,然后由社会把这些产品统一分配给各经济单位和各生产者。由于历史条件决定了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的低水平,经济的落后,决定了个别劳动不能与社会劳动直接合一。其二、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间接合一,即以商品和货币关系为中介实现的合一。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由于各企业、各社会成员都有各自的利益,这就决定了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只能是间接合一的,即各企业或生产者都要将自己个别劳动的产品作为商品提供给市场出售,换成货币然后再用来购买自己生活或生产需要的商品,于是便形成以市场为交换场所而实现再生产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发展的实践根源则是我国十几年来的改革。最初改革的五年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发展商品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引进市场机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又经过八年多的改革实践,才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保留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主的手段,同时要遵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即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抛弃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私有制和投机、诈骗等生产经营行为),也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扬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变,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不变;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体制,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一般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的统一。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即共性是:

第一、自主性。各企业都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第二、竞争性。竞争是企业存在、发展的外在动力,竞争才能使企业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

第三、平等性。市场经济是等价交换经济,等价交换要求市场参与者互相平等,不允许任何人用非经济方式、手段占有其他经济当事人的利益。

第四、开放性。市场不仅向所有生产者、经营者、购买者开放,而且向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开放,向外地、外国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

第五、盈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都有独立的经济利益,都要自负盈亏。它们在生产、经营中,不仅要获得价值补偿,而且要获得价值增值。

以上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共性)存在于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个性)之中,当然也就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

第一、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经济运行特色。如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等。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基础之上。因此,必须强化、壮大公有制经济实力,以使其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把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这就是在初次分配中体现效率原则,在再分配中,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标签:;  ;  ;  ;  ;  

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若干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