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老人健康状况与社区干预论文_顾秋千

丧偶老人健康状况与社区干预论文_顾秋千

顾秋千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600)

【摘要】 目的:通过阐述丧偶老年人群的失落处境及对外界帮助的需求,呼吁社区工作者对这一弱势群体加以关注并付诸行动。方法:通过社区服务对少数丧偶老年人存在的身体、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结果:丧偶老年人群的基本情况与社区干预后的基本情况相对比,效果较理想。结论:在对丧偶老人进行健康指导、心理调适,帮助其走出心理泥沼的过程中,社区服务的干预将会发挥好的作用。

【关键词】丧偶老人;健康状况;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302-02

1.丧偶是人类生命史中重大的失落经验

前不久在与朋友的交谈中得知,她的祖父因为“COPD急性发作并发肺部感染”而去世,不久后“平常身体健康”的祖母“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发心脏衰竭”离世。两位老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相继离开了人世,给她及家人带来了极大的悲痛。而祖母的去世尤其让朋友及家人心痛与自责。面对朋友的哭诉,我无从安慰,然而生命已逝,唯有一声叹息来悼念他们。

不可否认,朋友一家人可能缺乏对丧偶老人的心理活动变化的了解,从而忽视了老人的某些细微的异常表现,这也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丧偶是人类生命史中重大的失落经验。我们常说 “少年夫妻老来伴”。一对恩爱夫妻在经历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坎坷后,两个人正相携安度晚年之时,倘若一方“先走一步”,必定会给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丧偶后,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复杂、悲伤感和孤独感最为典型。许多老年人以泪洗面、悲痛欲绝,还会出现茶饭不思、抑郁、疲乏的情况,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结果轻则健康状况恶化,重则“追随而去”。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对4500位55岁寡妇的调查显示:在丧父6个月内死亡的妇女人数高达213人,占4.7%,另外约有36%的妇女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不同程度地罹患疾病。男性丧偶人群同样面临健康问题,相关研究显示,失去配偶的头3个月,鳏夫的死亡危险增加48%。

丧偶者缘何多病早亡?一些研究认为原因在于丧偶的悲痛破坏了人的免疫功能,疾病也就纷至沓来。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丧偶老人多一些关注,使他们消除悲痛在心灵上造成的阴影,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2.丧偶老人健康状况需要社区的干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及将来我们都要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拥有近1.7亿老年人口的背景下,丧偶老人这一群体也在日益扩大,目前人们对于丧偶老年人的精神情感认知存在许多误区,也缺乏危机干预意识。如何能让他们尽快地从悲痛的氛围中解脱出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消除悲痛在心灵上造成的阴影,真正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需要社会各界都作出积极的回应。而社区服务作为最贴近居民生活的一项举措,对老年人的关爱与照顾不免要首当其冲。

丧偶老年人健康问题包括了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社区干预在于服务于丧偶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领域,通过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帮助丧偶的老年人度过危机,实现其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具体主要有以下两个目标:(1)对丧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管理。运用社区医疗资源,对丧偶老年人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咨询与管理,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持续性的医疗照顾,在预防、控制及治疗相关疾病的同时,唤起他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2)个性化的关注帮助丧偶老年人恢复受损的社会能力。倾诉和宣泄可以起到心理消毒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社区服务者与老人的交流,充分运用倾听和引导技巧,让老人把内心的痛苦、焦虑和种种想法毫无顾忌地倾吐出来,然后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充分运用老年人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和环境支持,给老年人提供持续的社会支持,帮助老年人再度社会化,顺利融入由于丧偶而发生变化的新的生活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3.社区干预丧偶老人健康状况有成效

杨老师是一名退休教师,她和共同生活了48年的丈夫恩恩爱爱、感情一直很好。可老伴前不久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丈夫的离去给杨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而唯一的女儿定居在加拿大,也不能长期陪伴在身边。如今人去楼空,杨老师的情绪悲观而低落。她原本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总害怕治不好,现在却企盼着病情恶化,好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重新团聚。

针对杨老师目前的情况,居委会工作人员与社区医院医疗人员组成了关爱小组,对杨老师提供生活照料与健康指导。

首先,针对杨老师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社区全科医疗人员制定了专门的治疗与康复计划。杨老师患有“2型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疾病2级”等慢性疾病,考虑到她目前疾病情况尚稳定,社区医疗人员帮助杨老师申请建立了家庭病床,由家庭签约医师负责照顾,定期到杨老师家里为她检测血糖、测量血压,指导其健康生活方式及合理用药。

其次,积极帮助丧偶老人重新建立起生活的信心。期间我们增加了对杨老师的家访次数,安抚老人忧伤的情绪,主动倾听她内心的痛苦、焦虑和种种想法。此外,还与她共同回顾她与丈夫过往生活中共同经历的或重要、或难忘、或悲伤的事件与时刻,让她重新体验快乐与成就,也从中逐步疏导她对于过往不愉快事件的自责与内疚,培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此外,我们还鼓励她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老年旅游团、老年体操队、老年合唱团等以丰富日常生活;鼓励她多交往同龄的邻居好友,尤其是女性同龄好友,互相传授和分享生活经验。

通过我们社区服务人员的努力,杨老师不再悲观厌世,身心逐渐恢复了常态,;她对自己的疾病也很重视,采取了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按时服药,血糖和血压控制得很好,病情非常稳定。现在,杨老师与一年前失去丈夫时大不一样了,她还和从前一样热心、健谈,已经成为了老年活动中心的组长,还是合唱队的“台柱子”呢。每次老年活动结束后她便和几个好朋友相约一起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去附近的超市买便宜打折的日用品。每年,杨老师也会抽出时间到加拿大的女儿那里“度假”,陪陪小孙女。她说,重新找回自尊和荣耀,重拾亲情的感觉非常好,她将继续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开始全新的生活。

4.结语

尊老爱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爱护、尊重老年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老年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更承担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丧偶老年人作为特殊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正经历着生命中的痛苦阶段,更加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如今,我们的社区服务对在帮助丧偶老人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和成果,相信在对这一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健康指导、心理调适,帮助其走出心理泥沼的过程中,社区服务的介入在不久的将来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友文.老年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9-30.

[2] 周建芳,薛志强,方芳等.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和抑郁症的调查[J]. 上海精神医学, 2008, 20 (3) : 136-138.

[3] 孟琛,汤哲.北京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分析与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0, 7 (10) : 196-199.

[4] 刘宏军, 孟琛,汤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11) : 794-795.

[5] 吕永良, 吴爱勤, 李鸣等. 老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4) : 254-256.

[6] 李凌, 李建明, 李占江.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 (4) : 461-462.

[7] 刘津, 李淑然. 老年精神状况量表( GMS)及其计算机诊断系统(AGECAT)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 (1) : 19-21.

[8] 秦侠, 周成超,徐晓超等. GMS量表自动诊断系统用于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的信度和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27 (1): 31-325.

论文作者:顾秋千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丧偶老人健康状况与社区干预论文_顾秋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