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措施论文_朱军勇

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措施论文_朱军勇

(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江苏省宿迁市 223800)

摘要: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故障种类是非常多的,即便是最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最严谨的理论也不能将其详尽的罗列清楚。实际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各种状况是无法被全部预测的,因为经验与理论通常是被理想化的,然而实际情况通常是更为繁琐与不可预测的。但是为了把事故率与错误率降到最低,本文就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二次安全;控制措施

1、智能变电站特点分析

不同于以往的变电站,智能站采取就地数字化收集二次量,电气设备间采用光线通信、网络传递信息流技术,某些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与二次安全措施紧密相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1、数字化通道

较之于常规变电站,智能站设施配备一般以操作简练、检修快捷、职能管理为要点,在这一情形下,数据流从站内设备相应功能区域输出,通过虚端子流转中心进入特定的设备功能区域数据集中,进而形成数字化通道。与此同时,站内软压板是该通道打开和关闭的主要工具,掌控二次量进出站内的数据集区域,以此来保护、控制、检查间隔层设备的安全。

1.2、检测维修机制

不同于以往站点,智能站点添加了检测维修机制作为二次安全保障措施。站内硬压板投进区域后,设备会处于检测维修状态中,输出具有检验性质的数据流,而且它输进的数据流也需要带有一样检验性质才能完成对接工作。如若数据流性质不同,设备会自动判定数据流状态不同,停止相应功能的实现。智能站的这种检修机制一般受到多种电流采样的影响,具备闭锁保护相应功能。

1.3、光纤通信

智能站的过程层通常采取光纤通信技术进行输送,站内设备依据是否能够收到相应的数据流来判断相应通道是否正常运转。如果该通信链路出故障了,设备会受到该链路故障警示、光口指示灯熄灭以及相应设备功能自行屏蔽等消息,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工作者应该及时进行设备检修工作,加强二次安全措施实施。

2、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保护装置及软压板缺少编号

现如今,几乎所有继电保护装置厂家生产的保护装置中的软压板没有设计编号,大多数智能变电站智能站在使用的时候也没有为其设置编号,为二次操作埋下了一些安全隐患。

2.1.1、加重填写票据的工作量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操作票的二次操作的时候,需要将每一个压板的投退都记录为一个独立的操作项,这样一来,工作量大大增加,造成重复操作,拉低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

2.1.2、易引发误操作的安全问题

以下三个问题都可能造成操作人员错误使用层压板而导致误操作的原因:软压板是继电保护装置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变压器保护、母差保护等跨间隔保护装置中同类型的软压板名称极其相近;严禁连续使用保护装置的软压板。一旦发生误操作,就容易产生错误的保护性反应,还有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3、加强二次设备操作安全性的措施

3.1、智能变电站软压板编号规则

目前国家电网在继电保护的操作中使用的“六统一”应用技术原则和保护软压板设置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文经过对此的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种更为直观高效的软压板编号规则。(1)将正在使用的保护装置软压板设为编号对象。(2)对保护装置软压板进行分类编号:LP就是功能压板;MLP就是SV压板;CLP就是GOOSE出口压板;SLP就是GOOSE失灵压板。(3)同一类型,按顺序编号。(4)工作人员顺序与保护软压板的的编号必须保持一致。

3.2、智能变电站压板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3.2.1、二次操作的安全技术措施

(1)必须核对软压板在操作前、后在监控画面和保护装置上的状态是否相一致,因为如果状态有差异会引发保护软板的误动或者拒动。(2)禁止将“检修状态”的硬压板投入到正在运行之中的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保护装置中去。智能终端将装置自身的状态和GOOSE提供的检修位进行对比,如果两者不一致,就会采取锁闭等措施进行保护,只有而这一致的时候才会进行后续的操作。(3)首先应该对保护装置CLP(保护装置出口软板)进行状态检查,确保其在退出状态再加用保护,接着在检查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的“检修状态”硬压板,也必须确保其在退出状态而且没有异常报警。(4)在进行保护操作之前需要先投入SV软压,投入之后必须确保保护装置中没有任何中断才能进行保护功能软板的投入工作。完成所有操作之后投入失灵软压板(保护软压板的停用措施正好与之相反)。

3.2.2、二次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先操作软压板,后操作硬压板”的顺序进行倒闸转检修的操作。这样可以防止“检修状态”的压板已经被投入但是“SV”接收软压板却没退出,从而避免引发闭锁导致变电站停运问题。(2)在实施间隔设备转检修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一次设备操作之后,必须将“SV”接收和“元件投入”软压板退出。当对某条线路进行保护转检修的时候,也必须将与母差相对应的“SV”接收或者“元件投入”软板退出。

3.3、间隔层设备联调试验,验证检修机制的正确性

基于制造报文规范MMS的检修机制检验:当保护装置投入检修压板时,上送的MMS报文中应置检修位,后台及总控收到检修报文应与正常报文区别处理。SV检修机制检验:输入的SV报文检修品质与保护装置检修状态不对应时,相关保护功能应闭锁。GOOSE检修机制检验:输入的GOOSE信号检修品质与装置检修状态不对应时,装置应将该GOOSE信号作无效处理。

3.4、提高检修人员的技术素质并制定严格的检修及验收规范

在智能变电站间隔检验的时候,采用正确投退检修压板与软压板的安全措施是智能变电站运行当中的关键环节,不当的操作或许会引发保护闭锁或者误动,对于检修人员提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1)智能变电站在进行定期检验的时候检修压板与软压板的投退需要加深研究。对于各类检修异常情况的处理应该制定出科学的二次安全措施,写出详细的检修工序卡与操作手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2)在智能设备的检修当中,应该强化对于智能网络通信设备的防护与监视措施,科学采取网络工具来检测与维护网络设备,尽早发现问题,确保网络通信的通畅。(3)强化智能设备的维护台账管理,强化站内SSD、SCD、ICD等系统配置文件的管理,改进装置的程序版本与配置文件应该进行相关的验证试验。

总之,二次系统检修人员应该站在系统上的角度,独立于设备制造商独立进行整组节点检验,重点确保保护功能以及意外应急策略的正确可靠,必要的时候与相应的设备制造商技术人员一同协商处理。依托已经存在的微机保护检验的成熟理论以及对运行需求的精准把控,制定出适合智能变电站特征的检验手段,同时提高运行维护与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于接触、学习并最后完全了解智能变电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楠,艾飞,郭世晓.论220kV智能变电站检修的二次安措优化[J].山东工业技术,2017,(13):162.

[2]谢召锦.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措施[J].低碳世界,2017,(15):85-86.

论文作者:朱军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31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措施论文_朱军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