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沿海航道建设关系研究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西南沿海航道建设关系研究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关于西南地区出海通道建设若干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南地区论文,通道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快以南昆铁路为主干线的南向西南地区便捷出海通道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英明决策,也是西南各族人民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强烈愿望。1992年以来,国务院组织有关力量加快了西南便捷出海通道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这是中央继作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大战略决策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东南沿海、沿江地带向西南腹地延伸,改善生产力地区布局,促进西南和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其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然而,我国西南地区对外经济技术贸易交往的出海通道并非一条。如何处理在建的便捷出海通道(以广西为重点)与其他通道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伸出如何处理“大通道”与“大流通”、“大通道”与产业布局,“大通道”与市场空间选择、沿海与内陆地区、以及海港、泊位、道路、城市、产业发展序列之间的关系等等。笔者认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建设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中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处理好如下重大关系。

一、南向便捷出海通道与其他出海通道的关系

中国西南地区的出海通道目前至少有以下几条:(1 )沿长江向东经武汉,由上海出海;(2)沿西江——珠江流域经广东至港澳出海; (3)由滇南大理经缅甸出海;(4)经复修后的滇越铁路入越南红河河谷,从海防港出海;(5)经南宁至河内铁路转滇越铁路, 从海防出海;(6)经黔桂线、湘桂线、枝柳线、黎湛线、南防线,从湛江、防城、北海出海。但是这些通道存在着以下主要缺陷:第一,里程长,运输时间长,中转损耗大,运输费用高;第二,铁路运力处于超负荷状态;第三,跨国运输碰到某些我方难以把握的问题,如爆发战争、利益分割及领土主权等一系列问题;第四,沿线所能辐射和带动的中国西南经济区域偏小,即辐射半径和带动扇面偏小,不能有效解决我国西南地区明显的“二元结构”矛盾,从而缩小经济中心区与外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作用”,将本区域和华中、华南的西部地区出海通道建设重点,定位在面向东南亚、邻近港澳台、拥有众多港湾、建港条件优越的北部湾广西沿海地区,这是相当英明的战略决策。

正在兴建的南昆铁路,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主干线,其通车后整个西南、湘西、鄂西乃至西北、华北地区的货物,经广西钦州、防城、北海等港口往东南亚、西亚、中东、西欧、非洲等地,比从上海、广东出海要分别缩短运距400—700公里。海船从钦州湾到印支、东南亚和西欧各大港,要比从上海港出发缩短运距1/5—4/5,节省运输时间1/5—2/3,节省运输成本1/2—4/5。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规划纲要》,加强北口通道,扩大东口通道,重点开辟南口通道,筹划西口通道,强化区域内部通道,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具体到省区区位,就是处理以广西为重点的南口通道与其他通道之间的关系问题。

重点建设南向便捷出海通道,与建设和利用其他出海通道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重点建设与一般建设之间的关系,要从各通道所能辐射和带动的区域经济比较中,选择能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南口通道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沟通北部湾广西沿海港口与云、贵、川及湘西、鄂等地的联系,加快建设南昆铁路和相配套的其他铁路、公路,改造扩建北海港、防城港,新建钦州港,打通向南出海的主通道。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应遵循“非均衡、逐级递进、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妥善处理区域内部的重点建设与一般建设关系。要强调联合,建设“大通道”,光靠少数省区的力量不够,应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加强各方协作和优势互补。另方面,各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绑在一块齐步走,各方应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竞争性规律,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法则,善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开展竞争,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有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在“大通道”建设中各显神通。

在南向出海通道建设与其他出海通道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也融于其中。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应从全局的长远的目标出发,保证必要的财物倾斜和政策倾斜,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避免不必要的地方保护主义、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现象;在具体项目建设上,则应实行平等的招标竞争,让有限的资金、物资、劳动力、技术等各种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总之,在“大通道”建设过程中,既要强调国家必要的宏观调控和行政干预,保证重点项目——南口通道建设;又要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在构建市场主体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积极引导市场竞争来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按照国际惯例和法则行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方位开拓“大通道”,多层次、全方位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既要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手段,又要克服建设中单纯依靠市场竞争的盲目性,避免资源因竞争过度带来的巨大浪费。

二、“大通道”建设与对外开放的重点区位选择的关系

“大通道”是一个有机的体系,以南昆铁路为主干线的南向便捷出海通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将南向便捷出海通道重点定位在广西沿海地带,主要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需要。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世界经济重心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处于亚太经济圈的中国尤其是大西南地区,显然也要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适当调整发展策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中,以港口为主要依托的通道带动周围经济社会发展是普遍规律。从自然地理条件、产业结构及社会政治、传统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大西南地区对外开放潜力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亚和南亚。西南地区联合起来与东南亚及南亚开展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具有广泛的基础,且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西南地区南向便捷出海通道建设,将成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重要通道。广西沿海地带处在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接合部,作为出海通道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纽带作用,是巩固边疆,发展西南多民族经济,增强民族大团结的金腰带。

南向出海便捷通道建设的主要战略意义,是中国西南、华南地区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南向通道建设就没多大意义。西南各方应重视东南亚及南亚市场作为本区域对外开放的重点区位价值,联合起来开拓东南亚市场。通过联合与竞争,将中国西南、华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跨国性产业协作系统建立起来。

当然,开拓东南亚及南亚市场的同时,还必须巩固和扩大原有的通道,尤其是沿江通道,巩固和发展原有的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巩固并提高在这些市场中的占有率和市场份额,建立全方位、多元化、有重点的国际市场空间结构。

要进一步拓宽本区域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地“闯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跨国经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要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扩大自营产品出口能力,拓展与进出口关系密切的各种业务,加快“四沿”尤其是沿海地带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新的开放效应。要以南向便捷出海通道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东南亚及南亚的“三来一补”业务,放宽外商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区域联合协作和正当竞争,发展国际旅游业、国际工程承包和国际劳务输出业务,多渠道引进外资加快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大通道”与“大流通”之间的关系

与“大通道”相联系,“大流通”也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概念。“大流通”不光是指流通领域,正如“通道”不光是单纯的交通一样,两者所包含的内容和范畴相当广泛。

将西南地区出海通道建设放在全国、全世界的角度来认识,就必须以建设高度国际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区域经济为起点,从交通、通讯、能源及资金融通等起步,通过联合协作和市场竞争,建立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型、网络型的通道系统。因而“通道”不仅包括交通,而且包括通讯、能源、港泊、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与此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与此相适应,“大流通”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而且包括信息流等;不仅包括国内市场的大流通,而且包括国际市场的大流通。可见,“大通道”与“大流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西南各方应在中央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在“大通道”和“大流通”方面树立“一盘棋”思想,顾全大局,注重联合。与此同时,又要根据市场经济法则,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各自权限,转轨定位,在较大范围内取消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体制,摆脱直接管理微观经济的束缚,大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和市场主体建设,通过市场机制最终实现宏观调控。近期应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与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联合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相互接轨。重点扩大商品现货市场规模。大力发展西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规范化的商品期货市场,加强集市、仓储、批发交易机构,大型商场、运输网络等市场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搞活劳务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积极贯彻中央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加快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并规范与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等。通过配套改革,以重建社会主义产权市场为中心,加速建设西南“大通道”尤其是南向便捷出海通道,最终形成国内国际“大流通”的新格局,有效地疏通国内外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和人才流。

四、“大通道”与产业布局的关系

产业布局与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的,“大通道”建设本身就是产业布局。在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体系建设中,必须按照“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推进联合、保护竞争”的基本原则,科学制定各产业的发展序列,进行生产力的地区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体系。应坚持“内外结合、双向循环”的发展策略,克服传统计划经济观念,避免自给自足、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各自为战和行政指令现象,通过区域联合增强整体开发和建设力量,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促进区域一体化。与此同时,要克服区域合作中的排他性,打破区域封闭,推动区域经济形成内外双向循环。

在沿海地带,重点建设国际海运中转港口及港口产业,营造外贸、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等先导型非制造业和机电、石化、建材等成长型制造业,在继续发挥水产品、矿产品、南亚热带农林产品等资源加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技术先进、加工程度高、产业关联度强且对其他产业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现代制造业,如机电、石化、海洋化工、精密仪表仪器、橡胶工业以及高中档服装业、新型建材业、涂料工业等。还要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沿海大工业、国际转运、商贸、旅游开发地带。

在沿江沿线地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经济中心区的聚集效应,利用本区域丰富的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建设红水河水电、矿产带,乌江水电、矿产资源带,攀枝花——六盘水能矿资源带,以及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水电、有色金属带;继续改革、改组、改造本区域“三线”工业,有步骤地建立以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柳州、拉萨等中心城市为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区;以长江三峡工程为枢纽,建立能源、水利、航运、旅游、精细加工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在长江、珠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主要江河流域上游,加强灌草联动的水土保持措施,发挥植被对旱涝的保护调节作用,以涵养水源为中心,以营林为基础,建设持续利用的林业带,改变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保证我国和东南亚南亚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发展。

在沿边地带,应以边贸为龙头,大力发展基础性产业,发展边贸双方具有较大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位势差能的产业,重点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出口工业开发区,形成完整的贸易产业体系。在继续发展商贸、旅游、交通、通讯、金融、房地产、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将条件较好的口岸城市城镇建设好。

要优先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先导性作用的基础产业,特别是交通、通讯、能源、科技开发、教育、城市公共事业等产业。在产业发展序列上,应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优先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主要是商业、贸易、物资、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饮食、劳务、仓储、文娱、卫生等行业;优先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产业,主要是信息、咨询及各类科技服务业。在近中期,尽快改变交通运输业的滞后状态,克服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下大力气建设统一的区域交通网络,以此作为建立区域性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因为“大通道”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双向循环的区域经济,完成本区域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上新台阶。只有发展统一交通运输,形成跨越省界国界、越过高山峻岭、奔向海岸线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大西南才有出路,才有希望。

五、出海通道建设中海港、泊位、道路、城市、产业之间发展序列关系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特别是本世纪最后6年的急剧变动,中国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体系建设将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机遇。以南昆铁路为主干线的南向便捷出海通道建设,因各种原因,目前尚有许多的经济技术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不是十分明朗。在资金供给紧张的情况下,先搞什么,后搞什么,才能达到最佳的总体经济社会效益,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要组织有关力量,研究分析近中期“大通道”建设中广西沿海港泊吞吐量与抵达这一区域的客货通过量(流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着重探讨现阶段广西沿海港泊客货吞吐量及待开发的港泊吞吐量,现阶段西南各方经南向便捷出海通道抵达广西沿海港口的客货流量。并预测随着南昆铁路为主干线的南向出海通道建成以后,通过铁路、公路、水路、航运等各种形式,抵达广西沿海港口的客货流量,进一步分析在资金短缺和体制转换条件下,广西沿海地区的港、泊、路、城及产业等的建设序列,以选择最佳的投资开发模式。

在建设中应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具体项目开发上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制度。新建项目不涉及特定地区或不受资源限制的,都要经过招标选定建设地点。建设项目的设计、工程承包、设备供应和施工等,都要通过招标、投标择优选定,不能按行政办法分配任务。要打破地区、部门封锁,坚持形式多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内部的联合,使各个建设项目相互配套、相互衔接,尽快发挥最大效益。

各省、区、市要尽量避免各自为战、孤军深入的不合理状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效益目标,逐步形成“因道兴港、因港兴城、港为城用、港城合一”的发展序列。通过沿海港口城市的辐射作用,推动内陆地区经济的相应增长,建立沿海与内地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策略,以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体系建设为契机,通过建设现代化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体系,带动沿海沿江港口、码头、桥梁等建设,促进运输、劳务、保险、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西南地区国际国内经济贸易的大发展,使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辉煌,迎接美好的21世纪!

标签:;  ;  ;  ;  ;  

西南沿海航道建设关系研究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