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泥稳定碎石技术作为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的主要技术之一,因其具有施工便捷、成本低、强度高等特点,在公路路面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本文主要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常见的问题,并分析了公路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几大要点。
关键词:公路;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
目前,水泥稳定碎石成为公路基层施工建设的重要类型,在公路施工建设中已被广泛使用。保障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的项目,已成为工程建设单位备受重视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施工过程中,会联系到许多其他环节,从多个方面对工程的质量控制进行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常见的问题
虽然水泥稳定碎石有许多优点,但若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很有可能会造成路新破坏,如灰剂量过大易产生裂缝等:施工工艺流程可分为检查、整修路床、测量放样、混合料拌合、检验级配、含水量、运输、摊铺、碾压、检测验收等步骤:水稳基层容易出现四个质量问题:平整度差;厚度不够;压实度不够;强度不够。
1.1 平整度差
主要是由于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含水量不一致,级配变化,再者是摊铺机履带轮下有混合料附着,这几个原⋯导致混合料压实度系数不一致。㈧此应保持混合料的各种指标一致性,提高碾压工艺水平。压路机的操作司机水平高低,也可能影响基层的平整度。
1.2厚度不够
这也是混合料含水量、级配变化造成的。含水量和级配的改变,使压实系数相应改变,测量人员不可能不断改变压实系数。最终致使基层厚(薄)不均,高程超过容许偏差。
1.3 没有压实好
部分人认为主要是碾压的问题,但根据长期检测发现,造成基层压实不够,主要还是混合料含水量、级配的问题。在同等碾压条件下(以含水量为例),以一段混合料含水量低于最低含水量1%,对比另一段混合料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1%,混合料含水量的一段基层的压实度为97%,而高的一段则能达到99%。
1.4 强度不够
直接表现为取不起样芯,或取得起但表面粗糙,不密实,试压强度低。造成基层强度不够的因素一般说来有很多,主要是混合料灰剂量和级配不够、不合理造成的。因混合料灰剂量偏小,起粘结作用的细颗粒偏少,导致基层成型、钙化后有一定的空隙,不密实。在基层混合料中,水泥起到主要的钙化作用,细颗粒起着粘结的作用。因此在混合料配比中,控制细颗粒的通过百分比,以减少空隙增大密度。
2 公路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要点
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施工流程一般包括:合格原材料、级配组合、混合料拌和、混合料运输、试验段摊铺、摊铺、碾压、检测压实度、局部特殊处理、养生、验收等程序,以下是对主要程序的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的探析:
2.1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不仅是施工的重要环节,还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选用施工材料时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1)水泥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应该选用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在4h与6h以上的低标号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施工中,切忌使用变质受潮的水泥。
(2)粗集料、细集料
在施工时,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结构层性能来选择合适的碎石压碎粒与颗粒,设置出合适的碎石级配与强度。而细集料则需要控制好优质天然砂与石屑颗粒的配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这种技术指标执行,并加强对各种材料的抽查,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清理出场并追究相关责任。
(3)混合材料
活性与非活性为混合材料的主要类型。粉煤灰等物质为活性材料,其和水泥内的氧化钙可产生化学反应。低活性或无活性的人工、天然矿物材料为非活性材料,要求该材料细度必须符合施工规定。
2.2 混合料拌和与运输的质量控制
注意严格控制拌和水泥稳定碎石所需水泥的用量,确保数值的准确性,若用量太少,就会造成胶凝作用过小而无法满足要求;用量过多,就会导致水化热反应温度升高,进而形成裂缝。因此在保证设计强度的基础上,还应对水泥的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水稳的表面一定条件下会形成一层水泥浆,覆盖在表面会影响水稳水化热的挥发,进而影响到压路机的正常工作。因此,应当控制水泥的用量在6%以下。同时,水泥的用量要高于3%。因为小于3%,就会导致工程施工的强度无法满足。此外,还要控制含水量。通常条件下,混合料含水量需要略高于最佳含水量。因为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含水量会有所减少。含水量不足,会影响混合料质量。另外,保持混合料能够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确保压实度能满足达到设计时的目标。此外,还要保证运输过程的可靠性,应当尽量选择使用车况良好、载重大的自卸运输车进行水稳的运输。为防止混合料离析现象的发生,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和突然停车。为防止水分的流失,运输汽车的表面需要覆盖篷布。
2.3 摊铺整形
摊铺混合料前,为保证基层和下承层之间具有紧密性,必须进行水泥浆撒布施工。每前进5米单幅水泥用量为50千克左右。要求对松铺系数进行准确计算,因此对摊铺厚度进行有效控制,并通过2侧钢丝对混合料摊铺厚度、标高等进行有效控制。不能间断混合料摊铺施工,如间断时间在2小时以上,可通过方木、钢钎等进行横向接缝的设置。如需进行再次施工,可将垂直于路基中心线位置的末端混合料进行切割,随后利用人工方式进行整平。
2.4 碾压
摊铺混合料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碾压施工。直线路段其碾压顺序为2侧—中间,超高段碾压顺序为内侧—外侧。一般选取静压方式进行初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碾压速度进行有效控制,每小时控制在1.5到1.7千米之间。随后进行振压施工,其速度控制在每小时2到2.5千米之间。最终选用轮胎压路机进行施工。要求完成碾压施工后,路面没有任何痕迹,具有良好的平整性。
2.5 养护与交通管制
水泥稳定碎石因水的散失将影响其正常的水化反应,从而严重的影响凝结硬化后形成的强度。特别是温度较高时,基层表面两厘米与三厘米之内的水分更加容易蒸发,经过长时间的车轮碾压,此位置就容易松散。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碾压检查工作,并开始养护工作。养护期内不应该少于七天,此外还应该限制重型车辆的通行,其他车辆的车速不应该超过30km/h。养护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湿砂养护、土工布洒水养护等。养护工作完成之后,应该进行清扫基层的工作,并立即喷洒透层或者粘层沥青。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也可以先做下封层,再在下封层的下面铺筑底面层。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基层的干缩干裂问题,同时也能够保护基层免受行驶车辆的破坏。
3 结语
总之,在公路建设中,底基层、基层结构大部分都是使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也十分的成熟。公路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虽然受到人员、机械、材料、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只要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完全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路基层的施工过程中,要层层把关,严格要求,进一步优化施工工艺,将路面底基层、基层的施工质量提升到新水平。无论是在沥青混凝土公路面设计中,还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任何一种路面基层都无法代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鑫.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防治技术探析[J].科技视界,2016(3):289,298.
[2]常珍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离析成因[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10):68-69.
[3]焦叶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11):51-52.
论文作者:钟能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基层论文; 水泥论文; 碎石论文; 含水量论文; 稳定论文; 路面论文; 公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