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_爱国主义论文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_爱国主义论文

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爱国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独有的道德规范,但历史上的爱国主义都不可能把爱祖国同爱祖国的社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爱祖国同爱祖国的社会制度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当今,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

【关键词】 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 统一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一部洋溢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著作。这部著作爱国主义的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把热爱祖国同热爱祖国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并深刻揭示了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内在一致性。

爱国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独有的道德规范,在以往的三个阶级社会形态里就存在了。但历史上的爱国主义,都不可能把爱祖国同爱祖国的社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根本原因是爱国主义同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所反映的利益不同。作为处理个人利益同祖国利益关系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了祖国,个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爱国主义所反映的,是不分阶级、不分民族的祖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阶级剥削的社会制度,所反映的是剥削阶级一个阶级的利益。在剥削阶级看来,它的一己私利高于祖国的利益。这样,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如果反抗入侵者的斗争会危及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统治集团便会奉行妥协投降的政策,走上卖国主义道路,转而镇压人民的爱国主义斗争。只有当统治阶级的力量比较强盛,国内阶级矛盾比较缓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有利于剥削阶级巩固其统治地位时,它才会坚持爱国主义的民族战争。显而易见,剥削阶级爱它们的剥削制度甚于爱祖国。历史上的劳动人民才是爱国主义的真正实行者,但劳动人民坚持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爱国斗争,其目的是为维护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而不是为了维护当时的剥削制度。有时,劳动人民一面反抗外国侵略者,一面要推翻国内的剥削制度,如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爱祖国同爱祖国的社会制度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对立,除了极少数敌对分子外,在人民内部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符合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也符合全民族的利益,所以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都可以做到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当然也应当指出,在我国现时条件下,“爱祖国”同“爱社会主义”也是有区别的。新时期的爱国者有两类,一类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一类是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二者的区别在于;凡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必定拥护祖国统一,拥护祖国统一的不一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说,现阶段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一是拥护祖国统一,二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前者是低层次的要求,后者是高层次的要求。对前一类爱国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明确论述:“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者,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1页,以下凡引自该书的引文,只注页码。)

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研究和宣传,过去做得很不够,一讲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往往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联系起来。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典范。

小平同志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989年9月4日,八十五高龄的小平同志在为辞去他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写给中央政治局的信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话:“作为一个为共产主义和国家的独立、统一、建设、改革事业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党员和老公民,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上第323页)这里,既表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包括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也表达了一个老公民为国家、为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小平同志的典范作用,不仅在于他一身兼有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双重品格和身份,而且还在于他深刻地揭示了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的一致性。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四项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对于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般的论著基本上是援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与激化角度去论证。但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基本上没有重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讲过的那些道理,而是把走社会主义道路同中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用质朴的语言讲出了令中国老百姓信服的实实在在的道理,用一句话来概括(不一定准确),就是社会主义道路能强国富民,振兴中华民族。

强国,是指社会主义道路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受帝国主义列强欺辱奴役的地位,走上独立、富强的发展道路。对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首先,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用中国历史教育青年》、《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等篇中,小平同志多次回顾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压凌辱的历史,指出从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同上,205页)。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同上,第62页)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小平同志得出结论说:“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同上,第206页)针对有人提出的“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的问题,小平同志明确回答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穷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同上,第63页)

其次,从现实斗争的角度。现实斗争包括国内的阶级斗争和国际上的阶级斗争。《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针对反革命暴乱分子的目的说:“他们的根本口号主要是两个,一是要打倒共产党,一是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他们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同上,第303页)这就告诉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平息动乱和暴乱,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不做西方列强的附庸。在《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中,就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阴谋讲道:“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同上,第311页)这里,再一次强调,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障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才能发展。

以上两个方面的论述,概括起来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同上,第311页)

富民,是指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中国人民摆脱剥削与压迫,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阶级社会里,各种类型的社会制度都是少数剥削者剥削、压迫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社会制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贫富悬殊的真实写照。摆脱剥削与压迫,过上富裕美满的幸福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美好的愿望。在秦汉之际,就有过对“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描写。魏晋时期又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了近代,太平天国提出过“无处不均匀,无人无饱温”的社会理想。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写过《大同书》,认为“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亦深受“大同”思想的影响,书写了有名的“天下为公”条幅。但任何朝代、任何制度、任何阶级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实现“大同”的道路,种种美好的愿望最终成为空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才消灭了剥削与压迫,使中国人民走上了摆脱贫困的致富之路。对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许多重要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什么,过去没有明确的概括,比较接近的是消灭阶级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小平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述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上,第373页)“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在同一页,另外一句话讲得更清楚:“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有许多基本原则要坚持,但根本原则是什么?在第111页、138页、149页等处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离开了这两条,就不是社会主义。

第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过去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通常是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去讲,小平同志对这个问题又做了新的概括:“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同上,第364页)

第四,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这方面的论述很多,这里选一段有代表性的:“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裕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也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问题。”(同上,第207-208页)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一是社会主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解决摆脱贫穷问题提供了物质条件;二是与公有制占主体相适应,分配上是按劳分配占主体,不会产生过大的贫富差距。三是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进而走向共同富裕,这就辩证地解决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

第五,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步骤。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每一步都包括两方面的指标,一是国民生产总值指标,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指标。从人民生活水平指标看,就是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就是中国人民摆脱贫穷,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以上五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同上,第373页)

综上所述,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就是为了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就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为社会主义而奋斗,就是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所以说,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爱国主义。

标签:;  ;  ;  ;  ;  ;  ;  ;  ;  ;  ;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_爱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