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6+1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贾小鸿

浅谈6+1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贾小鸿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吴堡中学 719000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形成了独有的6+1教学模式,即六个学习环节加一条主线。六个学习环节是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测,一条主线是教师导学贯穿始终。

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6+1教学模式下如何让学生充分预习呢?可以从了解作者、背景,查阅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标段序,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等着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依标自学

教师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把握、学生的实际、课文的要求,拟好一份学习提纲。此提纲非同小可,要求细致,要切合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互动交流

新课标指出,课堂上要动静结合。如果说依标自学环节是“静”,那么互动交流环节就真正使课堂“动”起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学习提纲中的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人人主动参与,个个勇于发言,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的小组长俨然一位位小老师,不仅做好了组内差生的帮扶工作,还整合了大家讨论的智慧,让组内达成了共识。这样的课堂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小组展示

展示是6+1教学模式的核心。展示时,我遵循的原则是形式灵活、注重主体。展示什么,教师分配;由谁展示,小组长负责。因为组内成员优、中、差搭配,因此展示时组长会根据展示内容的难易程度、个性特长来确定人选。

我的展示课丰富多彩,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从不同层面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升华主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唱有关赞美、思念母亲的歌曲,学生激情高涨,歌声唱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展示以“母爱”为题材的小练笔,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又如教学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时,我让第一组展示青春的心愿,第二组展示青春的座右铭,第三组展示青春的格言,第四组展示关于青春的文学作品,第五组展示关于青春的歌曲,第六组展示关于青春的影视作品。

五、质疑探究

古人云:“学自疑始。”学生可以提出课堂上产生的疑问,也可以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提出后,生生互动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参与解决或课后延伸解决。这一环节,为课堂的生成创造了机会。比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文中解衣欲睡的‘睡’,与怀民亦未寝的‘寝’可不可以互换?”这个问题质量很高,一下激起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

六、达标检测

语文课有其自身的独立性,要针对不同的文章设计不同的达标检测练习,提升学生的能力。如教学《谈读书》时,我让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和故事;教学《苏州园林》时,我让学生写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点或名胜古迹;教学《猫》时,我让学生写写自己与小动物的一段情缘。

总之,六个学习环节是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测,一条主线是教师导学贯穿始终。

论文作者:贾小鸿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浅谈6+1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贾小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