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网在进行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应用了一些先进的设备,但是因为这些配件网的节点比较多,而且大多分布于一些郊区位置,建设环境比较恶劣,难以进行改造。因此,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设备的维护和调试来进行开发,并且通过一体化设备研发的模式来更好的运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对设备进行改善,来使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将其应用到配电网的建设过程,不仅可以使供电过程的稳定,而且可以实现一体化运维模式。
关键词: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一体化运维模式;应用
1、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及其应用
1.1一次设备
我国10kV配电网络节点众多,分布范围广泛,导致我国配电网络改造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在进行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应用中,必须要综合考虑改造后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建议实现自动化设备免维修,可以采用工作原理简单、可靠性高并且简单易操作的一次设备实现配网自动化。以一次高压开关设计选型为例,一般选择的负荷开关结构密封并且能够悬挂安装在柱上,应尽量避免在配电自动化设备改造中选用座式开关。为实现配网自动化还应该在改建中设置相应自动化设备接口,为后期自动化设备同步提供便捷操作方式。配网自动化线路接线形式也必须合理选择,一般选择带旁路母线、母线分段等接线形式,这些接线形式能够保证不停电设备检修,有效规避检修停电带来的损失。
1.2二次设备
10kV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以二次设备作为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二次设备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承接,主要承接一次设备。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各大因素,以配网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基础,尽量实现二次设备免维护设计选型。在配电自动化当中选用的二次设备主要应用于外界环境,因此二次设备的密封性必须要充分考虑,独立供电等操作也需在考虑范畴之内,有效规避外界客观因素对二次设备维护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
1.3应用成套的设备
在配网自动化设备选型中,除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选型之外还应该尽可能选用成套设备。一般成套设备已完成设备调试工作,直接密封在密封性良好的壳体中,对雨雪以及冰雹等极端天气具有很好适应性,和单独设备相比后期维护检修工作量较少,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成本。
2、一体化运维在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管理中的必要性
为实现配网运维一体化需要统筹设备操作和设备维护,实现同步实施,同时还应该为系统运行配备相应的监视管理措施,对配网设备运行中的故障问题和潜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效降低故障率。综合运维一体化还能够对发现的故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运行维护能力,对电力设备以及配电网可靠、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在配网运维一体化管理中还应该满足相应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安全规范和相关政策法规,将安全生产落实到配电网络运维一体化管理当中。
3、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一体化运维管理策略
3.1完善指标体系
完善的指标体系是保障配电自动化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电力企业中必须建立起和运维一体化相对应的配电一体化系统,同时配备具有明确分工的部门,明确部门职能与责任;其次必须做好好业务分工界定工作,运维一体化过程中加强产权管控;另外为保证配电自动化设备一体化运维管理还必须建立专门的一体化机构和团队,确保一体化运维的各项工作也业务能实现配合和统一管理。对于配电运维工作人员而言,必须重新规划明确自身的职责,加强对运维工作人员的培训也再教育,提高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最后还应该明确配电自动化设备一体化运维的业务流程划分,进行统一管理规划,完善明确相关标准,保证运维一体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确定分期目标
首先制定运维一体化管理的近期目标,针对当前配电自动化设备运维当中专业化程度较低、安全风险较小的工作制定相应的检修工作目标,有加护的进行检修维护;其次需要制定运维一体化管理的中期目标,中期目标的制定一般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将设备消缺、专业巡检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纳入到配电自动化运维一体化管理的中期目标当中。另外还需要根据配电自动化设备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长期目标,为配电自动化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提供长期保障。
3.3明确维护职责
为保证配电自动化设备运维一体化的正常进行,在电力企业当中需要对不同部门中的界限和职责进行明确。一般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职责主要集中在设备日常运维、故障抢修、倒闸操作等几个方面。在电力企业当中需要根据自身配电自动化建设水平统一协调运维工作,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运行班组和操作班组的管理,形成统一运维班组,提高资源利用率。
3.4重视人员培训
形成科学完善的运维班组之后还应该加强对运维班组及运维工作人员的培训,不仅仅局限于基本能力培养,还应加强专业素养培训,除此之外必须将职业道德培训纳入培训范畴,确保员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运维管理工作当中。电力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以及配电自动化建设水平建立起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培训和再教育提升班组业务能力。
4基于一体化运维模式的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调控实证分析
4.1主站建设
配电网主站系统W建设成为一个调度、监控、配电管理一体化的主站系统为任务。遵循IEC61970/IEC61968标准,通过对主站、现场总线、支撑平台的建设,综合EMS系统、PMS系统、GIS系统、95598客服等应用系统,实现调控一体化功能。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将满足未配电网发展及信息接入和处理的需求,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配电网规模的扩大,网架结构调整等影响因素,为以后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本次主站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完成硬件设备配备、操作平台的建设等基础建设,实现配电数据与信息采集、馈线自动化、配电调度等基本功能: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配电自动化主站进行应用拓展、图库一体化、综合可视化等拓展功能的建设。
4.2配电通信系统建设
配电网的通信建设为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时性提供了保障,通信系统的畅通度决定了主站与配电终端设备么间消息与数据传输的速率,在故障情况下,决定了事故的处理速度。配电网的通信建设以保证电力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为原则,根据需求选取合适的通信方式,建设以分组传送网为基础的高速主干网络和以无源光网络为主、无线通信为辅的配电通信接入网络。
4.3管理模式调整优化
4.3.1管控中心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下,调控中心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电网调度控制中心下简称为调控中心)实现电网调度与变电站以及及配网设备的监控和综合管理;电网调控中心内设置3个班组:调控组、方式组和整定组。
4.3.2配网运行检修中心
设立配电网运行检修中心,负责对电网的设备、线路进行维护、故障抢修等工作,具体职责有:(1)负责整个覆盖区域电网线路24h抢修工作;(2)负责电网计划检修、技改等工程化及带电作业;(3)负责整个覆盖区域电网新增用户的接入工作。
结论运维一体化管理在配电电气系统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如班组业务差异性、工作量巨大、风险隐患众多等,要求电力企业及时更新观念,强化认识,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利益着眼,优化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和方法,在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邱学云.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6):50-51.
[2]夏江海.智能电网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1):131-132.
论文作者:姚飞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设备论文; 自动化设备论文; 班组论文; 电网论文; 工作论文; 主站论文; 配电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