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相关要点的研究论文_谭小兰

对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相关要点的研究论文_谭小兰

摘要:无障碍公共建筑设计是指在公共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对公共建筑使用的要求,添加人文的有关元素以实现便利特殊群体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就从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要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相关要点

1、公共建筑无障碍环境设计原则

1.1安全性

无障碍环境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老年人、残疾人及所有行动不便者,他们由于各自自身的年龄、疾病、生理等特殊原因,对环境感知力相对较差,对刺激产生反应灵活性比较低,有时候难以克服一些障碍,容易发生危险。与此同时环境安全性是人们基本和普遍的需要。公共厕所或浴室是和人们生活相当密切的场所,而且是老年人和残疾人感到特别不方便的场所。

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在公共厕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远超过其他地方所发生的事故。因此,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应将浴室和公共厕所设在容易接近和寻找的地方,并应有相应的无障碍标志来作为引导。室内应该有轮椅回旋空间,且需要设置大量安全特征;浴盆的底部和防滑的地面;所有的附属装置的棱角应为圆形;毛巾杆、水龙头、排气罩设在安全的地方;设置进出浴盆、辅助保持身体平衡和淋浴间的抓杆;浴盆设计要有进出方便而且设有洗澡专用的座位,这对于许多残疾人和老年人用户是非常具有帮助的;电源应设在安全的位置,并且安装接地故障断流器以防止触电……都需设计师从安全性的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和考虑,要全面考虑到环境设施安全性,确保使用者人身安全。

1.2适用性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是为人尤其是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提供便利,但不应使健全人感到不便,这是面向全体公民改善人工环境的重要原则。许多无障碍设施在方便残疾人使用,有助于老年人、儿童、孕妇、携重物者等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同时,也要照顾健全人使用。如洗手盆的设计,只要考虑适宜的使用深度和安装高度,盆下留有一定的空间,就能同时适合乘轮椅者和健全人的使用要求,高度可调节就更方便了。坡道、楼梯的扶手既要照顾乘轮椅者,又要照顾健全人及拄拐者,所以设两层扶手,上层高900mm、下层高650mm,如果设一层扶手,高度则为折中的800mm-850mm。各类残疾人对地面的要求不一样,地面材料的选择,也要兼顾不同类型人的行为、环境的需求,选择适宜的材料。盲人要求能表征场地特点的地面,更欢迎能引起共振的地面,共振可以给他们提供环境的信息。乘轮椅者和使用助行器者对地面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后者嫌地毯容易绊住助行器支脚,而乘轮椅者则无此顾虑。因此,设计不能偏重于某一类残疾人的特殊要求而广泛选用,以免造成对其他类型残疾人的伤害。即使同一类型的残疾人,对地面的要求又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故此设计人员必需仔细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做出适宜的决策。

1.3系统性

无障碍设计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一环紧扣一环,涉及面很广。不能仅局限于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住宅或某些建筑的入口、坡道、电梯和卫生间等局部,关键是系统化、体系化,达到环境的全面无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真正做好环境的无障碍,必须做到信息明确,每个环节畅通无阻、方便实用,具有连续性,不仅要进入建筑而且要使用建筑,不仅建筑内部无障碍,而且连接建筑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室外公共活动室间也应实现无障碍化。这就要求用一种系统化的观点来进行无障碍环境设计,使无障碍设施连成点、线、面、立体网络,达成全面的无障碍环境,真正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可以平等地共享社会的文明成果和物质环境。

2、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要点分析

2.1把握空间构成的流线型设计

在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中,不但要布置好建筑的内部空间,对建筑空间构成进行合理的把握,更要将其中所涉及因素考虑进去,以保证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合乎要求。比如说,建筑出入口作为连接建筑内外部空间的枢纽,在无障碍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轮椅所要需求,所有的相关无障碍设计内容,如平台、台阶、坡道等务必做好防滑措施,对于半露天式的建筑出入口,最好在平台上部设置雨棚,以方便行动不便者休息、滞留。对室内交通系统必须做合理的规划,垂直方向上,所提供的提升机械应有利于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并尽可能地降低高差,以防高差产生突变,对公共使用者不利;水平方向则要明确每层建筑功能,并尽量减少空间转折,保证建筑的流线清晰、建筑图标完善。

2.2结合残疾人行为特点的人性化设计

众所周知,残疾人的行动速度远远不如正常人,这也给疏散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中,应该在空间布置上尽可能地杜绝袋状走廊的出现,以防止疏散过程中人群折返现象的产生。在火灾情况发生时,由于某些原因电梯受到禁止使用,因此在疏散时,楼梯无疑是轮椅使用者难以逾越的障碍之一,针对此类现象,在进行残疾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每层楼梯区间都需布置正规的避难场所,以保证火灾状况突发时,有利于排放烟气与外部救援的需要,对于这些避难场所,在保证设有大尺寸阳台和外窗的条件下,还应给消防云梯的架设提供有利位置。再者,在选择电梯时根据老年人与残疾人的身体特征,给他们选取专用的客梯。设计楼梯阶段,应该把握好各种设计的最小元素,如楼梯宽度、台阶高度、休息平台尺寸等等,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进行实施。同时还应注意建筑色彩的交叉与提示,比如在跑梯的转折和起步的地方要增添止步板块,务必保证踢面饰面材料的色彩反差性强;如果建筑空间条件充分,应该适当地增加楼梯宽度。在我们正常人的眼里,诸如以上设计对我们并没构成什么影响,但在老年人或残疾人的心目中,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它不但方便了他们的出行,在一定程度上还弥补了他们所欠缺的行动能力。

2.3应用新技术的智能化设计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技术在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以往那些残疾人不能跨越的障碍,如今运用新技术很容易地就得到了解决,这对老年人和残疾人而言,当然是一大福音。针对听觉障碍者沟通困难的问题,电磁感应以及红外线装置无疑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听力障碍者在闭合电路范围内,通过助听器的帮助,从入口处的电磁感应装置中可以轻易地接收声音信号。此外,自动开关门以及电子门系统,消除了残疾人因开关门问题而带来的不便,防火门控制系统能够在火灾突发的第一时间发出指令,并自动关闭防火门,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盲文电子触摸屏、无线语音提示、语音提示仪器等新技术的运用,也给残疾人在公共建筑中的无障碍使用带来了便利。

结束语

无障碍设计不仅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而且是对社会所有成员的尊重和对人的生命全程的真正关心。创造平等全面的无障碍环境,使设计“以人为本”,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造福全社会的事业,这既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更是我们建筑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挑起这一重任。

参考文献

[1]王珍吾.建筑环境设计呼唤人文关怀――感悟无障碍环境设计[J].城市开发,2013.

[2]陈洪伟.关于无障碍景观设计的思考[J].装饰,2014.

论文作者:谭小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对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相关要点的研究论文_谭小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