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疗分析论文_李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疗分析论文_李慧

绥化市中心血站 152000

【摘 要】目的 探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抽选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入的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经早期检查,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可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得到一定控制,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CGL)约占白血病的20%,男性稍多于女性(1.4~2.2):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1]。现抽选我院收入的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入的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42~61岁,平均年龄(53.5±2.3)岁。

2临床特点

2.1 PB白细胞数明显增高,且有幼稚细胞,嗜碱粒和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常有贫血和血小板增多,以及肝脾大。

2.2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90%以上有Ph染色体t(9;22)(q34;qll),分子水平有BCR-ABL融合基因[2]。

2.3病程可分慢性期(2~6年)、加速期(1~1.5年)和急变期(3~6个月)。20%o~25%无加速期,患者由慢性期直接进至急变期,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急变。

3诊断与鉴别诊断

3.1诊断

3.1.1 CML诊断不难,发现有脾脏增大,PB白细胞明显增高,原始细胞<5%~l0%,并有嗜碱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NAP积分减低或为零,BM象与血象相似,即可初步诊为CML。

3.1.2确诊CML必须作Ph染色体,若阴性应作BCR重排,特别对早期患者,仅有长期A细胞轻度增高,20×109/L左右,分类又无幼稚细胞者。如Ph和BCR重排均阴性可否定CML诊断。CML有二型:Ph+/BCR+-CML和Ph-/BCR+-CML。

3.1.3 90%以上CML-CP,NAP积分减低或缺如[3]。

3.2鉴别诊断

3.2.1反应性白细胞增多,类白血病反应或PB幼红幼粒细胞反应

这些血液学变化可因感染、炎症、骨髓转移癌或实体瘤的副肿瘤综合征所致,常有原发病存在。PB中性粒细胞有毒性颗粒、胞质空泡,幼稚细胞较少,NAP积分增高,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转移癌时BM涂片或活检标本有异常细胞团簇,正常造血细胞减少或骨髓坏死等。

3.2.2 Ph+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AL)

3%~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成人ALL(40岁以上可高达40%)及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可有Ph染色体或BCR重排,主要是成人ALL。少数Ph+-CML其CP不明显以急变就诊,造成与Ph+-AL鉴别困难。

一般言,Ph+-AL有下列不同于CML-BP的特点:(1)无CML特征如巨脾、嗜碱粒细胞增多或血小板增多;(2)无CML-BP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如双Ph、i(17q)、+8、22q等;(3)BCR断裂点在m区,编码P190蛋白;(4)于缓解后Ph染色体常消失;(5)多数Ph+-AL为杂合,正常核型与异常核型,髓系表型与淋系表型杂合,但不完全这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3 Ph+或BCR重排血小板增多症

Ph+或BCR+血小板增多症有以下特点:(1)几乎均为女性;(2)多无脾大,少数脾轻度肿大;(3)血红蛋A正常,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一般<20×109/L,分类常正常,可出现幼稚细胞,但明显少于CML所见,嗜碱粒细胞多不增多,血小板无例外增高,多>600×109/L而<2 000×109/L,形态无明显异常;(4)NAP积分多正常,亦可增高、减低或缺乏;(5)BM多纯巨核系增生,亦可巨核系/92系双系增生,增生的巨核细胞形态可正常,多有小巨核或大而畸形巨核细胞,个别有网硬蛋白纤维化;(6)细胞培养显示CFU-GM和BFU-E与CML相似;(7)细胞遗传学无经典ET常见的20q-,而有Ph染色体或累及X染色体的Ph复合易位t(X;9;22)(qll;q34;qll);(8)分子水平有与CML一样的M-BCR重排,极少数为m-BCR重排;(9)可向AL转化[4]。

3.2.4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30%CML-CP就有轻度网硬蛋白MF,而MF早期三系血细胞可不同程度先后增高。CML与MF有下列不同:(1)CML白细胞数高常>100×109/L,幼粒细胞较多,很少有核红细胞;而MF白细胞很少>50×109/L,有幼红幼粒血象,泪滴状红细胞明显增多;(2)CML者NAP积分多减低或缺乏,MF则多正常或增高;(3)CML>90%为Ph+或BCR重排,MF则为阴性;(4)CML者JAK2V617F阴性,而IMF50%JAK2V617F阳性。

3.2.5慢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CMML按FAB分类属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范畴。有病态造血现象,PB单核细胞增多>1×109/L,BM原始细胞5%~20%,PB白细胞≥l3×109/L,CMML为增殖型,<13×109/L为增生异常型。由于CMML有MPD和MDS双重特点,WHO将其列入MDS/MPD类中,PB单核细胞持久>1×109/L至少3个月,原始细胞<5%,BM原始细胞<10%为CMML-1,PB原始细胞5%~l9%,BM中<20%或PB与BM原始细胞均<20%,而Auer小体阳性则为CMML-2。Ph和BCR重排均阴性。一般CML单核细胞不增高(m-BCR重排者,单核细胞可增多),Phl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有助于鉴别[5]。

3.2.6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aCML)

临床上aCML酷似CML,不同处在:(1)PB嗜碱粒细胞较少<0.02(2%);(2)PB幼稚粒细胞少0.10~0.20(10%~20%),原始细胞<0.02(2%),有病态造血,单核细胞0.03~0.10(3%~l0%);(3)血小板低;(4)Ph和BCR重排都阴性,可有t(8;9)(p11;q32),故不难与CML区别。

4治疗

4.1治疗CML不能满足于取得血液学的完全缓解,应取得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水平的缓解,即达到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转为阴性。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指ph+细胞消失,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时Ph+细胞1%~34%,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为Ph+细胞为35%~90%或更多,无效则为Ph+细胞l00%或治疗前后无变化或更多,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指完全+部分。此外,应按CML分期给予不同的治疗。常规用于治疗CML-CP的白消安和羟基脲可使80%左右患者达到血液学缓解,一般不能消灭Ph染色体和BCR重排。

4.2用治疗AML的联合化疗方案可使80%左右患者达血液学完全缓解,27%~53%患者有细胞遗传学反应。干扰素α的应用使60%~80%患者取得血液学完全缓解,20%~35%有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干扰素α 5 MU/(㎡•d),(1 MU为100万u)和阿糖胞苷[10mg/(㎡•d)]可使95%CML血液学完全缓解,78%有细胞遗传学反应,其中30%Ph+细胞消失,成为治疗CML-CP的标准方案。

4.3在CML-CP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70%患者消灭Ph+细胞,生存期>10年,50%可治愈,仍有5%~20%复发。

5结果

16例患者经早期检查,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均取得较好疗效。

6讨论

近年来,在白血病的治疗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如果说全反式维A酸(ATRA)和亚砷酸(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次突破,那么伊马替尼(STl 571,格列卫)治疗CML也是一次革命[6]。根据我国的现状,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尚难普及,相当一段时间内化疗仍然是治疗CML的主要手段。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入的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可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得到一定控制,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萍,王敏,李大启,纪春岩,马道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Th17细胞变化的临床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6,28(2):82-85.

[2]郝洁,杨元发,刘维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变化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9):4033-4034.

[3]朱玲玲,刘丽,刘开蕾.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治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5):96.

[4]林玉华,白朝英,赵林海,闫波,刘绪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诊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45-146.

[5]刘雨,高喜容.先天性白血病5例临床诊治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6,15(5):525-527.

[6]江倩,黄晓军.中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治现状和展望[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0):803-805.

论文作者:李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疗分析论文_李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