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学生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琼梅

刍议学生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琼梅

刘琼梅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409000

一、创设良好的新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课的导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课联结新旧知识的重要环节。导入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小学生年龄小,情绪易波动,容易受到来自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做得认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时,我说:今天互换角色,你们当老师,我做学生,你们提问考我。学生兴趣倍增,争先恐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要求教师回答。这样创设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急于求知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究。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师生关系应是和谐、民主的。如果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能够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关爱、微笑,让他们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就会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水果店原有90个西瓜,上午运走了35个,下午又运走47个,水果店还有多少个西瓜?多数学生回答是90-35-47=8(个)。突然,一名男生举手说:我的算法与他们不一样。他的做法是35+47=82(个),再用90-82=8(个)。我走到他的身边摸着他的头说:“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吗?”他站起来充满信心地讲解了他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看到了我的可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键。新课程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应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出发,使数学问题生活化、问题化。如在教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时,我将例4的背景材料进行了替换,以叙述的形式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国庆节小军过生日,妈妈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小军问这套衣服多少钱,妈妈笑着回答说:‘原价168元,打八折。你自己计算一下吧。’这可一下子难住了小军,大家能帮帮他吗?”学生通过讨论知道了“打八折”的意思,很快就求出了“这套新衣服折后的价钱”,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替换例题的背景,学生听题会更认真,解决难题更积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现实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进行小组学习时,学生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一项长期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摸索,学习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论文作者:刘琼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刍议学生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琼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