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需要师“懒”生“勤”论文_梁国新

新课改需要师“懒”生“勤”论文_梁国新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636600

新课改,其实质就是要培养出肯学习、会学习、能学习、学有所获、学能致用的新型人才, 教师“懒”一点,学生“勤”一点,这正是“教师教得轻松而学生学得愉快”的最佳外显。要想实现这一最佳外显,同行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性思考:

一、革新教育观以求跨越

作为教育人,理应树立新的教育观,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即教就是一种引领、一种督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育就是以“教”为载体,想方设法把学生培育成有用之材,即“教”是手段,“育”是目的。假如一位教师始终放不下“权威”的架子,一味地想把自己的学生培育成“整齐划一”的“化身”,那么你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并且老师不但教得累,学生也学得苦。因此,教师要想尽可能地做好教育,就必须“革”好自己教育观的“命”。

二、课前精心准备才能运作有序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即一堂课效益的高低,这是每位教育人都明白的道理。

1.要做好知识的储备。即可能牵涉到的知识点,因为课堂知识是动态生成的。

2.要做到学生的学情“心中有数”。因为学生在共性的基础上还存在一定的个性,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预设“梯度”。

3.读懂教材,把握好重难点和关键点。这样,教师才可能适度地重组教材和开发教材,因为教材毕竟只是知识的范本、媒介、载体。

4.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很难达到教师的理想境界,一定要有耐心、爱心、激情。

5.预设好教法。教法实际上是一堂课的指挥棒,它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准备好可能用到的器材或媒体。

三、注重学法渗透和指导的隐性效能

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的可持续成长相当重要。学生要想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虽然与学生的悟性和积累有关,但是也离不开教师的指点和潜移默化的渗透。比如,我在教学“碧”时,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你将如何记住这个字?学生有点茫然。此时,我就与学生交流了一下我的识记方法供学生参考:王奶奶和白奶奶坐在一块干净的石块上欣赏美丽的夕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一下子从中得到启迪,就打开了话匣子:老师,也可以这样记,小王和小白同在一张干净的石桌上写作业。食堂的王阿姨和白阿姨同在石灶上为我们做饭……你看,学生一下子就能从身边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来识记生字了。

四、精心组建学习型组织并充分发挥其效能

一个好的班级学习型组织,并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替老师办不少的事儿,老师就会省不少的心。我们班(五年级一班)前段时间就很民主地组建了学科学习型组织,各学科有值日,负责当天的学科辅导,并给班内所有的学科小老师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还要负责批阅;各学科成立了学科结对帮扶小组,小老师负责辅导小徒弟的学科学业,并给小徒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还要负责批阅;各学科还成立了学科阅卷领导小组。经过实践(当然离不开学科教师的引领),运作良好,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学业成绩也有所上升,其乐无穷。

五、相信学生的能力而不瞻前顾后

教师,首要的就是适度地信任自己的学生,因为信任是彼此的。信任,它是集真爱、包容、理解、宽容于一体。信任,既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还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老师总是担心自己的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是老师的心理有问题,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难免“教条化”。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就要求教育人在不断地弥补遗憾之中不断地丰富教育的内涵。这就需要教与学的不断互补,这就需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班级管理、学业辅导、知识的探研等很多事情,可以适度地交由学生办理,当然也需要老师有效的调控。

六、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才能激起学生奋进

人们最喜欢的却是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赞誉、首肯最能激活人类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细胞,最能催人奋进。作为教育人,决不能用成人或个人“整齐划一”的高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学生、去要求自己的学生。这样不但会拉大两极分化的差距,而且还会造成班级整体“滑坡”。教育人理应凭借教育人所独有的敏锐的洞察力,不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激活学生有利的“细胞”,让其茁壮成长;与此同时,学生不利的“细胞”就会不断弱化,甚至死亡。

七、适时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以求共享

一个班毕竟是一个个拥有个性的个体的组合,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个性。小范围来讲,他们各自掌握、积累了一些独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一个班要想整体推进,就不可忽视学习经验交流会的作用——成果分享、优势互补。每次学习经验交流会内容不可能太多、太杂,比如,学生学习古诗出现“障碍”时,就可以及时召开古诗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专题会,让古诗学得较好的学生交流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再如,学生学习解方程出现“障碍”时,就及时召开解方程策略专题经验交流会,让把这节内容学得较好的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方程策略……当然,老师也要积极参与,交流自己的相关策略。这样一来,不但达到了学法切磋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勤于总结的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口才和倾听能力。

论文作者:梁国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新课改需要师“懒”生“勤”论文_梁国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