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量”:科学设置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论文

把握“四量”:科学设置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论文

把握“四量”:科学设置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课程

姚 鹏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陇南 742500)

摘 要: “小学全科教师”已经日渐被大家接受,承担其职前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必须积极应对这一社会需求。文章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管理经验,认为“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应该把握“四量”,即师德养成上的“足量”、学科知识上的“适量”、专业能力上的“尽量”、个体发展上的“无量”。

关键词: 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师德;教学能力

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小学全科教师”的概念,学界对其研讨也日趋深入。相对于小学分科教师,目前学界对“小学全科教师”见仁见智,国家层面对其也未完全定型和定性,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要尝试”,终究在社会的期待中缓慢前行。笔者一直从事高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对全科教师培养也做了较多思考,现就“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的思路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师德养成上的“足量”

从2011 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到2018 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等,数个文件无不把养成高尚师德、培育教育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四有”好老师、造就四个“引路人”作为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师德为先”被《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列为首要理念,“践行师德”被《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列为师范生毕业要求的第一指标。这些都是国家对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刚性要求,无论我们怎样理解“全科”,都必须立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新使命,保质保量地将这些要求贯穿到课程之中,“引导师范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教师这一职业“身正为范”的本质规定。为此,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相关专业要采取单设师德课程、各科渗透、活动保障等措施,将师德养成课程开全开足。

此条两处括号中语为戴明扬按语。据戴明扬所注,则张溥百三本中54首正为冯氏所言53首并多出1首,而宋本则是冯氏所言之68首。

二、学科知识上的“适量”

我国大部分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由中师教育专业转型而来,大多具有近百年历史。当时中师毕业生的学科知识水平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当,但是中师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教师精通数理化、语地史,兼教音体美,能在我国农村教育中‘包打一片’撑起半边天”。众所周知,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批小学代课教师,他们往往是高中毕业、初中毕业就返乡任教,学科知识并不精深,却在一段时间内扛起了基础教育重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江净帆教授也提出,“所谓学科能力上的‘全’,并不意味着要求未来教师在大学本科阶段均衡掌握小学教育、教学所需的各学科的精深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与小学启蒙教育相适切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侧重学术性的本科院校尚且如此,专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更不必过分追求精深且完备的学科知识。笔者如此说,并不是无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一项国外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超过关键水平后就不再显著,起显著作用的是教师深刻领会的教育理论和应用娴熟的教学技能。因此,“适量”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遴选和内容选择的基本思路,要把最基础、最必须、最有效的内容纳入师范生学习范畴。同时,遵循“必修课保证基础、选修课保障专长”的原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学科选修模块,兼顾他们个性化发展和学业提升需求。

三、专业能力上的“尽量”

全科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及其培养,始终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大家普遍认为,“实践技能是教师将所学理论变为具体的实际行为的外在表现,是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师范院校务必围绕全科教师的核心能力设置课程,构建起课程与能力的矩阵关系,将完成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达标的重要指标。关于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应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评价以及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从中可见,教师专业能力涵盖面非常之广,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未能穷尽作为一名全科教师的职业能力构成。因为,全科教师指向的是“多学科”“跨学科”,甚至是“融学科”的,其专业能力并非能够条分缕析。为此,在课程设置时,要创设“全程渗透、全面开花、全员参与”的宏大育人环境,在有限的学时内开拓无限的专业能力培养合力,让师范生专业能力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四、个体发展上的“无量”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要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明确了培养目标要“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 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的红线要求,《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也提出,“到2035 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可以看出,大家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职前培养,难以造就优秀教师,必须重视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后劲。所以,为了给“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必须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始终把促使师范生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养成自我发展习惯、形成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一条主线。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五年预期”和持续发展,也符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个体发展哲学。

五、结语

“小学全科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要尝试,师范院校必须积极应对这一社会需求。“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该把握“四量”,即师德养成上的“足量”、学科知识上的“适量”、专业能力上的“尽量”、个体发展上的“无量”,以实现“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目标。

再加上10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以及11月1日上午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五次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提振,给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梅.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变迁及趋势展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05).

[2]江净帆.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GSP”能力标准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06).

[3]刘莎.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4]刘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教师教育革故鼎新——从我国高校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谈起[J].高校教育管理,2016(01).

[5]张虹,肖其勇.全科教师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改革新动向——基于全科教师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质新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8).

[6]王智红,王言景.基于课程设置的小学全科教师STEM 教学能力培养——以郑州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8(26).

[7]颉静,曾碧.基于“核心素养”的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架构——兼论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8).

[8]张和平.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综合能力”及提升途径——兼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的独特价值[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06).

[9]孙晓青,陈立钢.“云课堂”应用于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10]许红敏,曹慧英.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辨析与培养策略——基于江苏省的需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

中图分类号: G650;G45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3561(2019)34-0029-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全科教师’视野下师范生职业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以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为例”(2018A-268)、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姚鹏(1973-),男,甘肃西和人,硕士研究生,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标签:;  ;  ;  ;  ;  ;  

把握“四量”:科学设置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