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武如冰,李彦丽,赵卫杰,耿红,刘雅楠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内四科 河北石家庄 050010)

【摘要】目的:评价家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2015年12月-2015年6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0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家庭护理模式,采用SF-36测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2个月、4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组经过家庭护理模式,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组内比较,4个月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论:家庭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提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家庭护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19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急性心梗发生后,会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常以介入治疗为主要手段,恢复期绝大多数在家中疗养,因此增强家庭护理,提高家属的照顾能力,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男98例,女7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54.6±10.6)岁。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2015年12月-2015年6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0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0例为观察组。

(1)纳入标准:①符合ICD-10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2],并行介入支架治疗。②对患者的照顾者,自愿参与照顾,一名患者有一名照顾者。③自愿参与本实验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④均为首次发病。

(2)排除标准:①出院后,回到其他医疗机构治疗。②有护工或保姆照料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的疾病者。

1.2 方法

家庭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实施家庭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住院期间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特点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服药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方面的护理知识的教学,在患者身体状况可以耐受的前提下,由家属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如清晨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傍晚做广场健身操等;出院后利用信息平台通过手机、网络及电话回访将护理干预应用于院外的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形成院内外一体化护理,时刻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通过家属间接指导患者按时服药、持续进行康复训练,直到全部疗程完全结束。

健康教育[3]:住院期间通过一对一的宣讲、发放手册、走廊张贴宣传图片等形式,对患者家属宣讲心肌梗死的原因,危险因素,症状,后遗症。对住院期间的检查治疗均告知其注意事项及用法用量。每次宣讲后跟踪指导,确保患者家属能够听懂,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清单发给患者家属,鼓励其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注意心理护理[4]: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一时难以接受,照顾时,家属要注意心理疏导,耐心亲情照顾,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照顾者给予饮食护理指导:低盐低脂,碳水化合物适量,高纤维素饮食。

1.3 评价指标

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5]:SF-36是被应用于人群的一种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可用于人群的生存质量测定、临床试验效果评估、卫生政策评价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中文版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方差分析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出院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发病较急、较凶险的疾病。发病初期对病人及家属打击均较大。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6]。出院恢复期,家属护理是影响患者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实施家庭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的恢复[7-8]。本文通过SF-36健康调查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两组患者出院前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活能力方面的比较无差异,组间比较出院后第2个月、第4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家庭护理模式有力于患者的恢复。观察组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出院后2个月、4个月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有显著差异,而躯体疼痛方面无显著不同。说明家庭护理模式利于患者的持续康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护理模式成为新的护理模式[9]。家庭护理强调家庭的力量,而不仅仅依靠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把护理经验、相关信息传授给患者家属,指导他们护理患者[10]。对患者而言,受到了家属更准确、更专业的护理,对于全民护理而言,利于护理事业的延续,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磊,张彬,李萍,等.急救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6(1):24-27.

[2]张宗艳,王贵荣.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变迁[J].医学信息, 2016,29(21):20-21.

[3]孙孝君,姚红梅,王宁辰,等.基于多元文化理论在设计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执行单中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7(1):103-105.

[4]李春华,徐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2):181-183.

[5]万洁,林谦,苏敬泽,等.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生活质量量表标准效度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36(11):1300-1303.

[6]张晶,王庆胜,杨红梅,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变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疗效和经济学评估[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3):169-174.

[7]洪梅花,柏颖,童素梅.家庭关怀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249-1252.

[8]魏贞,胡宝岚,王青芬,等.出院患者家属对家庭护理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3):11-13.

[9]邓茘,邓雪琼.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的w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7):70-71.

[10]王姗姗,薛小玲.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98-1003.

论文作者:武如冰,李彦丽,赵卫杰,耿红,刘雅楠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家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武如冰,李彦丽,赵卫杰,耿红,刘雅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