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陈永金

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陈永金

摘要:市政建设中,道桥工程的路基面补强是十分基础且重要的内容,其施工的技术方法不仅对使用中的性能条件造成影响,也左右着城市路面的美观性。以此,文章从市政道桥工程项目沉降段路面的施工方法入手,对其重要的施工节点进行分析,为相关的工程操作提供内容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桥;沉降段;路基面;技术要点

1导言

通过大量的实践与应用证实,市政道桥建设施工方法的规范性与技术的合理性,对于路面的沉降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是改善沉降条件的有效措施。因此,为了提高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水平,使沉降路面的补强施工更加合理,必须对其工艺内容与使用方法进行分析,以此提升市政道路桥梁的质量与强度。

2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沉降段常用的路基路面施工方法

2.1地基灰土回填法

灰土具有较好的抗水性和较高的强度,常用于基坑开挖的回填,回填过程中灰土会逐渐硬化,增强土颗粒之间的附着强度,灰土土的密实度较好,对于长期遭受反复碾压的桥梁工程来说,是一个较好的地基处理方式。

2.2砂砾回填法

砂砾回填法是当前桥梁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方法,砂砾回填法能够大幅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砂砾回填的颗粒大小和用量与具体工程有关,在相应的规范中有颗粒大小和用量的计算方法,对于砂砾回填量较大的工程可以适当的加入碎石材料,效果更好。

2.3桥头搭版

对于软土地基的桥梁工程来说,很容易出现桥头跳车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通常设置桥头搭板,将搭板搁置在桥头和填土之间,这样可以增加软地基的抗剪能力,防止沉降段路基路面的转动,避免出现路基路面坑洼不平的情况。

3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问题

3.1梁端连接缝隙问题

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都会在梁端设置伸缩缝防止桥梁变形,梁端与桥台之间通常为铰接。但是由于对连接缝隙处理不善,经常在接口位置出现阶梯状的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桥头跳车。不过不及时对桥端连接缝隙问题进行修缮,对行驶车辆和桥梁本身来说都是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这种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发现,伸缩缝中经常会填入其它硬物,导致桥梁不能自由变化。

3.2沉降段路基路面的凹凸问题

路基路面是否平整是衡量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一个很关键因素,路基路面出现凹凸问题主要两个:①对沉降段的路基夯实工作不到位,使得在长时间使用后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出现凹凸情况;②施工材料配比不均,使得路基路面出现不均匀膨胀和收缩,长期以往导致路基路面的荷载分布不均。

3.3沉降段路基受损塌陷

沉降段路基受损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坡道软基变形和混凝土梁锚固不牢,由于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桥面过渡段受到的剪力增大,如果混凝土梁锚固不牢,抗剪能力较低,那么很容易出现路基路面出现断裂的现象。

4道桥工程沉降路段施工技术要点

市政建设中的道路桥梁,在过渡段经常会发生沉降问题,其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点,台背的地基产生较为严重的变形情况。在工程建设中,路堤的填筑工作,往往比地基要高出5~10cm的距离,如果外力持续的施予一定压力,势必会导致地基发生沉降,并在路面山直接反应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点,如果建设施工中的填土容重不发生变化,在其高低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就会使得地基逐渐增大,而一旦黏土的规格达不到工程标准,或是压实工作不严谨,势必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沉降的问题。而鉴于此两点成因,必须作为施工中的重点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沉降现象的产生。

4.1填筑后台的稳定性控制

如前文所述,地基的沉降问题与路基的压缩变形,是导致路面出现沉降的主要内容。而如果地基的处理工作不能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标准,势必会连带的对桥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并在高差水平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使结构产生明显的变化,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跳车问题。因此,在进行基面施工时,应当对台背填方进行整体的加固,以此维护路基面的质量水平。建设中,首先就应当对所使用材料的质量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其中作为填充材料的碎石与砂砾进行检查,保证其质量水平。同时,为了保证整体的强度,也可以使用半钢性材料进行填充,以实现稳定性的提升。另外,在设备使用与施工工序的管理中,也必须注意,防止其不合理性对工程的质量条件造成明显影响,使台背填土技术的质量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引发道路沉降的原因中,车辆的超负荷运行也造成道路基面损坏的重要条件,所以,可以使用压缩模技术缓解后续使用中的压力条件,并在其被车辆压实之后,通过压缩模量的变化,有效的环节了路面的变形,达到防护的作用与效果。在此方法下,不仅可以降低路面的变形程度,同时也大大的缩小了地基的施工消耗,使工程的成本得到控制,从而在减少处理范围,使补强处理工作的周期大大加快,为保证市内交通的有效运行创造了条件,是极为适用的操作方法。

4.2搭板与连接桥的综合运用

在对路基面沉降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配合着连接桥适用搭板。首先在填充材料上,为了防止搭板与桥台之间的连接点出现裂缝,同时也为方式工程处理时出现雨水渗入的情况,可在缝隙处填充适当的补充材料,诸如沥青麻絮、甘蔗板等,以此达到初步的防护效果。然后,工程人员可配置出浓度较低的沥青材料,对完成填充的缝隙进行浇灌。另外,道路的补强操作中,还应当在接近台端的搭板下方,铺设厚度条件为2cm左右的油毡垫层,以此完成操作。注意,如果支座结构中,使用的材料使板式橡胶,必须将处理的间距条件控制在80cm左右,并将油毡垫层的规格保持在(0.2-0.4)cm×15cm×15cm,以此提高施工的补强效果。

4.3基面处理技术的科学性

在市政道桥路面的施工中,有着不同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方式进行沉降补强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技术方法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基面处理的科学性。例如在对过度基底的处理中,需采用挤密桩与打入桩对基面进行处理,在方法上,可先完成过渡路段的挤密桩与打入桩操作,然后再针对桥台的基础桩进行补强处理施工,并同时进行基底、桥台、横向结构、相邻陆地、相邻隧道等结构的处理。又如,在进行高路基修筑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软土层较厚的问题,如果冒失的加入填充材料势必会使软土向测方向移动,会使基桩的压力条件上升,并进一步的引发桥台平移的问题,致使支座与设置好的伸缩缝发生损害。所以必须要在回填材质的过程中保证材料的轻质化,并在充分遵守施工设计的基础上,处理好现场的排水工作,尤其是在软土条件下,必须控制地表径流条件,以免对工程的质量条件造成影响。

4.4加强对沉降段的路基维护

修建道路桥梁工程会打破原有地层的平衡,使地层承受额外的荷载压力,由于沉降段的地基强度较低,所以需要加强对沉降段的路基维护。维护的重点是维护道路桥梁的坡面,防止地表水的冲刷,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砌石圬工防护法,不根据路基坡面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护坡方式,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常用于路堤边坡,连片带窗孔的墙型护坡常用于路堑边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遇到沉降段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威胁着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做好沉降段的发现工作,然后采用合理的措施,做好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道路桥梁沉降段的路基路面问题,有效的保证道路桥梁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法铃.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解析[J].低碳世界,2017(35):283-284.

[2]李建新,凌启生.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24):243.

[3]陈伟丽.浅析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5(11):171.

论文作者:陈永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2

标签:;  ;  ;  ;  ;  ;  ;  ;  

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陈永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