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C用户界面分析及发展趋势_屏幕技术论文

OPAC用户界面分析及发展趋势_屏幕技术论文

浅析OPAC用户界面及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用户界面论文,OPAC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14(2000)03—0037—04

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s , 简称OPAC)70年代末由美国一些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共同开发,随后在欧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OPAC是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有力地推进了图书馆工作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在OPAC系统中,用户界面是系统的门面,是用户使用和了解整个系统的窗口。本文旨在分析OPAC用户界面,从百科全书光盘界面对OPAC用户界面设计的启示看OPAC的发展趋势。

1 概述

最初的OPAC仅仅是用机读形式的目录卡片代替卡片形式的目录,即是传统卡片目录的计算机化。它利用终端联机检索,收录内容和检索途径都没有太大的差别。80年代初,由于情报检索技术的应用。OPAC系统功能得到增强,在菜单引导的基础上增加了关键词检索、布尔逻辑运算和命令语句。90年代初,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OPAC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三代OPAC称为扩展或增强的文献系统,这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链接技术与OPAC的结合,它一般采用Client/Server模式,使OPAC信息成为网上信息的一部分,检索范围大大超过前两代。其界面多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超链接技术以及直接操作的风格,人机交互更为生动、直观。同时,它还能提供检索点的浏览功能,可按字顺或分类体系浏览相关内容。在用户接口的研究方面,力求向用户提供一种既不象命令语言那样具有复杂的功能,又不象菜单方式那样具有简单性能的检索能力。

OPAC功能全面,一般具有操作、检索、显示、求助及其他几项基本功能。操作灵活、使用方便的OPAC能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服务,而这种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OPAC用户界面设计的好坏,OPAC的用户界面设计也应随着其功能的改进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2 OPAC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又称为人机界面或人机接口,它由人与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交叉部分构成,介于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综合操作环境。用户界面的核心内容包括显示风格和用户操作方式,它集中体现了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功能,以及用户对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操作的控制功能。

2.1 OPAC用户界面分析

OPAC用户界面分析主要是为用户界面设计做准备,用户界面分析实际上是提出界面设计的原则, 从而使界面符合OPAC 用户的实际需要。OPAC是一个信息检索系统,它面向用户使用,要求易于掌握和操作,因此,应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OPAC系统的设计。

2.1.1 迎合用户需求。一方面,要引起用户的兴趣和注意力, 通过引导使用户了解系统的内容,如提供如何使用系统的信息、强调颜色和画面、提供系统使用说明、帮助和出错信息说明等;另一方面,要正视用户差异,包括要适应不同水平用户的操作,适于以不同的速度操作,方便的设置水平和速度以适应个人情况。

2.1.2 选择适当显示内容的形式。用户检索OPAC 系统目的是需要得到具体的检索内容。一般来说,图形显示比文字显示更为直观可取,目前常利用象素来表示复杂的检索过程,如使用二维、三维图形等,更适合用户的口味。

2.1.3 符合习惯。在设计用户界面时, 应以用户常用的习惯为前提,尽可能与通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数据表格相一致,而不去刻意适应某些特殊情况。

2.1.4 前后一致。OPAC系统在结构上应该简洁质朴, 而不应含混错杂,所使用的术语、符号、图示等应该自始至终保持相同。如不应轻率的使用无意义的图形,相同的符号在整个系统中应表示同一种意义。

2.1.5 提供反馈,响应合理。OPAC 系统需要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以便使用户知道他所采取的行动具有何种结果。并且这种反馈的响应应该符合用户需求,响应快速而明确,若响应的时间过长应给用户以提示信息。

2.1.6 其他。如OPAC系统应尽量减少用户记忆负担, 操作方法简单,请真正的用户测试界面,等等。

2.2 用户界面提供的检索途径

OPAC系统是一个检索系统,检索途径体现了OPAC面向最终用户的特点。对于用户来说,应该能在完全不懂得计算机内部复杂的运行过程的前提下就能自如的使用各种检索途径,进行高效的检索。

2.2.1 检索途径。

①书目信息检索。用户可根据书名页上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检索,包括书名、著(编)者、出版年、出版地、 出版社、 版次、ISBN/ISSN等。

②主题检索。用户根据某本书的内容进行检索,可通过用户自己想出来的词目寻找主题词:用户输入词目后,计算机内部便把该词与系统内的主题词或主题词链进行比较,随后显示出相应的主题词。

③馆藏信息检索。用户可通过索书号、排架号、图书登录号等馆藏数据进行检索。通常情况下,用户不熟悉馆藏信息,此检索途径多用于工作人员的业务检索。

④组合检索。用户可将两种或多种检索途径通过逻辑运算进行组合搭配检索。如运用逻辑“与”(AND)、逻辑“或”(OR)、 逻辑“非”(NOT)等,能够有效的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索速度。

2.2.2 接口设计。

①匹配帮助。主要有词组/关键词检索与字段说明结合、字组合(布尔运算),利用抽词和语意发音匹配的自动拼写检测来改进匹配。

②检索式帮助。包括布尔运算中的帮助与用户反馈、相关性反馈、联系与词表帮助。

③上下文帮助。如利用字典定义扩大提问,以向用户提出其他文献记录。在直接操作的接口中,用户直接与屏幕上的目标交互。

2.3 OPAC用户界面风格

界面风格主要体现在OPAC人机对话(人机交互)中,它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的任务而进行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OPAC系统的输入接收方式较为灵活,对菜单的操作符合用户的习惯:既可使用上下键+回车键,也可使用热键或鼠标点中,便于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通常,OPAC人机对话采用两种形式:命令式和菜单式。命令语言界面由用户发起和控制对话,用户不能从系统中得到任何提示和帮助,但熟练掌握命令语言的用户可充分发挥其快速、高效、精确、简明、灵活的优点。菜单界面,是对系统显示出的各种功能进行选择,逐层深入,直到完成整个检索过程。它易学易用,大大减轻用户记忆量,尤其适合初学者使用。在同时具有这两种对话形式的系统中,两种对话形式可以相互转换,用户可视情况而灵活掌握。

此外,OPAC还有填表输入、直接操纵、图符界面、自然语言界面等多种交互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广泛用于人与人之间对话的语音、文字、图形、图像、表情、手势等方式,也已经或将要为未来的OPAC人机交互界面所采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4 OPCA帮助与出错系统

OPAC 系统中的帮助是用户在检索过程中直接从屏幕上得到帮助。OPAC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传统的帮助手段,如用户培训、提供机读目录的介绍资料、使用手册、图书馆员的现场指导等,还为用户提供上下文相关帮助、消息提示、操作提示、教学软件等等。

出错信息是帮助信息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在OPAC系统运行中由于运行不当或运行产生错误时所提供的信息,其目的是提醒用户注意或指出原因办法等,OPAC 系统内部提供错误恢复机制, 以便用户更好地使用OPAC系统。

2.5 OPAC屏幕设计

整个OPAC系统管理的基础是窗口和屏幕管理,用户对OPAC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屏幕上的图像,屏幕是计算机与人之间交互的界面,因此必须使屏幕显示效果达到最佳。

在菜单系统管理中,每一菜单都是在一个独立的窗口中操作、显示的,并且各种用户数据的编辑、显示、阅读等均通过窗口完成,而各级窗口又通过屏幕显示,窗口管理通过屏幕管理来实现。因此,OPAC系统要求对窗口的数据结构和屏幕的数据结构的设计尽量通用、独立。

从用户的感觉器官来说,OPAC系统的屏幕必须符合用户的心理要求,如画面色彩的选择与安排,屏幕显示信息量的大小,屏幕显示语言和格式应规范,等等。

屏幕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界面是否友好,目前,图形技术和声响技术正在应用于屏幕设计,以增进其易懂性和易操作性。

3 百科全书光盘界面的启示及OPAC用户界面的发展趋势

百科全书光盘是传统百科全书的光盘版,西文版的如ENCARTA—TheComplet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Encyclopedia, CINEMANLA—TheEntertaining Guide to Movies and the Moviemakers, Compton'sInteractive Encyclopedia, Art History Encyclopedia, 以及Bookshelf—CD— ROM

Reference

Library, Elsevier

ScienceCatalogue,等等。此外,一批汉语光盘版的百科全书也已相继问世。

百科全书是一种工具书,专供人们查考资料和信息。因此,在检索方面,百科全书光盘与OPAC系统具有许多相同和相通之处,如它们提供的检索途径大体相同,都综合提供书(刊)名、分类、主题、著者(人名)等途径,并且都提供截词检索、组配检索等方法,在许多方面二者可互相借鉴。

3.1 百科全书光盘界面对OPAC的启示

在界面方面, 百科全书光盘界面虽起步较晚, 但其许多特点对于OPAC用户界面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3.1.1 多窗口、小界面的设计。OPAC用户界面多为单一窗口、 单屏显示,而百科全书光盘界面在主窗口下建立多个应用窗口,即可有多个窗口与工具窗共存,并受程序主窗口的管理,这样,用户可根据需要同时打开一个或多个窗口进行检索;多窗口相应要求小界面显示,并提供视需要扩大窗口的功能,这种设计有利于在屏幕上作出明确的揭示,提高检索效率,降低检索难度。

3.1.2 图像和多媒体界面。第三代OPAC 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图像和多媒体界面是在屏幕上通过图像或图像与文字、动画结合的方式增强OPAC系统的功效。百科全书光盘广泛采用了图像和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提供必要的图片、 照片、 静态画面, 还提供多媒体图像, 如MICROSOFT公司的CINEMANLA 光盘在必要的地方提供影片的片段。 新型OPAC系统是一种交互式的多媒体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应该能用图像显示书刊内容,菜单选择图像化,具体书刊信息多媒体化,用图形表示书刊的具体排架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增强趣味性,便于用户掌握和操作。目前研究者试图用多媒体技术,采用二维、三维图形与动态画面,引导用户从屏幕上选择适当的卡片目录,利用传统的检索点查找图书馆数据库,然后用户可利用计算机监视器上的录像机放出的画面,听取各种说明和介绍,还可以向画面上的图书馆员提出各种问题。

3.1.3 超文本技术。较新的百科全书光盘使用了超文本技术。 超文本是以非线性方式连接各信息节点,是用户和信息系统新的接口形式。百科全书光盘界面中的超文本应用,减轻了用户的检索负担,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超文本一方面是一个对由大量信息节点和指针组成的信息网进行管理的系统,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窗口系统,它通过窗口上的人机界面实现超文本内部数据库中节点的一一对应的表达,从而支持超文本的立体特性。如 ENCARTA’95百科全书光盘的界面设计模仿WINDOWS95的界面, 并采用了超文本链接技术,操作起来犹如在INTERNET网上遨游。OPAC系统也应采用超文本技术支持用户与OPAC之间的交互作用,提高检索效率。同时,在使用中应恰当地设置超文本的链接,避免因节点过于密集而导致用户在众多选择面前无所适从。

3.1.4 界面美观大方。与OPAC界面相比, 百科全书光盘界面具有如下特点:①布局简洁明快,屏幕色彩柔和。百科全书光盘界面结构简明,菜单项和功能项一目了然,并且色彩搭配协调,每一屏的颜色一般在三种或四种,既不单调,也不过分艳丽,给用户以很好的视觉感受。②屏幕层次少,信息显示适量。百科全书光盘界面设计便于用户使用,一方面其屏幕层次尽可能少,易于操作,另一方面屏幕显示的信息量适中,便于用户阅读。③语文和显示格式规范统一。百科全书光盘界面图文并茂,显示的内容清晰、明确、一目了然,易于辩认。目前的OPAC用户界面,国外研制已较为成熟,但在用户友好方面还需不断借鉴完善;国内的水平参差不齐,普遍急待改进,许多图书馆的OPAC系统,不仅界面单调、不友善,而且功能还有许多尚待开发之处。可以说,在界面设计方面,百科全书光盘界面有许多可取之处。

3.1.5 界面设计思路的超前意识。 百科全书光盘虽然是一种电子产品,但其界面水平随着计算机水平、通讯水平、网络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改进。如ENCARTA’95,它模拟WINDOWS95界面设计,并采用了超媒体技术,不仅大大加快了检索速度,扩大了检索范围,而且给人以跟联网检索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OPAC系统的界面设计尤其应该借鉴这一点,因OPAC系统最终要上网,实现资源共享,它必须具有这种超前意识,在界面设计上提前作好上网的准备,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联机公共目录检索。

总之,百科全书光盘界面与OPAC界面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设计中可以互相借鉴。

3.2 OPAC用户界面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OPAC用户界面也在寻求着新的发展。

3.2.1 多语言设置。用户界面不仅可以两种语言自选, 而且在结构上留出活的接口,以便随时接入其他语种的界面。

3.2.2 触摸屏用户界面和语音用户界面。 触摸屏界面现多用于指南性的查询,它是触摸屏技术和图像用户界面结合的产物,在OPAC检索中用手指触摸屏幕进行检索,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和直观。语音用户界面是一种新型的用户界面,它以语音对话的方式进行检索,通过发音来控制OPAC检索过程。

3.2.3 提供全文检索。主要是建立全文数据库,使OPAC 收录的内容在单纯的馆藏目录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并为电子图书馆打好基础。

3.2.4 彻底解决汉字显示的特殊问题。 此问题在窗口环境中比较复杂,主要是解决汉字显示存在的“半字”问题。

3.2.5 开拓新的人机交互语言。 主要是用自然语言代替命令语言进行人机对话。

3.2.6 OPAC界面的标准化、规范化趋势。这是OPAC 界面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由于软件的版本特点、系统空间安装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一趋势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很快实现。

3.2.7 全球网络化趋势。目前象北美的OCLC、RLIN、WLN、 UTLAS等书目公用网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但各国的OPAC系统必将通过其界面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收稿日期〕1999—09—17(修订稿)

标签:;  ;  ;  

OPAC用户界面分析及发展趋势_屏幕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