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在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王星辉,何磊

亚低温治疗在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王星辉,何磊

(邯郸市第一医院 河北 邯郸 056000)

【摘 要】亚低温治疗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控制中枢性高热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亚低温时机、操作方法及护理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在应用亚低温治疗时,我们需要把握时机、规范操作、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各项护理,从而达到及时有效的降温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率。

【关键词】中枢性高热;亚低温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82-01

中枢性高热通常是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产生的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主要见于脑外伤、脑血管疾病以及脑肿瘤和脑部手术患者[1]。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2]。体温在发病早期(48h内)可骤然升高至39℃以上,热型多为稽留热。高热使脑血流量、脑组织代谢增加,造成高颅压,加重脑细胞损伤,加速器官衰竭,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危及到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降温是降低中枢性高热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如冰袋、冰帽、温水擦浴、等只能改变动脉血通过时的温度,不能彻底改变躯体高热症状。一般退热药如糖皮质激素类固醇类可减轻外源性致热源产生的高热,对中枢性高热疗效差[3]。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亚低温治疗来控制中枢性高热。

1 亚低温治疗的概念

亚低温治疗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使患者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的目的[4]。轻中度低温28℃-35℃则称为亚低温。物理降温包括冰袋、冰帽及冰毯,药物降温包括中枢性镇静药、镇静剂、肌松剂等。

2 亚低温治疗时机

亚低温治疗一般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效果越好。头部温度以32℃-34℃为宜[5]。维持时间国外多维持在24-48小时,国内则为3-8天[6]。

3 操作方法

将低温毯铺于床单下层,其上覆盖一次性中单,垫在病人身下,将低温帽戴在病人头部。在水槽内加入足够的蒸馏水,连接管道,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水温4-10℃,设置体温36-37℃。将温度探头置于患者腋窝及耳内并妥善固定。当患者体温超过预设温度时,水循环启动,带走患者量,从而达到降温效果[7]。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的合理使用:临床上通常使用的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为阿曲库铵、地西泮和氯丙嗪。当病人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24小时以上,即可停止亚低温治疗[8]。

4 复温

停止降温的时间即是复温的开始,具体时间应视病情的转归而定。一般复温时需2d-12d,使体温恢复或保持在正常水平[9]。目前多主张自然复温法,即在MHT治疗结束后,将病人置于25℃-26℃的室温中,以每小时体温升高1℃的速度进行复温,整个复温过程持续12小时,恢复至37-38℃为宜。

5 护理

5.1病室环境 定时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50%-60%,每日空气消毒2次[10]。

5.2基础护理

5.2.1抬高床头15-30°保持患者舒适体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2.2冰帽及冰毯不要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应铺上一层棉布,防止冻伤。

5.2.3 应加强皮肤护理,每l-2h翻身1次,翻身过程中动作要慢、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5.2.4做好口腔、皮肤及留置尿管的护理,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5.3病情观察

5.3.1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观察 患者病情危重时,均采用24h动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ECG、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面色、四肢末梢血液循环及电解质变化,并做好记录。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应立即停用亚低温治疗仪。

5.3.2 体温的监测 严密监测体温严密观察显示屏温度变化,并与体温表温度相对照,准确了解患者的体温状况,每30 min记录1次体温。

5.4营养支持

中枢性高热患者机体代谢增加,水分和热量消耗大,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因此,应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11]。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患者,应给与鼻饲饮食。

5.5呼吸道的管理

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感染,故要做好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深咳嗽,经常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予以吸痰。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控制中枢性高热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操作简单,安全有效[12]。在应用亚低温治疗时,我们需要把握时机、规范操作、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各项护理,以达到及时有效的降温效果,从而降低中枢性高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其生存率和康复率。

参考文献:

[1]罗细玲,许庆敏,冯顺坚.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95-96.

[2]肖阳,张凤春. 79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患者早期头部低温处理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2:09(7):133-134.

[3]谢润月.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10,05(7):1967-1968.

[4]赵瑞华.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61-1862.

[5] 黄允香.脑卒中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3):266-267.

[6]江基尧,等.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华创伤杂志,1997,13(1):13.

[7]顾春娟.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的护理[J].工企医刊,2011,24(5):64-65.

[8]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第二版)上海[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611.

[9]续建华.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135

[10]潘雅佩,邓金莲,胡惠华.亚低温治疗仪在中枢性高热的临床应用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397.

[11]叶屏,黄静敏,曾斐等.中枢性高热治疗和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57.

[12]张琼琳.亚低温治疗仪在中枢性高热患者中应用体会[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1):365.

论文作者:王星辉,何磊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亚低温治疗在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王星辉,何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