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奖牌”的符码解读论文_窦慧敏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奖牌”的符码解读论文_窦慧敏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符号学本质上是意义学,将符号学理论运用到电影《摔跤吧,爸爸》中进行内容研究,主要是揭示电影文本中“奖牌”这一符码的意义是如何生成的。符码,在符号表意中,既是控制文本意义植入的规则,又是控制文本意义解释的规则,将符码引入到电影文本的研究中,可以实现对奖牌意义的最大化解读。本文试图从技术性符码和社会性符码两个角度,对电影中奖牌的意义进行阐释,加深我们对影片中奖牌这一符码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符号学;符码;意义;奖牌;空符号

一.符码在电影中的功能

符码,作为一种意义转换机制,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理解影片的内涵有重要作用。符号在传递过程中,总是先由信息的发出者依照符码对信息进行编码,意义被编织进符号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就有了发送者的意图意义;随后,信息的接收者按照符码对信息进行解码,那么信息携带的意图意义就被接收者解读出来,形成自己的解释意义。不得不提的一点,观众在解读影片的意义之前,掌握了与文本意义相关的某些文化规则,而这些规则正是我们接下来重点论述的对象——符码。例如: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奖牌的镜头,当我们看到奖牌这个符号时,就会明白它所代表的意义就是荣耀,光荣,拼搏,梦想与付出等意义,当我们将奖牌与它所代表的意义划等号时,就说明了符码作为意义转换机制的重要作用。

电影制作被看成是一种符号化的编码过程,使用图像、台词、音乐、服饰、道具等符号进行编码,而这些符号又通过特写、中景、近景、远景等不同的镜头组合方式来连接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克里斯蒂安·麦茨把电影的符码分为两类:技术性符码和社会性符码。技术性符码指电影中对图像、声音、镜头等方面的技术性运用所产生特定的编码。社会性符码指的是电影通过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等来表达与社会文化有关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奖牌的符码进行解读。

二.影片中“奖牌”的技术性符码

在《摔跤吧,爸爸》中,奖牌以图像的形式出现过6次(5次在场,1次缺席)。

第一次是退役后的马哈维亚对着满墙的奖牌幻想,想象着自己即将临盆的妻子可以给他生个儿子,他就可以训练儿子为印度拿金牌。此时的奖牌不再是荣耀的象征,而是一种梦想的寄托。

第二次是时隔多年后,马哈维亚的妻子接连为他生了四个女儿,他沮丧的来到了奖牌墙前,沉思很久,毅然的从墙面上取下全部奖牌,此时画面在落寞躺在箱中的奖牌上停留了许久,随后画面一转,只听见沉重的一声关箱门的声音,奖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此时,奖牌作为符号,不再代表梦想与信念,而是承载了太多失望和遗憾。

第三次是吉塔作为新一代摔跤手上场后,取得了众多的奖状和奖杯,但唯独没有一枚奖牌。此时画面中在众多奖状和奖杯的对比下,墙面上出现了一块刺眼的留白,那块刺眼的留白虽然没有实物,却包含丰富意义。缺席的奖牌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空符号。所谓空符号,就是作为符号载体的感知,可以不是物质的,而是物质的缺失,缺失能被感知,而且经常携带着重要意义。显而易见,那块被刻意留白的墙面,就是为吉塔明日取得女子全国摔跤奖牌所准备。此时奖牌的符码,又一次被重新定义。奖牌又变成希望和理想。这一阶段的奖牌虽然缺失,却承载了以吉塔代表的新符码取代以马哈维亚为代表的旧符码的过渡期。

第四次是吉塔赢得了全国女子摔跤奖牌后,奖牌被挂上了奖牌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吉塔的奖牌作为新符码完成了对旧符码的否定,用载满吉塔荣耀的奖牌墙符号系统来取代表征着马哈维亚荣耀奖牌墙的符号系统,这种美学上的优势也为吉塔的成功做了一个感性的注解。值得注意的是,这块奖牌虽然挂在了墙壁上,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奖牌的旁边有一小块留白,这块留白也有一定的意义,是一个典型的空符号。这块留白意味着马哈维亚的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虽然吉塔拿到了全国女子摔跤冠军的奖牌,但是现在还没有为印度拿金牌。那块留白也是马哈维亚梦想的一种映射,拿奖牌依然在路上。此时的奖牌已不再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那块物质奖牌,而是荣耀与梦想的象征。

第五次是巴比塔在全国女子摔跤比赛上拿到金牌。这块奖牌同样的被悬挂在吉塔取得的奖牌旁边,两块奖牌悬挂在同一水平线上,都是有着同等重量和意义的奖牌。这无疑意味着,马哈维亚的为印度赢金牌的梦想,有了巴比塔的加入更加牢固,胜算更大。我们依然要留意悬挂有两枚国家级摔跤金牌的墙面上,依然有一个小小的留白。这个留白依然是一个空符号。且这个留白比之前都小,意味着马哈维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实现梦想指日可待。此时所有奖牌的符码都变成了荣耀与梦想,奖牌又重新回到了最初的意义。

第六次,这次国际奖牌变成现实,吉塔为印度赢得有史以来的第一枚金牌。这枚奖牌,导演用特写镜头符码来呈现。镜头符码实际上模仿了人的眼睛和心理,马哈维亚对这块金牌期待已久,深深的被它吸引。

这块奖牌的符码意义得到了升华。这不仅仅是吉塔的一块个人金牌,更是千千万万印度人民的金牌;这不仅仅是马哈维亚个人为印度赢金牌的梦想的实现,更是印度摔跤史上的金牌梦;这不仅仅是吉塔个人作为女性的崛起,更是印度千千万万个印度女性的崛起。这块“奖牌”承载了太多的意义,让我们看到了电影作为文化艺术符号系统下的弱编码与附加解码的有力碰撞。

三.影片中“奖牌”的社会性符码

任何能够符码化的对象,都依赖于人们共同的文化规约。而同一社会的成员共享相似的文化符码,它们是符号意义生产和实现的表征系统。奖牌就是导演按照自己的意图对符号文本进行加工,将不同的符号组合起来,用以表达印度的金牌梦。

影片中,马哈维亚的梦想就是为印度赢金牌,并且在影片中7次提到奖牌、金牌等字眼,虽然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剧情,但是每一次提到的奖牌这个符码却是相同的,都代表了梦想、荣耀与信念,每一次提起都是对梦想的肯定。电影通过马哈维亚的语言,以及他为印度摔跤史上赢金牌的执念,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他来映射所有对印度摔跤抱有希望的千千万万印度人的金牌梦。从个人上升到集体,乃至国家,奖牌这一符码深深的贯穿了整部影片。

四.小结

综合上文的叙述来看,符码作为一种意义转换机制,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反复运用,奖牌作为符码,每一次都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它不仅是我们平时意识中的荣耀与成功,更多的是梦想与信念。导演也通过镜头符码进一步的放大奖牌的意义,将个人梦想与国家金牌梦结合在一起,让摔跤成为整个民族的骄傲。

参考文献

[1]赵毅衡.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冯月季. 符码与元语言:媒介文本意义生成的符号学阐释[J].汉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8月,第34卷第4期

[3]克里斯蒂安·麦茨. 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M].李幼蒸.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

[4]斯图亚特·霍尔.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论文作者:窦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奖牌”的符码解读论文_窦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