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报业的所有制结构与治理结构_每日邮报论文

英国报业的股权制度及治理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股权论文,治理结构论文,报业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我们在英国做了报业股权制度的实地调查,下面是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

报业产权集中化趋势明显

英国政府机构不直接办报,也不对报纸进行资助。英国传统上政党报纸非常弱小,自从40多年前工党的机关报《每日先驱报》停刊以来,几乎没有一份严格意义上的政党报纸。目前,英国共有10份全国性日报、10份全国性星期天报,另有1300多份地区性、地方性报纸。几乎均属于上市公司或私人企业所有,在市场经济中按企业化运作。

和西方其他国家一样,“二战”以来英国报业产权集中化趋势不断加剧。目前,英国日报每天的总发行量是730万份。超过80%的全国性报纸出自四大报业集团——新闻集团(News International)、三一镜报(Trinity Mirror)、每日邮报和通用信托(Daily Mail & General Trust)、北壳(Northern & Shell)。超过70%的地区性和地方性报纸,由约翰斯顿新闻(Johnston Press)、三一镜报、纽斯奎斯特(Newsquest)以及每日邮报和通用信托这4个最大的出版机构控制,他们合起来共拥有1200多份报纸,如表所示。

多元化的股权制度

英国报业企业的股权制度和治理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股权结构和治理模式多元化,既有类似AB股的“双重股权制度”,如《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有家族控股模式,如《泰晤士报》;有公众股权模式,如三一镜报集团;也有“信托基金”所有制,如《卫报》;还有非上市的私人公司模式,如北壳集团及《每日快报》。另一方面,由于收购并购等问题,既有在境外上市的,如《泰晤士报》、《太阳报》、《世界新闻报》属于在纽约上市的默多克新闻集团,《每日电讯报》属于在纽约上市的霍林格国际公司等;也有在英国本土上市的,如《每日镜报》、《独立报》、《金融时报》等报纸的母公司在伦敦上市。

(一)《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双重股权制度”

《每日邮报》隶属于每日邮报和通用信托联合报业集团,目前日发行量183万份左右,是英国广告收入最多、效益最好的报纸。《每日邮报》自1896年创办以来,100多年来一直控制在罗斯米尔家族手中,这与其特殊的“双重股权制度”不无关系。《每日邮报》董事、总经理盖伊·则特(Guy Zitter)向我们介绍说,报纸的股权分为投票股和非投票股两种,只有5%的股权是投票股,其他的95%都是非投票股,只有非投票股才能在股票市场上流通。老板罗斯米尔第四持有75%的投票股,他有能力对任何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说是或不。他同时还持有40%的非投票股。这种股权结构保证了罗斯米尔家族对公司绝对的控制权,同时也给公司撑起一把保护伞,防止被收购。

《每日电讯报》隶属于跨国报业集团——霍林格国际公司,目前日发行量54万份,是英国很有影响力的大报。1992年,该报在美国纽约上市,霍林格公司持有报社68%的股份。英国电讯传媒集团流媒体总监詹姆斯·威克斯(James Weeks)接受我们访谈时说,霍林格公司采用十分类似《每日邮报》“双重股权制度”的“AB”股制。拥有投票权的B股是非流通股,牢牢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

(二)《卫报》:“信托基金”所有制

上世纪30年代,《卫报》原主人JR斯科特为避免报纸被收购,确保办报路线贯彻始终,创立了信托基金这一独特的报纸所有制形式,他把《卫报》的所有权全部转移给基金会。斯科特信托基金会的章程规定:《卫报》不再属于任何家族或个人,不得把报纸卖给任何个人或财团,办报盈余必须全数投入报纸本身的经营与品质的提高,报纸必须坚持本来的政治立场。

信托基金会由10位理事负责管理,理事组成除了原斯科特家族一些成员以外,还包括《卫报》的主编及一些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不能从基金会获取股份分红。他们的责任是确保《卫报》能继续存在下去,并确保其独立路线不会改变。1992年,信托基金会进一步明确其宗旨,强调保护财政和编辑永远的独立性,明确了基金会的理事们无权出售《卫报》。

(三)三一镜报:公众持股所有制

1999年7月,英国最大的地区性报业集团三一集团宣布,收购镜报集团48.4%的股权,购并后两家集团合二为一,取名三一镜报集团,成为英国最大的报纸出版集团。公司实行完全的上市公司管理,股权分散在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手中。新的集团拥有3家全国性报纸和260多家地方性报纸,平均每周总发行量达1600万份,年营业额达10亿英镑。

(四)《每日快报》:非上市的私人公司所有制

《每日快报》是英国发行量排名第六位的报纸,隶属于北壳集团。无论是北壳集团还是《每日快报》公司,都是非上市公司,老板理查德·戴斯孟德长期持有北壳集团100%的股份。

对特殊股权制度的评价

(一)特殊股权制度决定谁是报纸的最后控制者

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EMBA主任塞蒙·兰默特(Simon Learmount)教授接受我们访谈时称,英国报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多数是家族控股。控股结构很特殊,采编人员想控制报业采编,家族成员想控制报业企业,这两点与其他行业差别很大。像《每日邮报》实行“黄金股”制度的特殊股权制度,就是为了实现家族对报业企业的完全掌控。英国各报纸的政治立场十分鲜明,如《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是支持保守党的,《卫报》是支持工党的。这种立场,也决定了报纸不能完全市场化。

兰默特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是用家族的观点来影响报纸。“如果没有特殊股权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会丧失对报纸股权的控制。特殊股权制度决定谁是报纸的最后控制者。”

(二)特殊股权制度有利于从长远角度考虑发展战略

英国知名独立媒体人、剑桥大学教师秋希(Tricia Levasseur)接受我们访谈时认为,特殊的股权制度,有利于保证报业企业从长远角度考虑发展战略,而不会受股市短期波动和股东压力的影响。像《每日邮报》不太在乎资本市场人士的评价,这一点反而成为该公司的优势,《每日邮报》无论发行还是广告,业绩都很不错。《每日邮报》的老板罗斯米尔第四认为,按所有权分配权力的做法并不符合决策的科学化程序,“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特殊股权制度的法理依据

(一)反垄断法

除了报业,英国其他上市公司很少采用类似《每日邮报》这种特殊股权制度。英国BBC新闻在线网站创办人、总编麦克·斯马特勋爵(Mike Smartt OBE.)接受我们访谈时认为,报业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连续性。《每日邮报》有利于家族控制和文化传承的双重股权制度很多年前就已存在,这在奉行案例法系的英国,是其一项重要的法理基础。1965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二届皇家报业委员会提出的反垄断法规及以后的系列补充法规,防止报业被恶意或垄断性地兼并收购。而《每日邮报》等报纸实行的双重股权制度,有利于防止报纸被外界资本大鳄收购。可以说,报业反垄断法规在防止恶意收购和反垄断方面,为报业双重股权制度的存在提供了法理支持。

(二)英国的“黄金股”制度

1979年英国开始对电信、铁路等行业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考虑到股改后,政府可能无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干预、控制,为保证国家的利益,英国政府设立了“黄金股”制度。英国政府保留股金较少(1%~5%)、权力较大的“黄金股”,掌握重大经营决策的“一票否决权”,而不针对企业管理层人员任免、企业管理、分配等一般权限。此情形下即使转变为全民营企业,政府仍可通过“黄金股”行使对企业的管理控制。

《每日邮报》等报纸实行“双重股权制度”在先,英国政府施行“黄金股”制度在后,“黄金股”制度本来与《每日邮报》等报企无关。但“黄金股”制度采用了与《每日邮报》“双重股权制度”类似的不同投票权制度,这就在事实上给报企的“双重股权制度”补充了一项法理依据。

特殊股权制度对内容编辑的影响

英国报业企业特殊股权制度的设立,对报纸内容以及政治倾向性具有较大的隐性影响。

(一)“双重股权制度”报企:老板对报纸内容具有较大控制力

实行“双重股权制度”的《每日邮报》,老板及其家族对报纸的内容编辑和办报立场具有比较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每日邮报》董事、总经理盖伊·则特认为,尽管老板不直接干预报纸的采编,但报纸的政治立场和编辑方针是老板说了算,“尽管报纸内容完全由主编来定,但内容与广告发生矛盾时,我也会和主编沟通”。

《卫报》新闻艺术总监卡里-露丝·佩德森(Kari-Ruth Pedersen)告诉我们说,在她的印象中,《每日邮报》这种实行特殊股权制度的报纸,由于老板强势,它们的报道更灵活,标题更放得开,批评政府也更尖锐,“它们都是右派的报纸”。

(二)信托基金所有制:可更好地保持报纸内容采编的独立性

《卫报》的信托基金所有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持报纸内容采编的独立性。《卫报》新闻艺术总监卡里—露丝·佩德森介绍说,由于信托基金会这种特殊的所有制,《卫报》没有一个强大的所有者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使得《卫报》采编相对独立,没有什么特殊的路线。“当碰到一些重大问题时,如我们对于伊拉克战争的立场,我们将在会上进行充分讨论,鼓励大家发表不同见解和观点,然后我们努力把大家的意见汇总起来。我们的很多社论题目都是这么讨论出来的。尽管我们广泛地支持政府,但在有些事情如伊拉克战争上,我们也持非常严厉的批评态度。”

(三)非特殊股权报企:采编受到股东压力

《泰晤士报》、《每日快报》、《每日镜报》等没有实行特殊股权制度的家族控股、私人所有或公众持股类报纸,采编常常受到股东的压力。默多克等大股东干涉具体的编辑事务是家常便饭。《每日快报》总编辑安德鲁·泰勒(Andy Taylor)接受我们访谈时称,虽然老板一般情况下不明显干涉采编,但报纸面向工薪阶层的立场从未改变,而且报纸将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在广告与新闻发生冲突时,编辑部门要“婉转”一点。每周五早上,总编辑要与老板开一个会,老板会对采编工作提出宏观性的要求。

几点启示 

《每日邮报》等英国报企实行“双重股权”等特殊股权制度的意义在于,既可使家族对报业实现控制,又可以实现报业股权多元化,安全地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这对我国报业上市和股权分置改革,有着以下启示:

(一)我国可以借鉴“双重股权”等特殊股权制度,制定最符合我国报业现状的特殊股权政策。允许报业上市公司设置特殊股权,做到既保证党管媒体落到实处,保证舆论导向、编辑方针的正确性,又能让报业企业实现正常的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

(二)我国报业企业可借鉴“双重股权制度”中合理的治理模式,保证报纸的办报方针和长远发展能在资本市场中不受短期股价波动的干扰。尤其是在经济条件不好时,让报业企业能经受住股市风浪和收购压力。

(三)我国可以根据报业企业的特殊性,实行特殊的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股票制度。对配售部分的股票规定更长的禁售期和更严格的出售条件,防止股权被任意收购,为我国报业企业今后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提供条件。

标签:;  ;  ;  ;  

英国报业的所有制结构与治理结构_每日邮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