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项目绩效管理探析论文

我国科技项目绩效管理探析论文

我国科技项目绩效管理探析

李 贺 1,2

(1.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2.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 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文章对国家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改革背景,国家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得出我国科技绩效评价工作存在不足,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1 国家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发展路径

1.1 改革开放初期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科学技术绩效评价进行了多途径,多方式的的探索,取得了大量积极且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许多宝贵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以积累起来,对我国科技项目绩效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发〔1985〕6号)要求对国家重点项目实行计划管理的同时,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对各类科研项目实行逐步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竞争并签订承包合同的管理方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科研管理模式。还要求对各种不同研究类型的科研项目,采取不同的政策和评价标准。此后以公开竞争的方式获得项目资助成为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主要方式,这使得项目的评审、验收等评价成为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科研人员及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也逐步展开,科技评价被广泛采用,科技评价的作用日益增强。[1]

1.2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科委(现科技部)率先提出用“第三只眼睛”对政府资助的科技计划、项目等开展独立评估,以满足政府部门内部管理决策的需要,改善和提高财政科研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将科技评价体系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的绩效管理,使得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当前有这样一种现象:局长办公室的灯亮着,科长办公室的灯就不敢关,科员也得干等着。这种一人加班、全员加负的现象在有的单位已成约定俗成,让人有苦难言。(摘自2018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此外,高温高湿天气易引发水稻、玉米等作物病虫害,各地要及时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云南等地需采取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防范持续阴雨寡照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不利影响。

1.3 科技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程序和效率,完善我国科技项目绩效评价过程体系建设,2003年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国科发基字〔2003〕308号),明确了我国科技评价要遵循的原则为 “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其目的在于通过规范科学技术评价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科学技术绩效评价机制,以解决科技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200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重新修订,使得科技评价的法律地位进一步确立,科技进步法要求科学技术评价制度应当根据不同科学技术活动的特点,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分类评。[2]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明确提出对科技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意见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的特点,着重审视科技项目的实际贡献和创新质量,进而制定导向明确、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首次提出开展科技项目标准化评价,且对重大成果产出导向进行科技评价试点,以完善国家重大专项计划的监督与评估制度。实现对科技项目的决策、实施、成果转化后评估,使得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 我国科技评价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政府对科技评价行政干预过多,不利科研创新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科技绩效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对象为各类科技项目,并围绕项目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科学、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在事前和事后,而重点应加强科技项目执行过程相关信息管理工作,即通过具体的办法使管理部门能了解科研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2 科技评价成果运用不充分

目前国内的科技评估机构众多,科技评价机构参差不齐,对进入门槛设置较低,缺乏完善管理制度。缺乏相对独立、严格意义的“第三方”,也缺少那种具有合法身份、又能保证公平公正规范的“第三方”。[4]我国科技项目评价机构由于本身具有政府性质,导致其缺少法律的独立性,市场的参与和监督力度薄弱,致使科技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和更加有效的配置。我国现行的科技评价体系仍是由政府主管、评估机构为依托的架构,在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指标设计、评价结果筛选等方面,评估机构没有独立的决定权,造成行政职位越高、裁定权越大。

从表1可知,随着法兰盘厚度的增加,安全系数增大,同时当安全系数(n)=4时,法兰盘的厚度值应在14.5~17.25 mm之间.为了进一步优化,取法兰盘厚度t=14~17 mm,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法兰盘厚度与安全系数的对应关系如图10所示.

2.3 “第三方人”制度未真正建立

我国的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3]研究成果呈现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但能够转化为适应市场需要的实际生产力却少之又少的怪相。主要原因是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价是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的数量为考核依据,而不是科研成果转让数量及金额等为成果转化标准,并由市场对其价值作出检验。项目的“重申报、轻管理,重立项、轻结题”情况导致科技项目的科研过程逐渐演变为对科技项目资金、资源的争夺。缺乏合理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科研人员缺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导致科研成果闲置,忽视了科研工作对社会发展应起到的贡献。

3 完善我国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主要建议

3.1 加强科技项目执行过程的管理

政府科技项目管理部门急于求成、浮躁心理,是影响重大科研创新成果产生的一个突出问题。在知识创新中,政府管理部门急功近利,时常违背正常的科学规律,要求“今天投钱,明天见效”。建立在政府科研管理部门过多干预基础上科技评价体系,会使科研人员疲于应付管理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对科研创新产生抑制作用。

3.2 将专业机构纳入绩效评估范畴

2016年科技部设立了7个专业机构,分别负责对不同领域的科技项目进行管理,此举对增强项目管理专业性、常规性,提升管理绩效有促进作用。但是科技部门在将项目管理交由专业机构管理后,不能做“手掌柜”,而是要承担起掌舵、监测评估等方面的责任,保证专业机构的管理运行在符合科技部门要求、科技管理目标的轨道上。

3.3 分层次提交绩效评价报告

现有基于项目的绩效报告要减少管理方面的刻板与形式化,要增加项目负责人在时间上的灵活性,为减少烦琐程度,可全面推广、完善网上报告制度,让数据跑路,让广大科研人员集中精力于研究。管理部门可经由网上信息系统收集各项目的绩效信息,按规定形成年度报告。切不可将这些管理工作转化为科技人员的负担。如果今后推行基于专项、计划的绩效报告,更是要大力依托网上信息系统获得日常 进展信息,对其绩效方面的评估则要延请专业团队进行,并形成详尽、可测量的绩效报告。

3.4 继续加强绩效管理的建设工作

绩效管理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长期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工作,需要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对此进行支持。一是深入的理论研究,在特定时期,科技绩效管理工作主要应当遵循什么样的理论指导,需要组织专门研究。二是信息收集和知识管理。在整个绩效管理中,信息是基础。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工作,形成针对某一专门领域的研究进展、动态资讯等专门报告,以提高整个立项工作的质量。三是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提升科技资金运行的实际效率,降低不当行为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代涛,李晓轩.我国科技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思路[J].中科院院刊,201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EB/OL].http://www.gov.cn/flfg/2007-12/29/content_847331.htm.

[3]国家发改委官员: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EB/OL].[2013-12-21].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12-21/5647840.shtml.

[4]郑千里,科技评价体系该改一改了[N].科技日报,2003-03-09.

[5]郑晓娟,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J].科技管理研究,2016(2).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4.016

[作者简介] 李贺(1987—),男,安徽颍上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贵州财经大学教师,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政府财政绩效管理。

标签:;  ;  ;  ;  ;  

我国科技项目绩效管理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