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方法论分析_群众路线论文

大众方法论分析_群众路线论文

群众方法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群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0)01—0013—04

一 群众方法的理论渊源

党的群众观包括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其中,群众方法是实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途径和保证,是我们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所谓群众方法就是从一切为了群众的目的出发,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解决各种现实矛盾和问题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群众方法能够成为我们党的根本方法,自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科学依据,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论述中寻求答案。

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4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人民群众的活动,包括指向自然的生产和指向社会的斗争,构成了历史活动的根本内容,从而使社会历史不断前进,从一个低级的形态转化为另一个高级形态。在历史活动中最重要的不是观念和神意,而是行动着的群众,是这一活动的现实的利益。马克思指明了群众运动也即历史活动的唯物特征,批判了英雄史观和唯心史观,指出了群众方法的唯物论的哲学基础。

恩格斯指出,要探究那些隐藏在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就应当探究“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又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5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恩格斯的论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运动中的地位,表明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依靠无产阶级,领导了世界范围内的解放运动,结合其实践经验,为群众方法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列宁着重强调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先锋队必须在事实上淹没在群众中”(《列宁全集》第9卷,第260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强调要善于集中群众意愿和要求,善于引导群众前进,“在人民群众中,我们到底是沧海一粟,只有当我们正确地表现人民所意识到的东西时,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不能引导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引导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毁坏”(《列宁全集》第43卷,第109页, 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列宁提到的“表现”和“管理”,实际上内含了群众方法的两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新的发展,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都高度重视群众方法。毛泽东坚持唯物史观,充分认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页);同时,毛泽东特别注重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他总结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方法。但是,在毛泽东的方法论体系中,群众方法是最根本的、最基础的方法,也是其一生所论述最多的方法。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并把它同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原理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结合起来。由此,群众方法有了明确的表述,为以后党的群众路线的概括提出打下了基础,并与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等思想一起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刘少奇对毛泽东的观点进行了发挥,论述了群众方法与实事求是的一致性。他指出坚持斗争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任何指导方针都要实事求是”(《刘少奇选集》上第173页)。 他还提出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962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千人会议上指出,“什么是群众路线呢?概括地说,群众路线的基本点就是:第一、信任人民群众,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相信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蓍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7 页)刘少奇的贡献就在于指明了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思想,提供了群众方法正确性的依据。

邓小平一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一贯依靠人民群众力量,运用群众方法。他在论述群众路线时说:“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17页)。 “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末,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同上,第218页)。 邓小平把群众方法同党群关系联系起来,同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联系起来,说明了不采取群众方法,就不能达到为群众谋利益的目的。

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政治问题,并论证了群众路线、群众方法与民主的关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上,江泽民在“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报告中指出:“要保证决策正确,执行有效,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和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30页)。 江泽民还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而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群众方法的途径和重点。

由此可知,群众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在革命斗争中产生提炼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完善深化的。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运用群众方法的历史。

二 群众方法的内涵与特征

对群众方法的概括,最完整的表达见于毛泽东在1943年6月1日所作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笔者认为,毛泽东的群众方法既是一个认识方法,又是一个工作方法,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群众中来”的方法即“集中”的方法。就是集中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通过研究使之系统化、典型化、定性化,包含有三个要求:首先是群众思维,即鼓励群众思维,依靠群众的思维、见解,并以之作为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其次是群众调查,即调查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要依靠群众,而不是躲在办公室里摸脑壳、想当然;再次是统筹兼顾,就是全面总结各种情况,分析矛盾个性,找到矛盾共性,确定既能解决本质问题又能兼顾各方的方案。“从群众中来”的具体方法有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方法、综合方法等。另一方面,“到群众中去”即“引导”的方法,就是将“从群众中来”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化为行动方案指导群众实践,这是一个精神变物质、认识经受实践检验的阶段。首先要求群众教育,即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其次要求群众行动,即把理论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再次要求群众监督,即依靠群众监督检查各项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检验政策正确完善与否只能以“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到群众中去”的具体方法包括宏观引导法、思想教育法、示范带头法等。“从群众中来”是群众方法的第一阶段,“到群众中去”则是将领导意见化为群众行动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前提和基础,但它有待于进到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则是第一阶段的目的和运用,但面临新的检验,因此,两个阶段是互为前提互相转化的。实际上,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的转化和运用是提高和完善的不可穷尽的过程。

群众方法作为我党工作的根本方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阶级特色,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革命实践的结晶。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其特征:

第一,群众方法坚持了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正确,在于它的唯物性、可知性、实践性。群众方法承认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承认群众的历史合力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承认群众的要求即人心是每一时代的时代精神,体现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也就是说,群众方法是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方法。

第二,群众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有一致性。群众既是社会实践主体,也是认识主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两个阶段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认识与实践的无限循环、无限发展的原理构成了群众方法的哲学基础。坚持群众方法,就是坚持辩证法,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三,群众方法是群众观点的实际运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观的实质和核心,也是群众方法的前提和出发点。因为党是一切为群众服务的,故党对任何工作的确定,任何问题的提出,都必然要以人民意志为依据,必然要从群众中来。因为党是一切依靠群众的,所以党的任何工作的完成与问题的解决都必然要以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为支柱,必然是到群众中去的。群众方法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个人英雄主义方法,从根本上扬弃虚幻的共同利益。因此,群众方法和群众观点实际上是手段与目的、对象化和自我确证的统一。

第四,群众方法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群众方法有着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基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是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同时,群众方法的实施,保障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的是人民群众的个性发挥,提供的是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它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群众方法是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三 群众方法的运作原则

群众方法作为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和根本的工作方法,有着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和体现下列原则要求。

第一,为群众和靠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为群众和靠群众的结合是群众方法的基础。“为群众”就是把群众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为了群众是为了群众的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这就要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总量、增加社会公正水平,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靠群众”用斯大林的话来说就是“必须以党员群众的经验、工人阶级的经验、劳动群众的经验,所谓小人物的经验来充实领导者的经验”(《斯大林文选》上第147页)。 这样才能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主观愿望上和实际行动中做到为群众和靠群众的统一,真正有效地运用群众方法。

第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实践是群众方法的基本要求,群众方法是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又是在实践中得以完善的。群众方法离开了广大群众的实践,既无产生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实践原则要求通过具体的调查活动,总结群众的愿望与要求,总结行动的经验教训;要求在实践中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反对离开实践的纸上谈兵;同时,实践也是广大群众的实践,要求广大群众的实际参与。其次,群众方法要求实践必须和理论相结合。因为群众的认识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群众的实践有全面与不全面之别,因此必须对之进行理论的分析和逻辑的演绎。将群众分散的意见集中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过程,也是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群众方法的运用也要在实践已经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原则指导下进行。

第三,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领导实际上是一种公意和权威。一切群众行动,要想顺利进行,获得预期效果,离不开党的领导。“文化大革命”否定权威,否认领导,导致无政府状态,其恶性后果有目共睹。反过来,群众意见是领导意见的基础;脱离群众,就会导致盲目行动、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和冒险主义。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要求在认识上把领导的决策和群众的觉悟程度结合起来,在态度上把向上级负责和向群众负责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发挥领导和群众两个积极性,既依靠群众又教育群众。

第四,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是辩证法共性个性原理在具体运用中形成的工作原则和领导原则,是同群众方法一致的。首先,它要求典型调查、解剖麻雀,同时进行一些面上的调研,形成对一般事物的大概了解后,将典型情况和一般情况结合起来,由点到面进行分析,从个性中找出共性,从特殊中发现普通,从现象中找到本质。其次,它要求采取典型试验,逐步推广的办法,将一般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到其他个别去,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

第五,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民主集中制之所以合理,因为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少数服从多数、部分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民主集中制规范了个人与组织、下级与上级、领导与群众、纪律与自由、权力和监督的关系。有利于实现群众利益,有利于落实群众方法。民主集中制要求“在作出决定以前,要防止个人说了算;在作出决定之后,要防止离开决定自由行动”(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民主集中制要求发扬民主,集中群众智慧;维护中央权威,加强监督机制,把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结合起来。

四 群众方法的现实意义

群众方法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党的事业获得成功的保证。在过去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较好地运用、发挥了群众方法的作用。在今天这个新的世纪里,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临着国际上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面临国内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和矛盾的巨大需求。这些都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群众方法的重要性,把握群众方法的现实意义。

1.群众方法有利于实现对人的现实关怀和肯定

从根本上说,群众方法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形态的教化的痕迹。但是,因为群众方法与群众目标的一致性,它又是实现人的关怀的一种途径。我们认为,人的行为、社会的举措都应当是从现实的人,从人的关怀入手的。人的关怀无非是对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肯定。“从群众中来”就是从群众的主体性意愿出发的,它把发现人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愿望作为集中形成决策的前提。“到群众中去”就是将政策和决议化为群众自主自觉的行动,依靠群众能力和发展的个性去落实。群众方法体现的不是虚幻的说教,实现的不是虚幻的利益,其最终结果是为实现群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实现。因此,它是对人的关怀的有效途径。

2.群众方法有利于获得真理性认识

我们要实现任何一个理想,其前提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类总是在力图认识自然、社会及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就当前而言,我们的最根本的认识目标就是认识国情、民情及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如何搞建设,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建设现代化最要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靠大批尖端人才。而群众方法告诉我们,现代化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同时,我们的依靠只能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只有发挥这千百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成功。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作用。以重视科学技术为由忽视广大群众作用,其实是精英治国的再版,是荒谬的认识。因此,依靠群众方法,我们能澄清疑惑,不断克服认识障碍和思想障碍,不断获得真理性知识。

3.群众方法是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方法

事物的前进总是曲折的,矛盾和问题总会层出不穷,因此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人们永恒的任务。在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目前出现的许多困难和矛盾,并寻找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而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应是其中的根本原则。目前干群矛盾增大,其原因无非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农民负担加重,工人下岗,官员腐败,社会中的一些利益如虚拟资本成为一种与群众脱勾的利益,社会公平程度偏低。我们用群众立场去观察问题,用群众方法去解决问题才是唯一可取之途径,正是要从群众中来,从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愿望要求而来,我们才能调整我们的利益分配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工人权益,提高社会公正水平。正是要到群众中去,做好群众引导工作,我们才能提高他们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部的关系,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合法的前提下致富。这样才能理顺干群关系,维护好党的形象。同样,国企解困也离不开群众方法。国有企业亏损由来已久,并非个别高明的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所能扭转,只有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加强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真正拥有企业的产权、管理权,让他们真正承担企业的风险,获得企业的利润,才能使国企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才能真正解困。而整个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样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抓住问题的关键,牢牢把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从而战胜艰难险阻,迎接新世纪的辉煌。

收稿日期:2000—04—01

标签:;  ;  

大众方法论分析_群众路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