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思考论文

农村小规模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郝 峰

(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甘肃 武威733000)

【关键词】 农村;小规模学校;规范化管理;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农村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村,这类学校的数量在一些地方几乎占到了区域内学校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如何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规范管理,促进这部分学校的健康发展,逐步缩小与城市或集镇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坚持依法依规办学,以制度化规范师生言行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教育领域里的各项法律法规己逐步完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尽管规模小,但要实现办学的规范化,就必须把学校的发展规划、决策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在建章立制上要充分彰显法治精神,在师生教育学习中要渗透法律常识。学校的日常工作,无论是教育教学、考试考核,还是升职晋级、评优选先、绩效工资分配,都必须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并通过教代会讨论学习,学科组逐条解读,将各项规章制度融入校园文化,影响并规范每一个师生的言行。

二、坚持教育均衡化发展,强化中心学校管理职能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以及义务教育优质、高位均衡的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从总体上得到了优化,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从局部和每个学校来讲,巩固均衡发展成果,深化细化教育资源配置,仍然任重而道远。学区或中心学校的微调和管理职能不可小视。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的统筹管理职能,把乡镇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作为管理重点,切实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监督指导学校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推进课程改革。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等工作。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乡镇中心学校要充分发挥课改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研中心的作用,实行“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以校带点”的管理模式,为薄弱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每所学校共同发展。

CCD测量结果见表3。可见两组患者术后即刻CCD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末次随访CCD均较术后即刻比较略有增加,但两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C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钩板组的CCD均小于复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的办学要求,对生源相对稳定的小规模学校,教育部门应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如果随着生源减少,将来有可能自然撤并的学校,则应该在办学和教育投入达到相关标准后,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和学校软件建设。根据教学需求,添置完善必要的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特别是加强学习、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大多媒体、远程教育设施设备的配备力度,帮助其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以教育手段和资源的现代化,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四、强化人文关怀,优化育人环境

农村小规模学校大多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教师教学工作责任重大,他们默默耕耘,坚守清苦。在对其严格要求的同时,学校必须充分理解和体谅他们,支持他们各个方面的工作。在思想上多疏通引导,生活上多排忧解难,工作上多支持鼓励,时刻让他们体会到学校的关爱与关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他们的和谐心态,构建师生间亲人般和谐关系,家校间的和谐氛围。

五、坚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构建教育模式

小规模学校可以从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入手,开展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改革,形成具有区域特色、适合小班额教学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在研究中把握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在实践中找准学校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大胆探索小班化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调动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在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小规模学校要结合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实际开发学校课程,组建各类兴趣小组,着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六、坚持加强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农村小规模学校要重视家校联系工作,更要通过家长学校发挥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学科优势,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等学科中精选内容,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络群等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育人观,让家长了解教育内容,掌握科学方法,转变家教观念,走出管教误区,切实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家庭教育配合意识和家教水平的提高。

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对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建议所有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尽早使用[1]。免疫调节剂输注时护理人员需谨慎给药。丙种球蛋白属于高张液体,静脉滴注时,需先确保静脉通路安全通畅。由于大剂量使用该药可增加心室前负荷,加重心力衰竭,所以必须在24小时内缓慢输注[3]。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输液血管状况,发现液体外渗、过敏及心力衰竭症状加重时,立即处理。使用大量甲泼尼龙可能引起消化道应激性溃疡,骨质疏松及精神神经异常,水电解质失衡,建议每日检查血电解质[6],遵医嘱使用护胃抑酸药物,且密切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3]。

【中图分类号】 G6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020—01

编辑:陈富祥

标签:;  ;  ;  ;  ;  

农村小规模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