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禁忌的现代意识_动物论文

论民间禁忌的现代意识_动物论文

浅论民间禁忌的现代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禁忌论文,民间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38(2001)02-0088-03

禁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文化意识活动,远在人类的蒙昧时代就产生了。远古时代,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在充满了敌意和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象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1]一方面人们深深地依恋大自然,无时无刻不需要它;另一方面又深刻地感受着自然力的威胁,无时无刻不惧怕它。于是,人类开始以祈祷来乞求自然万物的恩赐,同时以禁忌来躲避自然万物的危害。

禁忌作为习俗和观念,在中国早就产生和流传,在古代文献中这方面的记载是丰富的。《礼记·曲记》载:“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禁忌如同其他文化一样,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同样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中国这块大地上,人类有了五十多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中,禁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尽管它具有“先验”、“消极”、“迷信”的性质,但在法律产生之前,它对调节人的行为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纵观古今中外,人们把禁忌比作人间的“神圈”毫不为过。没有禁忌,不能想象人类社会将是个什么样子,恩斯特·卡西尔在他的《人论》中说:“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人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墓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统治者和臣民的关系,政治生活、性生活、家庭生活,无不具有神圣的契约。这同样适用于整个经济生活,甚至连财产在一开始似乎也是一种禁忌制度:占有一个物或人——占有一片土地或同一个女人结婚——的最早方法,就是靠一个禁忌记号来标志他们。”[2]恩斯特对禁忌的认识是深刻而恰当的,我们绝不可只看到禁忌的消极一面而无视它的积极一面。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长期积淀而成的,同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直到今天,许多禁忌还影响着人们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使得每个人都生活在禁忌的网络中。个中原因,只要稍加研究,就可发现这是因为禁忌中蕴含着先人们的科学的现代意识。

一、先进的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它为人类生长、生活提供了自然条件,恩格斯说过:“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3]同时自然也制约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人的思维、信仰、习俗以至整个精神现象赖以产生、发展、演变的物质基础。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不同民族,必然有着与自然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这样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先人们随着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总结出与自然界关系的行为准则——禁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许多禁忌表现了人们那种先进的环境保护意识。

古代许多民族禁忌打猎和食用他们所崇奉的作为图腾的动物和植物。古人认为图腾动植物与自己出于相同的祖先,因而是可敬仰的,必须加以保护。弗雷泽写道:“图腾是野蛮人出于迷信而加以崇拜的物质客体。他们深信在图腾与氏族的所有成员中存在着一种直接和完全特殊的关系。……个体与图腾之间的联系是互惠的,图腾保护人们,人们则以各种方式表示他们对图腾的敬意。”[4]因此,就有了蒙古族人禁猎苍狼,彝族人禁猎老虎,满族人禁忌食用狗肉,瓯江人禁食龟肉等。这些禁忌是建立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的,它是人们崇拜自然与恐惧心理的反映,因此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费尔巴哈说:“动物是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就是神。”[5]壮族东兰和凤山一带广为流传《蚂拐歌》,大致内容为:有个人叫东灵,因屋边的蚂拐叫换,他嫌烦,烧了三锅开水把蚂拐全烫死了。以后天下发生了一场大难。始祖布洛陀告诉人们,蚂拐是雷公的儿子。人们把蚂拐的尸体找回来,进行祭拜,送他们的灵魂上天。于是草木复苏,人类免遭了一场灭顶之灾。壮族人民从此视青蛙为圣物,禁食蛙肉。此外其他民族还有禁止猎食熊,忌捕鱼,忌打癞蛤蟆,忌射杀燕子,忌打蜘蛛等。这些禁忌保护了动物,使动物与人类协调发展。

古代许多民族禁忌砍伐古树,禁忌任意砍伐图腾树,认为这些树有精灵,有树神,谁砍这些树就要受到神的惩罚。例如,哈尼族的每个村寨旁都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称为龙林。这片龙林被视为村寨守护神之所在,严禁任何人砍伐,不准进林放牧拴马,不准在林里有大小便等不敬行为。寨里人都明白,保住了这片龙林,就保住了人类所需要的生命之水。这禁忌使得那一带地方林木繁茂,绿水长流,景色迷人。

古代民间便溺处所的禁忌,也体现了现代的环保意识。一般民间便溺都要在指定的地点,如厕所、茅房等背人的地方,忌讳随处大小便。柯尔克孜族人严禁在住宅或帐篷附近大小便,哈萨克族忌讳在毡房附近或羊圈、驼场大便,鄂伦春族禁忌在河里小便,汉族忌讳在坟场里大小便等。有了这些禁忌使得这些民族居住的地方洁净卫生,人们受益不尽。

这些民间禁忌产生的原因虽然最初是出于原始信仰,带有宗教色彩。但客观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折射出古人的环保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人类文化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大工业的生产,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财富,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如何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民间的有关禁忌,是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的。如果我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对自然也有所“禁忌”,就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科学的养生保健意识

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因此,人们都很重视养生保健之道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科学的养生保健意识更强,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我们的祖先历来都重视养生之道的研究,民间许多禁忌就蕴含先人的科学保健意识。

人的生活生存,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群,需要有相适应的环境,并有一定的生产规律。因此有孕妇禁忌夜晚不归、在外露宿。古人认为,因夜晚室外多鬼祟,恐胎儿被鬼煞的邪气伤害。据说夜间会有黑虎神、白虎神出没,如孕妇撞见,对胎儿不利。这些说法虽然荒唐,但不让孕妇室外露宿,是符合科学要求的,因孕妇身体虚弱,不宜夜晚外出,否则易得病,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此外,产妇忌紧张、忧郁,忌冷水、冷风,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保健方法。

在婴儿哺乳方面,忌乳母在热、寒、怒、醉、房事时乳婴,以防婴儿受损。如请别人乳自己的婴儿,应选身体健康,有福气的人家。忌用有狐臭、疥癣、癫痫等病的人作乳母,以免婴儿受感染患病。这禁忌在今天看来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一些北方地区禁吃笼中死鸡,怕不吉利,死在牢房。禁吃自死物,可以避免传染病,是符合卫生要求的。东北猎人和挖参人禁忌坐在大树墩上儿,说那是山神老把头的座位,坐了就鼻口流血。其实树桩子潮湿,坐在上面会受潮生病,也是有科学道理的。

吃饭也有禁忌。古人认为,吃饭是件正事,禁忌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汉族民间忌讳吃饭时看镜子,忌讳边吃饭边干活,或边吃饭边玩耍,以为是对家神的不敬。俗谓“吃饭不要闹,吃饱不要跑”。许多地方还禁吃饭时说话,民间有“食不语”、“吃饭不拉呱,酒醉不骑马”的俗谚。民间还有忌卯时饮酒的,卯时为清晨时分,一大早就吃得醉醺醺的,恐怕会耽误一天的活计。俗话说,“莫吃卯时酒,昏昏醉到酉。”饮酒又忌过量,以免酒后失德。

以上这些饮食禁忌,其中掺杂着许多迷信的思想和礼教的限定,但大都是从主观愿望上对自身的一种护卫,防止因吃喝而发生疾病,损年折寿,带来祸害。这显然是带有科学的养生保健成分的,现代人还应从这些禁忌中吸收其合理的成分。

三、现代的伦理道德意识

在现代社会里,要维护正常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社会公共秩序,一是靠法律法规,二是靠伦理道德。一个民族的伦理道德的文明程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和道德意识。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伦理道德的民族,许多民间禁忌就蕴含着符合现代伦理道德的意识。

兄妹禁婚、表亲禁婚。原始社会人刚脱离动物界时,过着毫无节制的群婚生活,近亲交配的血缘婚使原始群退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种族的繁衍又是原始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原始群智能的开启和思维的进步,他们慢慢地意识到群婚生活对种的繁衍所造成的威胁,因此,产生了兄妹、表亲不通婚的禁忌。为了使这一禁忌得以传承,有的民族还利用人们对自然的恐惧、迷信的心理,断言不遵循这禁忌就会遭雷击,有的民族还制定了严励的惩罚制度。然而,无论宗教色彩如何浓烈,此禁忌最初是为了避免近亲婚配所带来的怪胎、病胎和痴呆弱智后代。这是毫无疑问的,它对人类的优生繁衍,提高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到了今天,它不仅没有消亡,反而经过科学的解释后,得到了伦理上法律上的认可。

社会是一个个活着的人,按照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大大小小的人类群体,因此人的行为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古代这方面的禁忌不少。如妇女禁忌裸露乳房。其中的原因不单单是性诱惑的畏惧,还包含着注视乳房会导致妇女怀孕的信仰在内。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开始敢于表现乳房的曲线美,但乳房裸露在今天仍是禁忌。人体的性器官也是禁忌裸露的。成年人如果在人前裸露性器官便被视为对别人的侮辱,是要受惩罚的。在公共场所,禁忌提及有关性器官的词语,这些禁忌一直沿用到今天,并仍然是现代文明社会伦理道德基本内容的一部分。

先人们在婚恋方面也禁忌颇多。中国绝大多数民族都禁忌婚前性生活。在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事,是见不得人的事,是绝对禁忌的事情。中国绝大多数民族同时也禁忌婚外恋。认为婚外恋是不道德的,会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幸和灾难,婚外恋者一旦被发现,将会受到严厉的制裁和惩罚。同时还禁忌婚外性行为,把婚外性行为看作是极不道德的事情,一旦被发现有婚外性行为,男女双方都会受到惩罚,对女性的惩罚更为严厉。这些禁忌在当时也许是出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目的,但今天看来这些禁忌是具有现代社会伦理道德所需要的合理成份的。

古人的禁忌,不少是在营造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中国人不好走极端、讲究“和为贵”、“互谅互让”,就是争执起来,也要有所克制,因此有“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就是在家族中也禁忌闹意见,所谓“骨肉忿争”,俗话说,“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为家庭的和睦着想,因为“和气生财”,如果整天闹意见,争争吵吵,是会遭到家运破败的报应的,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在打猎时,禁忌猎人之间闹不团结。禁忌出猎中互相吵闹或打架,大家必须精诚团结,否则必定打不到野兽。此外,忌把东西放在路中,忌坐门槛,这是为了便于人们行走通畅方便。邻家有办丧事时,禁忌大声吵闹、谈笑,有利于维护和睦的邻里关系。这些禁忌都强调了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这与我们今天的团结友爱、友好相处的道德意识是相吻合的。

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事象,尽管它名目繁多,特点各异,色彩纷呈,有些民俗甚至离奇费解,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乃至消亡,整个运动过程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轴心,即该民族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适。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民俗文化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建立相应的生活方式,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民间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过去,它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今天,这种文化现象仍广泛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并还起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我们要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批判、摒弃那些封建迷信的东西,让那些凝结着人生哲理、智慧,并还透着鲜活的现代意识的东西,为我们现代人的社会生活服务。

标签:;  ;  

论民间禁忌的现代意识_动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