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1998年联邦选举即将开始_科尔论文

德国1998年联邦选举即将开始_科尔论文

德国1998年联邦大选即将拉开帷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帷幕论文,联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科尔继续参选的决定受到执政联盟的普遍欢迎,既平息了党内的猜测,巩固了党内团结,又扰乱了反对党的竞选计划,给其制造了巨大压力。联盟党“有帅无将”、社民党“有将无帅”的局面将继续下去,科尔的决定标志着’98联邦大选的列车即将启动。

1997年4月3日,德国总理科尔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疗养地—巴特霍夫加施泰因度过其67岁生日,同时,在接受德国电视一台(ARD)记者的采访时宣布,他将继续作为基督教联盟党的总理候选人第5次参加1998年的德国联邦大选。科尔打破几个月来的沉默,宣布继续参加竞选,既使社会各界感到突然,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平息了几个月来联合政府、反对党及社会各界关于他的猜测,给联合政府注入一针“稳定剂”,也给反对党带来很大压力。

一、各界对科尔决定继续任总理候选人的反应

目前的德国政府是由联盟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和自由民主党联合组成的。科尔宣布竞选之前仅同其得力的助手、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朔依布勒在电话中交换了意见,联合政府中的其他成员,如基社盟主席魏格尔、自民党主席格哈德都只是从新闻媒体中得到信息的。科尔继续参加竞选的决定得到联合政府各党的普遍欢迎。朔依布勒认为科尔应该勇挑重担,说他的决定是有利于德国的决定,表示联盟党议会党团将全力支持科尔。魏格尔也赞成科尔的继续参选,表示基社盟将同科尔保持政策的一致,一同进入下届联邦议会选举。德国外长、自民党人金克尔称赞科尔是在正确的时刻作出的正确的决定。

反对党的态度则不然,社会民主党认为科尔要对目前德国出现的历史上最高的失业、最高的债务、最高的税收负担以及福利削减等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负责。绿党认为科尔如今已不是“统一总理”,而是“失业总理”,因而他在下届大选中将落选。

科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不只是他个人的决定,而是联盟党和他的政界朋友们的主张。他对竞选成功后是否能任期届满,没有发表意见,但表示将保持内阁的稳定,不做大的调整。

二、科尔决定再次参加竞选的原因

科尔在此时此刻宣布继续参加大选有其深刻的内外原因。

1、对德国及德意志民族“功绩卓著”无人匹敌

科尔从1982年10月担任总理以来,已连续在1983年、1987年、1990年、1994年4次大选中连任,任期已近15年,超过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的任期(1949—1963年),是本世纪德国任期最长的总理。如果98年科尔能第5次竞选成功并任期届满,那就有可能超过德国历史上另一位闻名历史的首相的任期,就是在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实现德国统一的“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1871—1890年)。

科尔的政治生涯是辉煌的:1966年当选基民盟莱法州主席,1969年5月19日任莱法州州长。1973年6月12日任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1976年10月3日第一次作为总理候选人,败于社民党的施密特,随后任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1982年10月1日同自民党联合提出“不信任案”,推翻了社民党施密特政府而终于攀上总理宝座,时年52岁。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打开后,强烈的政治敏感使科尔抓住仅仅4—5个月的机遇,高速开动国家机器,一方面抓紧研究、制定两德统一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条款,一方面积极、稳妥地开展多边外交活动。1990年2月科尔终于得到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同意两德统一的承诺。1990年7月1日两德“货币、经济、社会联盟条约”生效。1990年8月31日关于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的“两德统一条约”生效。1990年12月2日科尔在两德统一后的第一次全德大选中获胜。1994年大选再次获胜。1996年10月31日科尔任职5145天,任期超过阿登纳,成为联邦德国任期最长的总理。科尔“统一总理”的光环、为德国统一以及为东西方结束冷战而做出的“贡献”,使党内的任何人都无法超越他。

2、防止党内为争夺总理候选人而相互倾轧

在94年大选前,科尔曾表示并不一定干满一届,但由于竞选的需要,他收回这种想法。95年科尔65岁生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又表示,13年的总理任期使他的确感到疲倦了。他的夫人汉内洛雷·科尔也一直反对他继续当候选人。家庭的原因以及功成名就的想法使他对是否继续参选一直犹豫不决。

94年大选之后,基民盟内也在考虑科尔接班人的问题。这一时期,德国国内问题繁多,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失业巨增,联合政府也出现了不稳定。例如,自民党每况愈下,在数次州选中连续失利,直到96年春的3个州选获得成功,才使颓势停止。此时,联盟党内也曾有人考虑,是否需要换一个新的领导人,以带来一种“革新”的效应。

关于科尔接班人的问题,联盟党内存在着竞争。科尔眼中及党内外人士普遍看好的是现任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朔依布勒,他在两德统一过程中立了汗马功劳。作为当时的内政部长,是科尔统一德国大业的左膀(主持两德之间的内部谈判)右臂(外长根舍,主持同苏、美、英、法四大国的外交谈判),是“两德货币、经济、社会联盟条约”、“两德统一条约”西德方面的首席谈判代表及条约的主要制定者。但后来由于遇刺,腿部残疾只能坐在轮椅上,这不免影响了他作为一个国家政府首脑的条件。从政治方面、工作能力的角度来看,也许他能够作科尔的接班人,但从身体条件,特别是从选民的角度来考虑,他在大选中很难有竞争力。因为,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比较高傲的民族,他们恐怕不会让自己的国家领导人总坐在轮椅上参与国事活动,例如同别国的领导人一道检阅仪仗队,这似乎有损德国、德国人的尊严。所以,如果让朔依布勒作总理候选人参加联邦大选,败率恐怕会高于胜率,基民盟不会不考虑到这一点,也不敢走这一步。

联盟党内比较突出的另一个可能的候选人,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基社盟的施拖伊贝尔。由于基社盟与基民盟的特殊关系(基民盟在全德发展,基社盟只能在巴州发展,两党在议会中结成联盟党,主席由基民盟担任),基社盟始终处于小兄弟的角色,近几年来,施拖伊贝尔为维护本地区的利益而作出的努力使他在巴州选民中的威信大增,在德国政界的地位也明显提高。媒介报道,他人很勤奋,事必躬亲,但野心也大,总想涉及联邦政府的事务,总想脱离联邦政府的约束,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巴伐利亚国”的元首(巴伐利亚已有1500年的历史,独立的国家意识很强,在德国的确有“国中之国”之称),很有点象当年的施特劳斯一样,曾经被揣测为98年联盟党总理候选人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施拖伊贝尔属于欧洲怀疑派,敢于发表有悖于科尔的声音,例如他多次强调,欧洲货币联盟必须有多数国家达到标准之后才能启动,言外之意是多数国家达不到标准,货币联盟就不能启动。另外还联合德国各州的州长,要求联邦政府就地区财政份额重新划分问题进行谈判,有同联邦政府分庭抗礼的架势。施拖伊贝尔的不驯服及其一些做法引起科尔及联盟党内,包括基社盟“波恩派”的不满。

从上述情况看,科尔“树大根深”,没有明显的授人以柄的缺点。但是如果他不再作总理候选人,联盟党内会出现激烈的总理候选人之争,必然会影响联盟党的内部团结,降低执政党的威望,削弱同反对党斗争的力量。现在到98年10月大选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从基民盟及联盟党内的情况分析,已没有时间再选择或培养一个各方都能满意的总理候选人,为了防止联盟党内为争夺总理候选人而相互倾轧,科尔选择现在这个时刻宣布继续参加竞选也是万不得已,他知道,只有尽早宣布才能结束党内的无端猜测,才能稳定军心,才能利用党主席的权力及个人的威望,强化党内纪律,约束党内的不同意见,维护党内的团结。

3、面临世纪挑战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在科尔的任期内,德国是欧洲一体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东欧巨变、德国统一、北约东扩、欧盟改革、货币联盟,科尔的任期始终同欧洲的发展、变化及改革联系在一起。科尔是欧洲建设重要的稳定因素之一,欧洲的发展进程也迫切需要科尔及德国政府的支持和促进。目前,欧洲联合进程遇到种种困难,各国财政情况普遍不好,为达到欧盟规定的加入货币联盟的标准,欧洲各国都加大了福利、税制的改革力度,因而引起各国民众广泛的抗议行动,“欧洲怀疑派”的力量不断增长。面对欧洲各国民众及一些政界人士对统一货币产生的怀疑甚至是抵触情绪,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已发出警告,认为欧盟只有继续向前走这一种选择,否则,将很难再有欧洲联合的信心和勇气。

当前,德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挑战,如北约与欧盟的东扩问题,欧洲统一货币的实施,欧盟机构与决策方式的改革问题,中东欧关系的稳定问题。科尔能否继续参加大选并且连任,从而保持德国欧洲政策的连续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能否继续的一个重要信号和保证。

4、打乱社民党的竞选战略

科尔此时宣布参加98大选的决定打乱了社民党的竞选计划,使社民党感到突然,给社民党造成巨大压力。

勃兰特之后,社民党出现领导危机,党内“有将无帅”的局面延续至今,缺乏杰出的领袖人物。自82年丢掉联邦总理宝座之后,社民党先后更换了劳、福格尔、拉方丹、恩格霍姆、沙尔平5位总理候选人。在过去的4次联邦大选中,社民党与联盟党的选票之比是:38.2%—48.8%(1983年),37.0%—44.3%(1987年),33.5%—43.8%(1990年),36.4—41.4%(1994年)。尽管联盟党的选票都在下降,但仍能把持联邦政府的权力。目前社民党在德国13个州政府执政或参政,因而社民党在州政府的势力很大,形成“诸候割据”的局面,党的中央没有形成权力中心,很多问题上形成不了统一的政策。

社民党为争夺总理候选人的斗争已是众所周知。94年大选之后,当时的党主席沙尔平与下萨州州长施罗德为争夺98年的总理候选人打得不可开交。党的高层人士相互攻讦,组织内部派系纷争,分崩离析,使基层党员无所适从,很多党员及其选民对社民党失去信心,党的威信降到最低点,当年退党人数达到2万人。95年底拉方丹任党主席后采取谨慎从事的态度,避免党内在人事方面的争论,而把党的注意力转到对政府的经济、社会政策上来,逐渐稳定了党的混乱局面。

目前有能力争夺社民党总理候选人的是拉方丹和施罗德,拉属社民党左翼,善于高谈阔论,注重“社会公正”,“理性”十足,但在选民中的形象并不佳,在90年大选中已败给科尔一次,阴影还没有摆脱。施属社民党右翼,注重经济与现实问题,认为社民党过去十多年的政策方针偏离现实,没有跟上技术进步时代的步伐,必须进行革新,要最大限度地缩小党代会决议与州政府实践之间的距离。目前,德经济界及工会组织都赞成施出任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这无疑给拉方丹极大的难堪,很多选民也认为施在经济方面是内行,很有人情味。《时代》周刊民意调查表明,认为拉方丹可能战胜科尔的只有22%,而认为施罗德可能战胜科尔的达到63%,这反映出两人在民众中的份量。

社民党的总理候选人之争虽还未明显爆发,但已在暗中较劲。拉与施曾有“城下之盟”,即接受过去的教训,不过早地确定候选人,以免被别人研究,找出攻击的口实。科尔现在宣布继续竞选,给社民党造成巨大压力,社民党现在要提候选人,党内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而且提出以后一年多的时间内也难保不出现变化;如果太晚地提出候选人,又会给人们一种心虚、没有能力的感觉。从习惯与传统上讲,党主席作为总理候选人是有优先权的,但拉目前对候选人之事缄口不谈,他明显地感到自己在党内地方实力派以及经济界和选民中的威信不高,90年失败的阴影不仅在本党,而且在选民中还存在,因而还需要等待,等待对自己有利的时机,他希望同执政党的关于税制、福利改革的谈判能取得成果,以增加他的政绩及在选民中的影响。拉排除施参与党的事务,例如施被看成是经济方面的行家,但在社民党同执政党就财政、福利改革的对等谈判中却被排除在外。施对此表面上无怨言,认为只有在明年天春天的下萨州州选获胜之后,才能考虑是否担任总理候选人,他的内心考虑是,蝉联州政府总理是争取社民党总理候选人的绝对的先决条件,因为这样可以以其卓越的政绩获得党内的支持。科尔的竞选决定给社民党内造成一定混乱,党内右翼要求尽快确定施为候选人,但左翼坚决反对,社民党干事长明特费林坚持明年再定,施与拉的竞争仍在继续。

三、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对科尔不利

1、经济形势

目前德国经济形势并不乐观,96年经济增长率只有1.4%,低于前一年度0.5个百分点,远低于日本(3.5%)、美、英、荷(2.5%)的水平。今年预计增长率为2.5%,但经济结构性危机制约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单靠出口定货的增长,并不能拖动德国经济这艘“巨大的航船”。失业问题更是严重的问题,截止到今年2月底,德国失业人数达到470万,失业率达12%,创联邦德国历史的最高记录。德国财政形势严峻,目前国家债务达到2.1万亿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3%,96年财政赤字达到783亿马克,超出预算184亿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这两项指标都超过马约规定的60%和3%的入盟标准。

几年来,为达到马约规定的入盟标准,欧洲各国都加强了税收、福利制度的改革力度,以降低国家的财政负担,德国也不例外,连续出台了税收、就业、医疗、养老金等改革计划。这些改革计划更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普通劳动者,因而引起工会强烈不满,工会组织了多次警告性罢工。税收、福利制度的改革使德国社会内酝酿着一种对科尔政府和欧洲统一货币的抵制情绪,目前在德国赞成与反对实行统一货币的人数各占一半。

2、社会形势

今年以来,德国社会形势极不稳定,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先是煤矿工人为抗议科尔政府计划削减对煤炭工业的补贴、关闭部分煤矿而举行大规模的罢工、游行,反对党也站在工人一边,煤矿工人的反抗精神动摇了科尔政府的信心,不得不减少削减计划,工人获得部分胜利。随后建筑工人为抗议企业主雇佣廉价工人,举行长达一周的罢工。此波未平,钢铁工人为抗议企业兼并大幅度裁减工人而举行了数万钢铁工人的罢工示威,抗议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暴力行动,企业主、银行家迫于社会的压力,终于放弃原来的计划,达成妥协性的,采用不过多裁减工人的方式实行企业间的联合。

德国统一已经7年,“统一总理”的荣誉已慢慢地被巨大、繁多的社会问题所“融化”,目前德国的失业率、国债都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因而科尔又被人们戴上“失业总理”、“负债总理”的帽子,人们评论科尔是“外战(对外事务)内行”,“内战(经济事务)外行”,最新民意测验表明,赞成科尔继续参加竞选的只有31%,反对他继续执政的达到57%。测验还表明,如果4月份举行联邦议会选举,社民党将得到41%的选票,而联盟党只能得到35%的选票。这样的结果对科尔政府是十分不利的。

从现在到98年10月的德国联邦大选,还有1年多的时间,现在预测那时的大选结果为时尚早,但笔者认为,如果拉方丹再一次作为社民党总理候选人与科尔竞争,恐怕只有败率,但如果施罗德出来与科尔竞争,双方可能旗鼓相当,我们将拭目以待。

标签:;  ;  ;  ;  ;  ;  ;  

德国1998年联邦选举即将开始_科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